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裴宏江: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记恩师孙逊先生

 古代小说网 2020-12-14


2020年的12月11日午间12点钟,是我生命中无比悲伤的一刻,不知怎的,心神颇不安宁,上海古籍出版社的一位师长告诉我恩师孙逊先生仙逝的消息,瞬间我的眼泪就涌出来了,害怕在办公室失态,匆匆跑进楼道,忍泪失声向其求证,无论如何不愿相信。结果竟然是真的!当时没忍住哭出声来:昊天不悯,夺我恩师!我以后再也见不到导师了!

孙逊先生

2008年春季,白玉兰盛开的日子,我第一次从桂林来到上海,在博士笔试后,终于见到了儒雅可亲的导师,记得导师问我来自哪里,我说洛阳,导师说“洛阳是中国的故都,文化璀璨”。

我第一次接触沪上学问大家,如沐春风,完全折服于导师儒雅温文的大家风范,心想这就是江南雅士的风采了,何其有幸,得以瞻拜!反倒对可能落选的结果毫不在意了,决心:即使没被录取,明年继续报考导师,直到成为孙门弟子!

1
惟把金针度与人


永远感激恩师的青眼,给我忝列门墙的幸福。在惊喜中,08年的秋季我进入了上师大,成为孙门的一员,至此,我有机会近距离在学业和人生格局上感受导师和孙师母的风范,昔日高山仰止,一朝亲受教诲。

《红楼梦与金瓶梅》

学习上,在导师指导下,从《山海经》《穆天子传》开始,遍阅典籍,直到《儒林外史》《红楼梦》,生活忙碌而充实,特别是两周一次在文苑楼13楼小房间的“还书会”让我受益匪浅:原来学术灵感是这样被激发,好的论文是这样酝酿出来的呀!

每次导师让诸生一一汇报读书感想,他微闭双目聆听,听到可点拨出,瞬间目光炯炯,精采洋溢。汇报完毕,逐个点评,指出可深入发掘之处,让我们茅塞顿开,导师说最希望听到有价值的想法,在讨论中也可以激发思想的火花。

我之前硕士阶段是读唐诗的,每次都会从诗词和小说结合的角度去思考,导师很快发现了这点,但屡屡批评我想法多却整理成文少,至今思之还深为惭愧。

课堂之外,导师主要通过鼓励写作论文来从学术上悉心打磨我,记不清多少次在文苑楼1305室帮我推敲标题、构思结构和润色行文,从中我学会了“三段式”的论文之法,懂得了如何采撷有价值的论文命题之法,真的是妙不可言。幸遇恩师,才有金针度我之福!

《红楼梦脂评初探》

忘不了每一次办公室的指导点拨,论文一次次修改,内涵一点点充实升华,记得一篇有关“《鸳鸯湖棹歌》唱和”文化意义的论文前后修改15次,跨越两个学期,有半年时光,最后导师电话我说:“好了,拿去投了吧!”

最终这篇一万六千五百字的论文刊于《学术界》,这是我最完整领略论文写作之法的一次难忘学术培训,字字间都凝结了导师的心血啊!从导师对我论文草稿细密的修改中,我也学会了编辑技能,为以后的职业生涯打下了基础。

室友任永安君看到导师对我的指导,都很羡慕我,说孙老师的要求比C刊发文都高,只要孙老师认可的,肯定是高质量的!每当听了任兄此言,我内心都有说不出的幸福感和自豪之情!

2
当日几多良辰会


孙逊先生夫妇合影

不惟为学为文,导师和师母在生活上也一样关心我,师母总说有什么难题可以去找她,她帮我分析指导,可惜我生性腼腆,去的很少,但我能感受到两位恩师对我的关爱,每次同门一起去他们办公室,导师师母都对我们嘘寒问暖,问询很多很细,笑语欢声不断,确实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中父母子女欢乐融融的氛围。

每次导师都请我们一起用餐,都说大家学习辛苦,多吃菜,不许生分,微笑着说男生都要发挥最大战斗力,我通常被着重点名。这样的时候很多,当时只道是寻常,而今师母走了,恩师也走了,再求此会,何可再得?念及于此,眼泪又涌出眼眶。

毕业时,导师找我谈过话,说我家境不富裕,若回到内陆高校工作,会很快好起来,若留上海工作很难进高校,长安米贵,居大不易,会苦一些日子;上海机会多,学术活跃,各有各的好处。师母说男孩子应该闯一下。

孙逊先生夫妇与弟子聚餐

我思考了两位恩师的话,就留在上海了。如果说读书时敬重恩师,但还有一分害怕。毕业后,和导师见面,多了一份自然亲切,觉得和面对父母一样了。

2012年刚工作不久,师母仙逝,记得最后去医院看望,师母握住我的手,嘱托我以后多去看导师,有什么难题一定要告诉导师。开初,我每月都去看导师,汇报工作和想法,导师也询问我的读书情况,甚至个人感情。

那时,每年的1月2日都会到文苑楼1305室看导师。之后的五年(2012—2017)是幸福难忘的,导师带领我们佘山登高、枫泾走三桥、辰山游园赏花、闵行赏梅……其间,跟着导师知道了很多人文知识,受到了美学熏陶,和同门兄弟姐妹日益熟悉,每次都会心头涌起“今日良辰会,欢乐难具述”的感觉。

3
永失良师,痛之若何


孙逊先生

2017年,我诸事不顺,尽管导师同门都很关心我,多次劝慰开导,我还是没有处理好。自此,和导师师门离得远了,很快又很后悔自己的选择,不停奔波忙碌,期望拨乱反正,再跟随导师,和师门一起。现在想来,那时导师身体已经不好了,我当时粗心,总认为导师永远是健康精神的。

从2017年到去年,中间和导师只见过两面,一则是感觉很失败,无颜以对;二则离得远,觉得导师也忙,不好意思打扰。

2018年春节后看望导师,导师鼓励我不要气馁,早点回来,一切都会好起来,说经此磨难,我很快就会成长成熟起来,以后把拖延的论文整理发表,他若再有项目的话,将我的学位论文出书。说真的,那时很难很难,但有导师在,我一点都不怕,相信会好起来的。

去年我终于理顺了一些,觉得完全做好就可以见导师了,导师却生病了,中间几次电话,过后想着导师声音微弱,我心都难受得很,一直期望早点导师康复,我们孙门重新在一起聚会,谁知道,再也等不来了!

孙逊先生夫妇与弟子们

这几年除过给导师带一次极品的明前绿茶,就没有尽过孝心,读到有同门师妹给导师寄石榴的文字,我很自责,心很痛,悔恨!

现在,最亲爱的导师与我永别了,以后在上海,有谁会这么用心关爱我,教诲我呢?!

4
皎皎月华永照我


记得2013年中秋,导师、迟洁老师和我们几个在文苑楼十三楼赏月,那时师母已经快走了一年了,导师还是精心准备了丰盛的点心水果,吃着点心,师生谈笑风生,导师吟唱的放翁词《卜算子·咏梅》和迟老师的《北国之春》将气氛推向了高潮。

当时,中天一轮明月,皎皎如玉盘,洁白圆满,缓缓穿过些微云层,一派清辉遍洒人间,导师说这就是“云遮月”了,有云遮月是赏月的最好境界,正如花中的灯,灯下看花,比白天又多了一份不同。

孙逊先生

听着导师的话语,仿佛间进入了唐诗宋词中的境界,但见导师折扇轻扬,仰望明月,神采焕发,恍惚间,直觉面对的是晋宋间的高人韵士,不禁想到了陶渊明。端的是:古今可同调,共此辑清芬。不意六朝名士风度,复睹于今日!

 对于我们孙门子弟而言,导师就是心中的明灯,有光明,更有温暖。对我而言,永远记得2013年中秋文苑楼上仰望的那轮皎皎明月,无有一丝纤尘,月华如水,照我心田。永难忘导师当时的风采:我生平感受的六朝之风!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自今而后,几时再能见得?此间心事,更与何人言!

                                                裴宏江

2008—2012年孙师博士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