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夫妻到老最怕的是什么?比起做空巢老人,这一点更加悲凉

 心流小铺 2020-12-14

俗语说:少是夫妻老是伴。

一辈子的夫妻,一起经历了酸甜苦辣,在花甲之年后,夫妻之间最怕的事不是身边没有子孙绕膝,而是老来本该是伴的两个人,形同陌路。

年纪大了,彼此都需要更多的关心和照顾,而这个时候很清醒地认识到:和自己在同一屋檐下生活一辈子的人,彼此的关系,连个街坊邻里都比不上,是不是很悲凉。

在这种已不再年轻的年纪,不管是两人各自生活还是整日吵吵闹闹,都是对家庭产生莫大的负面影响。

在网上看到一则某情感媒体发的视频,深有感触。

01

67岁的老于(化名)手机被老伴收掉了,为此还闹得沸沸扬扬,子女无奈,只好请当地的某情感媒体介入调解。

事情的经过大概是这样的:两年前由于奶奶要照顾孙女,老于就和于奶奶分房睡了,在这期间,于奶奶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到了孙女身上。

老于也就开始在网络上寻找倾诉对象,有了一些异性朋友,据老于坦言,他们只是网络上聊天,并没有做出任何出格,有伤风化的事。

对此,于奶奶却不同意,她在老于的手机聊天记录中看到,相互以“老公”,“老婆”称呼。看到那些不堪入目的聊天,于奶奶一气之下,将老于的聊天记录公布到了家庭群里。

老于觉得自己颜面丢尽,称与于奶奶过不下去了,自己要一个人生活。而于奶奶也丢出狠话,你要去和外面的人过,以后就别再进这个家门。

02

父母闹矛盾,子女只好两边安慰两边劝和。

于奶奶则表示:他那些臭毛病几十年了,我一直忍着他。现在老了,他想走就走,眼不见心不烦。

老于则表示:自己虽然做错了事,好歹家丑不外扬,她这样到处宣扬,本来就是聊个天的事,结果却让我几十岁的人了从此抬不起头。

二老都没有要理解和原谅对方的意思,子女无奈,只好请到当地的一个社会媒体帮忙调解。

在调解的过程中,于奶奶很快就被工作人员说服了,表示以后不再鲁莽行事,凡事两个人商量着解决。

而老于对调解是抗拒的,甚至不愿听工作人员讲那些所谓的道理。

看到这里,我不禁心里一酸。

老于虽然犯了错,但我却看到了他可怜的另一面:

人上年纪了,变得很固执,甚至有些不分好坏了,完全只从自身感受出发去考虑问题。

突然间,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人们常说的“老还童”,心里不禁凉凉的,老于像个小孩一样,已经不顾身边人的感受,他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就做什么。

03

直到视频播完,老于要不沉默不语,要不就说些自己可以出去住的话。

夫妻俩辛苦一辈子,现在子女都成家立业了,两个老人走到这样的地步,值吗?

晚年不幸福,子女不安心,一个家少了许多温度,这才是夫妻到老最怕的事。

要知道,于奶奶打心里是不会放心老于离家出走的,老于也并没有老糊涂,外面的人,要是生活在一起,别人怎会平白无故接纳一个“糟老头子”。

可,谁也不愿打开心扉,好好与对方说说。

这样的夫妻,在我们身边并不少,不仅他们自己忽略了两个人感情的重要性,连子女也忽略了父母有问题的感情,当然,亦或许子女也是有心无力。

04

人老了以后,子女大多各自成家立业,也少有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而这个时候,陪伴在自己身边的就是自己的另一半,而那些与另一半的关系还不如街坊邻里的老人,他们的问题并不是老了以后才有的,而是这些年不断积累下来的。

引发这个问题的根本:长期缺乏有效的沟通。

夫妻之间,长期用责怪、抱怨的语气对待另一半,大多从一开始的一再忍让,到后来的大吵大闹,如果有幸没有吵散,终归把日子过成了凑合过日子的模样。

而那种凑合过日子的生活,年轻时还好,因为大家有朋友,有闺蜜,有兄弟还有亲戚朋友可以相互走动,生活还凑合得下去。

可上了年纪以后,能够常伴身边的,就只有自己的老伴。几十年不沟通,上了年纪以后,就更难沟通了。

写在最后:

卡耐基在他的《人性的弱点》中说过:唠叨是爱情的坟墓。但是,绝大多数女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也不承认自己的唠叨会对婚姻产生负面影响。

所以,夫妻之间想要老了以后过得幸福,离不开两个人从年轻时一点一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

人到老年,最悲凉不过有人相伴却形同陌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