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客家人与畲族人关系猜想

 广州玉 2021-07-31

说实在的,要不最今年喜欢看头条和发表一些文章,我也没有机会知道这个民族——畲族。更不会知道它与客家人的关系。说实在的,我中学很喜欢历史,做过历史科组长,所以历史学得也还可以,虽然没读大学历史系,但历史水平我觉得高于一般的很多人。这个畲族与客家人的关系真是第一次看到,然后就是有四、五个人畲族是客家祖先,客家人是畲族汉化的民族,感觉不可思议?怎么会有这种说法呢?后面在网上看一些这种文章和视频,感觉这种人都是黑客家人的。或许有少量的畲族人转化成汉人并加入客家人行列,但不代表所有客家人都是畲族汉化的;这个我没考证过,不敢说一点没有,做结论得有证据来佐证的,这样的结论才严谨、科学。而不是乱写,乱截图或视频来,就当证据了,这样做科学太不严谨了。

后面网上找了几个畲族视频看看,研究了下他们的语言和山歌,有一些客家话能基本听懂的,但有些一点都不是客家话的,所以不是纯客家语言。但这个不能证明畲族汉化的证据,这个可有多种解释。可以解释成畲放汉化成客家人,也可以解释成客家人同化畲族。本人觉得后种可能性更大。就是南下的客家人(当时不叫客家人,只能说是南下中原汉人,受各朝各种战乱影响搬迁的中原汉人,我们学历史时老师说过几次南迁的中原人给南方各地带来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促进南方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我为什么认为客家人同化畲族呢?因为畲族会讲客家话和畲族本族语言和山歌;但客家人不懂畲族本族语言和山歌(至少我接触本县客家人或村落或广西其地方的客家人中,没发现有畲族的语言)。

所以我猜想是南下的部分中原汉人,到赣闽粤山区中短暂(大约二百来年)的休整,跟畲族人一起生活,由于要继续繁衍后代,延续族人香火,娶了畲族女孩或其他少数民族女孩为妻(中原一起下来的女孩不多,只能找当地的少数民族女孩为妻)。由于战争原因造成南搬的中原人,战斗力肯定强于没见过战争的畲族等少数民族。娶过来的畲族女孩经过长时间跟南下客家人生活,慢慢学会客家话(我村里就有壮族女人的嫁来村后,学会说客家话的)。然后畲族女孩回娘家或女孩兄弟来夫家学手艺或学其他的,慢慢女孩的兄弟也学会客家话了,但他们母语还是保留着。然后下来的中原人口越来越多和出生率高,人口多了,原来土地不足以养活那么多人,客家人就再往南边走,找到其他好的地方,大的地方就回去带妻儿过来新地方居住、生活。慢慢在赣闽粤生活的南下中原人,就大部分离开这些地方,畲族人一留恋故土不愿意走;二畲族人的竞争力也不强、战争力也不强;三到外的生存力不强,所以只能呆在原地,就形成现在这个样子的现状。所以客家的常迁徒,畲族人是学不来的。这是客家和畲族的区别之一。以上为本人猜测,没有文献考证,希望有心人多考证。

早几年我就跟家族堂哥,重编我家里的家谱。找了很多种旧版族谱来,逐一校对,再添加新出生的人上家谱,从哪时起每年新增或走的人口,都登记在家谱上,将来每十年更新一次家谱。从各种旧族谱中从没看到过,家族祖先有跟畲族有关的只言片语。但家谱中从明朝中期搬迁来两广和海南的脉落清楚而且后人都能一一找到,加以对证上家谱所写的本族搬迁走向,清楚、准确。这就排除黑客家人所说的客家人族谱改编攀附中原贵族的说法。然后黑客拿湾湾的某教授的话言来作证据,湾湾的资料能有大陆强吗?可能某教授还是某岛国留湾湾的后代也不知道。据说搞湾独的很多是岛国留下的后代搞的。不知道黑客家人的这种人脑子是怎么想的,估计文化水平不高,所以没法有很好的判断标准。他们从不看大陆的客家文献,不认可国家的所说,罗香林教授、钱文忠教授等名家所说;更不认可客家人的各种族谱家谱,几千上万种家谱族谱都被他们认为是攀附中原贵族而编的。一本百本可编,不可能千本万本都编。这点判断力都没有?

本族旧谱开头即写祖上某公的六儿,有四儿从明朝1500年左右,从福建宁化石壁,迁于广西陆川、博白,后部分再迁合浦、海南文昌、防城港和广东廉江。这些堂哥都一一去过、见过、交流过,一起吃过饭,有合影照和各种视频为证。留下的二儿后裔,我曾2015去石壁找过,但没找到。可能也搬到其他地方,或没后了。可见我族谱没骗我。

客家人与畲族人关系猜想
客家人与畲族人关系猜想
客家人与畲族人关系猜想
客家人与畲族人关系猜想
客家人与畲族人关系猜想
客家人与畲族人关系猜想
客家人与畲族人关系猜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