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粤东人文‖丰顺县潘田“罗氏始祖石碑”略考

 一天一地一人生 2020-12-15

丰顺县潘田“罗氏始祖石碑”略考

(综合整理:向古令 ,图片摄影:杨进发)

【阅读导言:取“郎名”是客家人历史发展和文化演绎到一定阶段的需要。取郎名应看成是客家人的一时风气,而不是客家的一种习俗。】

近日,在丰顺县潘田镇社背(地名“社背”,源自潘田古地名:潘田社)发现一块潘田“罗氏始祖”石碑。如图:有“二郎罗公”字样。

丰顺县潘田镇罗氏始祖石碑

摄影:杨进发

根据查询《罗氏族谱》洪德公系源流,资料显示,这块潘田镇罗氏始祖石碑留下的石刻资料推断,应该在公元1280年前后(侧面印证潘田早在740年前前已经有人迁居这里),罗姓始祖带着潘氏夫人从大埔湖寮迁居潘田:

据谱载,豫章珠公四十六世洪德,(尚崇公之次子)字必元(编者注:是否与宋·罗必元为同一人待考),行任郎,福建汀州宁化石壁村人,生南宋宁宗嘉定八年(公元1215年),景定年间中式进士,授官湖北咸宁县令,擢抚州太守、桂林太守,累官至朝散大夫,娶九妻,生十八子。

长子大一,字君崇,生南宋理宗五年(1232),因避蔡九五战乱,于元朝英宗至治三年(1323)举家由故居迁居广东大埔湖寮。据1948年《兴宁珊田罗氏族谱》载,大一公曾考取明经进士(贡生)。

大一公生子三人:次一郎、次二郎、次三郎。

大一公长子次一郎,字天龙,生南宋理宗淳佑十年(公元1250年),生二子:念一郎、念二郎;次子次二郎,生二子:念三郎、念四郎;三子次三郎,生一子:念五郎。次一郎次子念二郎,迁居丰顺县潘田镇次二郎次子念三郎,迁居丰顺县东联镇军田村;次三郎次子念五郎,生子四十九郎;四十九郎长子宗廷,宗廷长子:子明,迁居兴宁径南山田尾。

现在,先从潘田“罗氏始祖石碑”上面的“二郎”说起。

根据学者徐胜一、韦烟灶、陈有志《客家族谱中郎名盛行的年代与地域》分析:

南宋末年社会动荡,大批客族迁徙到赣闽粤地区,各姓氏族谱逐渐流行郎名记载。

罗香林(1973)最先揭示过广东韩江流域一带客家人的祖先使用“郎名”的现象,他认为【第一种缘由】客家郎名的由来,是客家先民迁至粤东时,向畲阀纳礼请赐郎名以求保护,是客家与畲族的文化融合的结果。此后一些学者相继提出不同的看法,譬如蒋炳钊(1988年) 认为是客家人依当地族风俗,按同姓年龄长幼以村为单位排行的,而法名是在祭祖后由族长或祠长取得的名字。李默(注:参见李默《梅州客家人先祖“郎名”、“法名”探索》,载《客家研究辑刊》,1995年第1期。)综合梅州姓氏族谱分析,认为郎名是畲族与客家人祖先在闽粤赣边地区的命名习俗,当时族谱中男人之名字是多样的,有汉名及郎名,有时又附上法号、度名、法名、谥名等。

另外,也有学者认为:【第二种缘由】郎名是源于家族排行,行辈称呼更因凸显族人之间的亲密关系而得到广泛使用。郎名表示家族或家庭中的次序。

截图说明:梅州客家人族谱的“郎”,750年前已经使用

截图说明:梅州丰顺,族谱的“郎”,800多年前已经使用

截图说明:取郎名应是客家人的一时风气,而不是客家的一种习俗

这些名字一般都由数字排行+郎或娘字组成,比如上面提到的“潘田罗氏始祖二郎”客家学者一般称之为"郎名"或"法名"。早期客家学者认为这种郎名是客家人从畲族人那里学得的。不过,近来有的学者指出,郎名并非来自畲族,而来自汉族本身自隋唐以来,特别是宋朝,郎名在中原汉人中十分常见。在当时,普通人之间称呼并不用正名(即书名),而是用行辈称呼,以示尊重。特别是在宗族内,行辈称呼更因凸显族人之间的亲密关系而得到广泛使用如白居易和诗人元稹之间的关系很好,白居易喜欢直接叫元稹做元九,因为元稹在家排行第9,很多唐代诗歌文章中的代排行的人都是这个意思。如水浒中的阮小二,小五,小七也是按排行的。

李默认为:

其他汉族族群并无此排行。从广州方言区汉族族谱考察,极少见到其先祖有排郎名的记载,纵有,亦是从闽粤赣边客方言区迁去的,迁粤前有郎名,迁入珠江三角洲后则未见”。说明这是客家人祖先命名的一种特殊习俗。


【第三种缘由】起郎名的习惯源于道教的影响。

当一个人去逝以后,族人在一起,对整个家族做一个议事,商定一个以始祖“世次排行”的秩序,来代表死者本人,这个顺序的数字称之为法名。法名写在一张纸上,交给做法事的法师,由道士对百姓的这个对“法名”施法,焚香念咒,以报告祖先,此人到祖上去了。奏祖法名这样就产生了,做了法的法名就像一道圣旨,一张通行证,让死者从阴间上天,百无阻碍。

这种法名得到百姓认可,满足心里的需求,在北宋后客家人地带不断被采用传播。奏祖法名的取法大致如下:“大、二或小、三、四、千、万、念”“十、百、千、万、念”来取,当然取奏祖法名的方式不是一法不变的,有其灵活性。 1、可综合每世每代也可分编分支,也可以下一代升转成上一辈来取名;2、再者妻妣多,所以兄弟多,法名可单独排一个母亲所生来取名,也可综合各房兄弟来取名;3、一家人有了小孩后,凡进了祖祠拜了祖宗,皆视为本姓氏之人,不管中途夭折了,都被排上了世次郎名。

      奏祖法名男性是数字后加“郎”命名,后来女性也以数字加“娘”命名;而家谱大多是多年后族中人口述的,因此为让先祖得道成仙而将奏祖法名写入了家谱中中。这种习惯在明代中叶前一度非常盛行,可见各姓族谱。

据郭志超 (2009) 之研究,解放前畲民除取世名外,又有“郎名”及“法名”。世名与汉族的“字行”命名习惯相同,是为“明行”;而“郎名”的命名属“阴名”,是死后才用。粤东畲民早先的“法号”也叫“度名”,与客家习俗“郎名”相似。粤东客家谱碟数据显示,“郎名”即举行法事仪式后取得的“法号”,也叫“法名”或“度名”。郭氏云在粤东畲族地区,“法某”的度名与“郎名”的度名,在同一族谱中出现,而郎名消失较早,但有些地方“法某”的法名沿用至民国初年。

【第四种缘由】源于古代的官名:

民国九年编纂的《潮梅刘氏族谱》认为:“自宋季至元代,名字多称法称郎,及十百千数目者,兄弟多不按照次第。盖因彼时习俗,道教权力颇重,命名多出道教所定。”,而更后编纂的《罗陂罗氏族谱》则认为,“世俗谓郎为师巫所度法号,此乃鄙俚不经之野语也”,而把郎名解释成为元代称人用“郎”、“官”、“秀”的称谓的遗风。罗香林认为前一说法不惬,而赞同后一说法。

以上通过“丰顺县潘田镇罗氏始祖石碑”上面“二郎”的考略可知:取郎名应是客家人的一时风气,而不是客家人的一种习俗至于何种才是真正的缘由,或者四种缘由都有的“综合来源”,期待您的看法。

【继续阅读】

350年前:彭孙遹为何“惆怅佳期不可即”?思念老婆还是眷恋朋友?

陈寅(潘田籍,深圳报业集团党组书记、社长)——现代诗欣赏

深圳市丰顺籍在任领导名单

梅州时间|潘田——梅州最接近神仙的地方

千年潘田|潘田先民及潘田地名探源

梅州地名:𨻧隍,都可以正常输入和显示,为何“亻厓”字却至今无法正常输入和显示?


何谓客家女人的“三斗”?

潘田铁岽寨的“签诗”,神不神?(附:铁岽寨航拍视频)

粤东诗话|1665年,彭孙遹夜宿留隍“产溪驿”:《产溪夜月怀程五周量》解读

350年前:彭孙遹为何“惆怅佳期不可即”?思念老婆还是眷恋朋友?

广东老照片:李坚真和曾宪梓、1982年的深圳、1967年丰顺县学习毛主席著作青训班合影、广东汉剧《林昭德与王金爱》剧照、三脚婴儿

“潘田”一词作为地名,跟古代驿道、驿站有极大的关系

1727年,潘田司巡检:宋肇炯卷入一宗离奇案件!

粤东风情|潘田人的数字禁忌

粤东史话|林熙春笔下的留隍(𨻧隍)

千年潘田| 宋代大诗人杨万里:经过潘田时,写下了一首诗......解密梅州来源之谜!

350多年前,彭孙遹在“潘田驿”写了一首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