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制定职业发展目标,才能避免“现实发展脱离职业规划”的问题

 zhuxrgf 2020-12-14

近来,受外部环境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影响,我们开始思考有关职业转型与发展的问题。剧变面前,我们深刻感受到职业发展规划的重要性

尽管遇上裁员潮,或不得不改变职业赛道,但拥有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人才,总能快速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因为他们知道自己“要什么”,“能做什么”,“计划怎么做”和“怎样才能做到”

曾有不少读者问过我:为何现实总和规划相差甚远?明知如此,那还有必要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吗?怎样才能把规划落到实处呢?读者们的困惑,源于误把规划当成战略

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是战略的一部分。职业发展战略包括发展目标、自我定位、职业发展规划和保障措施四个部分。即回答我们“要什么”,“能做什么”,“计划怎么做”和“怎样才能做到”的问题。

本文主要分享制定职业发展目标的方法和技巧,解决“现实发展脱离职业规划”的问题,指引读者带着清晰的方向感来思考职业转型与发展的问题

01

职业转型与发展的陷阱

面对职业转型与发展,我们很容易掉入两大陷阱:

  • 陷阱一:误把转型当成重新开始
  • 陷阱二:重新规划职业发展而不是权作补充

很多人认为,职业转型相当于重新开始,曾经做过的职业发展规划也不再受用。其实不然。尽管是因为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使我们不得不改变原有的职业赛道。然而,转型的意义,不是让我们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倒退”,而是加速前进

我们不会平白无故地离开舒适区,还毫无理由地挑战自我。选择转型的目的,就好比站在弹簧板上,当我们用力向下冲击时,实际上是为了弹跳得更高。就算此刻的转型与发展是在计划之外,但它仍然是难能可贵的“弹跳”机会(加速)

02

职业发展目标的制定方法

很多读者非常困惑,职业发展规划书里包含发展目标,但为何还说,我们应先制定发展目标,做好定位,再撰写职业生涯规划书呢?

前者所说的“职业发展目标”是指我们职业发展的总目标,而后者则是指阶段性的发展目标。为了较为清晰地区分两个“职业发展目标”,我们通常把前者定义为职业生涯发展的“战略目标”。

但两者的制定方法如出一辙,需从客户群、价值点、目标控制和工作范围四个维度来制定目标

1、客户群

无论是站在企业或个人的角度,我们都离不开客户群体。我们为谁做事,又为谁提供什么样的服务,这是制定目标时需要思考的问题。

设计师的职业发展目标为例。设计师通常是为广告主做事,广告主(甲方爸爸)支付设计款项,设计师交付甲方所需的设计方案。

同时,设计师又为广告的受众群体提供视觉方面的产品与服务,这便是设计师的客户群。而我们在制定职业发展目标时,要考虑的便是“我们的客户群在哪里”

2、价值点

职业发展目标里说的价值点,不一定是指金钱,我们需考虑自身的吸金能力,即思考“我们做这件事情有什么价值”(长期投资价值)。

比方说,成为一名(顶级)设计师的价值点,或不在于通过设计而产生的收益上,也可以是通过某一项作品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继而产生更大的收益。

3、目标控制

仍以设计师的职业发展目标为例。假设规划者理想的工作状态是与广告相关,既服务于广告主,又服务于广告业务的受众群体,认为设计来源于生活,且能改变生活。

这时,规划者对从事与设计相关工作的欲望非常强烈。那么下一步,便是挖掘出能支撑自己走上设计之路的资源与能力。例如,规划者出生于设计师家庭,或拥有专业的设计能力等等。

而目标控制的过程,是将这些内在的资源与能力进行转化,且通过有效的管理,使自己不断接近目标,最终实现目标。目标控制的过程,即是解决“怎么做才能实现目标”的问题。

4、工作范围

设计师的类型非常多,在明确“想要做什么”之后,我们需要做出选择。例如,我很明确想要成为一名顶级的设计师,且想要设计出一款能改变用户消费习惯(价值)的软件。

这时,我的工作范围须向互联网产品靠拢。倘若我的目标是设计出一座能成为城市建筑标杆的图书馆,那么我的工作范围则须与建筑设计强相关,即是解决为了目标“我要做什么”的问题。

需要着重注意的,是思考职业发展目标时的递进关系(如下图)。很多规划者认为价值先行,但不得不说,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更倾向于个人意愿(更喜欢融入什么样的群体)。

如何制定职业发展目标,才能避免“现实发展脱离职业规划”的问题

比方说,喜欢娱乐圈的某一类型的人才,他们在想象自己未来职业时,会倾向于沉浸在娱乐圈,但未必就想成为明星,或认为演艺圈里最具有价值的不是“红”。

那么这一类型的人才,他们认为价值点或是在制作一部成功的影片,或捧红某一个艺人等等。继而又考虑自身是否具备制片或经纪人的资源和能力,再锚定一个范围。

这又回归到思考职业发展目标的逻辑上:我的客户群体在哪里 → 我做这件事情有什么价值 → 怎么做才能实现目标 → 我具体要做什么 → 订立目标

e.g. 我能为出资人制作有投资价值的影片 → 成功的影片能卖座,能让我成名 → 应有制片相关的资源和能力(需要再细化)→ 例如进入电影厂实习、积累人脉等(罗列出要成长的一些列措施)

注意:这里说的“订立目标”是总体目标,而不是具体到“进入XX电影厂学习”等。

03

职业发展目标的制定技巧

为何很多人会觉得“现实发展脱离职业规划”?我们在制定总体目标时,通常是将目标建立在一个抽象的形象上。

仍以设计师为例。许多规划者因为大学四年读的是设计专业,便将职业发展的总体目标设为“成为一名成功的设计师”。相对来说,这样的目标略有些抽象(粗糙)。

我是视觉设计出身,但目标不是成为一名成功的设计师,或者说,我对成功二字另有想法。在视觉设计的基础上,我的职业发展目标多了一层商业的味道

e.g. 让我的设计作品影响XX(城市或更伟大的目标)

抽象的目标使人迷离,看似行走的路线想近,却不一定跑在正确轨道上。相比于细分的发展目标,总体目标无需设定得非常具体,但需要有落脚点

现实发展脱离职业规划,往往是因为目标设定缺乏落脚点,行走路径略有些偏。因此,我们在设定总体目标时,应按照上文提到的逻辑,逐步推出有落脚点的目标。

为何面临转型时只是权作职业规划的补充?职业发展有五个关键点,分别是起点、转折点、引爆点、重启和放权。在不同的情境中转型,可对应不同的职业发展关键点。

比方说,刚毕业一年的设计师,发现设计工作不适合自己,在经验与能力尚有待提高的情况下,转型或对于他来说是“起点”。

但对于有丰富经验的人才来说,转型是在有一定资源和能力的情况下,为职业发展做出一些改变和规划上的调整,视为重要补充。既然是补充,那么新增的规划不宜脱离原有的资源和能力

面对转型与发展的现状,总体目标可不变,但需要为原有的规划和规划里包含的细分目标做重要补充。

04

结论

职业发展需要以战略思维来引导,规划是战略的一部分,它告诉我们近几年要怎么发展,才能实现总体的职业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不宜过于抽象,会导致我们在剧变面前略有些茫然。当然,总体目标具有战略意义,也不是短时间内便可实现的。

完整的、战略性的职业发展过程,需明确总体目标,找准自我定位,做好职业发展规划和落实保障措施。即“要什么”,“能做什么”,“计划怎么做”和“怎样才能做到”。

制定职业发展总体目标时,要先考虑彼此互利的客户群在哪里,我们能为他们提供什么。随后考虑想做的这件事有什么样的价值点,且自身资源和能力的优势能否走好这段发展道路。

最后,给自己圈一个符合个人意愿的工作范围。面对转型与发展现状,如何转型,转向哪里,则与定义的工作范围强相关。确定职业发展目标后,下一步要找准自己的发展定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