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保定车神”的逆袭往事

 蒋东文频道 2021-01-06

经历惨烈洗牌后,中国汽车业除了向上生长,或许已无路可退。
 
过去11个月,行业寒冬叠加疫情暴击,让全球汽车业伤痕累累:今年11月,深陷债务危机的华晨汽车宣布破产重整,震惊业界。中国首家赴美上市,曾缔造金杯面包车、华晨宝马等爆款的老牌车企就此消亡。

 
再往前看,欧美日韩的汽车巨头们均损失巨大:奔驰二季度巨亏136亿,宣布裁员3万人;宝马裁员6000人;捷豹路虎全球范围停薪留职2万人....
 
令人意外的是,中国自主品牌却逆势增长,尤其长城、比亚迪、吉利表现亮眼。
 
11月销量数据中,吉利销量超15万辆,同比增长约5%;长城销量超14.5万辆,同比增长26%;比亚迪销量近5.4万辆,同比增长30.6%。


然而回望中国60多年的造车历史,长城等自主品牌完全属于后来居上,它们的逆袭,充满了不屈与传奇的味道。
 
 
如果用一句话总结中国汽车业历史,那就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
 
上世纪50年代起,为了彻底改变中国汽车业的落后面貌,承载全国希望的一汽、二汽、上汽相继成立。
 
但希望终究没变成现实,我们选择引入外资成立合资车企,用市场换技术。所以在很长的岁月中合资车称霸市场,诸如一汽、上汽、华晨等品牌均享尽合资红利。

 
反观彼时的自主品牌,际遇完全不同,甚至连上岗证都没。
 
1990年后,长城、吉利、比亚迪先后成立,1994年国家出台《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明确以轿车为主要发展方向,但规定汽车生产要搞“目录制”管理,本就不被承认的民营车企,连轿车生产资格都没。
 
郁闷不已的魏建军跑美国转了一圈,发现那边非常流行皮卡,而中国皮卡市场几乎尚未开发,于是在1996年带领长城专攻皮卡,曲线救国才走上造车之路。
 
真正的转机发生在2000年后,随着中国加入WTO、改革开放造富国民,国内汽车市场迎来井喷,常年蝉联全球最大汽车市场。
 
巨大市场红利,再加上政策放开,创业维艰的自主品牌终于有机会和合资车公平竞争。此后,长城专攻皮卡、SUV领域,比亚迪、吉利主攻轿车,均以超高性价比逐渐占领市场,并成功逆袭。

 
以10年为维度看中国汽车业发展,会发现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华晨那波占尽优势的品牌除了合资品牌继续横扫天下,自主业务线几乎自废武功,而创业维艰的自主品牌竟然越做越强。
 
来看实例:2011年以来,华晨宝马每年为华晨集团贡献的净利润占比高达90%以上,2019年则超过100%,名副其实的现金奶牛。
 
但剔除华晨宝马贡献的76.2亿利润后,华晨旗下其他业务竟亏损10.64亿元,与之呼应的是金杯、中华(华晨旗下)完全失去市场。
 
而自主品牌这边却高歌猛进,2019年长城旗下哈弗SUV全球销量突破500万辆,领跑中国SUV市场;

吉利从无证上岗做到年销超百万辆,在国产轿车中遥遥领先,还收购了北欧豪华品牌沃尔沃;比亚迪则深耕技术,建立起庞大的新能源帝国。 

 
从数据上看,长城汽车增长最为稳健。2009—2019年,长城年营收从128亿元增长至964.55亿元,净利润从10亿元增长至45.26亿元。
 
当年爹不疼娘不爱、没钱没技术的民营战队,30年弹指一挥,已能与合资车正面交锋,回首来路实为不易!
 
 
今年11月中国汽车销量排行榜中,除了一汽大众、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东风日产这些合资车,月销量突破10万辆的自主品牌,只有吉利、长城、长安三家。
 
长城等国产车为啥能抵挡合资铁骑呢,其实主要有两层原因。
 
一是死磕技术。拿长城汽车来说,一手建立了涵盖欧洲、亚洲、北美的“七国十地”全球化研发布局,以及11大全工艺整车生产基地和5个KD工厂在内的“11+5”全球化生产体系。

 
如此扎实、雄厚的技术沉淀,才有长城“连续22年蝉联皮卡国内和出口销量第一”、“连续10年蝉联中国SUV销量第一”的辉煌战绩。
 
比亚迪也是,它最初是做动力电池的,2003年才转战整车。10几年功夫,从动力电池、IGBT芯片,再到整车生产,建立起一个庞大的新能源帝国。这都来自时间的沉淀,绝非互联网造车烧几百亿,吹几个概念就能随便赶超的。
 
二是危机意识。今年不是长城汽车30周年嘛,按中国人节奏,那得鞭炮齐鸣,来回庆祝。但魏建军反其道而行,通过一部微电影发出灵魂一问:长城汽车挺得过明年吗?
 
以2018年至今车市的惨淡表现来看,魏建军的忧虑并不为过,而是未雨绸缪、保持危机意识。

 
再比如新能源车爆发前夜,长城及时推出全新电动车品牌欧拉,并立志成为中国的MINI、smart。从销量上看,出道2年的欧拉表现不俗。
 
据长城汽车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1月销量超14.5万辆,1—11月累计销售新车超96万辆,年销量破百万辆已成定数。
 
11月销量数据中,欧拉品牌销量达1.1万辆,同比增长达到惊人的415%。照此发展下去,未来新能源车大战中,长城不会缺席。


我们说过,危机意识是企业长青不可或缺的秘诀。华晨就是个反面教材,自牵手宝马后一直坐享其成依赖华晨宝马输血,结果躺赚10几年还是没能逃过破产下场。
 
其实国产阵营里,像华晨汽车这样的选手还有很多。它们在资源、时间、渠道、品牌上占尽先机,比长城这些后来车企幸运很多。
 
但几十年过去,除了旗下合资车风光无限,自主品牌方面迟迟未取得建树。这和我国汽车业走向国际的宏伟目标,岂不是背道而驰?
 
结语:
 
面向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国产汽车将如何更上层楼,突破瓶颈?
 
答案就像魏建军在长城30周年短片中所说的:不留退路,才见出路。
 
长城算是自主品牌中看得比较远的,全球化布局早已推进多年。去年长城在俄罗斯建厂,并发布瞄准全球年轻群体的哈弗F7,顺应潮流走向智能化。
 
今年初长城又跑到印度、泰国收购工厂,剑指整个东盟市场,全球化布局高歌猛进。

 
向上生长永远是对的,国产车必须打破低端形象,从技术、口碑、品牌上全面突破,唯有如此才能迎来弯道超车的那天。
 
毕竟我们坐拥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不能总是靠合资车给自己撑门面,那和掩耳盗铃没啥区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