分享

影响锂电池容量的“罪魁祸首”,终于找到了!

 三轮车快讯 2020-12-13

电动车新国标进入倒计时,对于锂电池来说,很有可能得到新一轮爆发式的增长。相对于传统的铅酸电池,锂电池的发展有着显而易见的优势。

事实上,锂电池的过程中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不足之处,比如锂电池容量的衰减就不可小觑。我们都知道,电动车锂电池的工作原理就是化学反应放电的过程。锂电池在正负极两个电极之间发生反应时,为了得到电池的最佳性能,两个电极容量应保持平衡值,从而使锂电池容量保持平衡。

下面,小编就简单地和大家来分析一下锂电池容量衰减的几大原因!


原因一:自放电

锂电池的自放电是指电池在未使用状态下,电容量自然损失的现象。锂离子电池自放电导致容量损失分两种情况:一是可逆容量损失;二是不可逆容量的损失。

可逆容量损失是指损失的容量能在充电时恢复,而不可逆容量损失的这部分容量损失则是不能恢复的。长时间或经常自放电时,锂离子会形成一定的沉积,增大两极间容量不平衡程度,从而导致锂电池容量的损失。

原因二:电解液的分解

在锂电池正常的工作中,电解液会发生氧化反应,发生氧化反应后会使电解液的浓度升高,从而导致电解液稳定性下降,最终造成锂电池容量的衰减。

原因三:过充电

锂电池在过充电时,会导致放电效率降低和容量损失。快速充电,电流密度过大,负极严重极化,锂离子的沉积会更加明显。在正极活性物相对于负极活性物过量的场合,这种反应常常会加剧。但是,在高充电率的情况下,即使正负极活性物的比例正常,也可能发生金属锂的沉积

事实上,锂电池作为电池种类一个分支 ,容量的日常损失都是正常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平常使用中避免锂电池的过充电,造成不必要的锂电池容量的损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