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iPhone X 深度体验:史上最贵苹果手机真值上万元吗?

 雷科技 2020-12-15

“全面屏很酷,刘海却很辣眼睛;交互变化不少,但一开始不太习惯;5.8 寸的屏幕听起来很大,用起来却感觉跟 4.7 寸的 iPhone 8/7 一样......”

这是在这几天的使用体验中,iPhone X 给我的一些感受。

这把被苹果“磨了十年的剑”,从内到外都能看到不少创新、颠覆性的设计和技术,而与此同时也有很多让人吐槽的点,尽管这是一台极具时代意义的苹果机,但我们并不会刻意用太多赞美之词去评价它,因为这是一台好坏参半、让人爱恨交加的手机。 

  ◆    


机身工艺所带来的手感改变:“拿在手上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润滑感。”

可能大家已经看过很多关于 iPhone X 的照片和描述等等,不过真正把真机拿在手上的时候感觉会完全不一样,由于工艺和材质的原因,它带来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手感上的变化。

尽管 iPhone X 回归了 iPhone 4 年代的金属边框+玻璃后盖的设计,但前者的机身更加圆滑,金属边框和 2.5D 玻璃后盖的圆弧过度衔接自然,结合抛光工艺的后盖,拿在手上有一种玉石般的润滑感,让人有种忍不住抚摸它的冲动,这是一种在以往的苹果手机中未曾见到过的工艺。

值得一提的是,iPhone X 的边框采用的是手术刀级别的不锈钢,耐磨度很高,小雷在这几天的裸机使用中并未发现产生刮痕。另外这台机的重量还达到了 174g,拿在手上特别有分量。

后盖方面最让人吐槽的一点就是依然凸起的摄像头,关于摄像头凸起这个问题,苹果已经延续了好几代,似乎已经把这种“凸起”变成了自家的优良传统。

然而来到 iPhone X 这一代上,我觉得它更退步之处是,这个随便凸起的摄像头边框,在前几代的 iPhone 中,凸起摄像头的边框都会带有倒角处理,以提升协调性,但 iPhone X 的边框却只是呈直角状的凸起,给人感觉就是摄像头外框似乎没有经过精致打磨处理一样。

  ◆    


关于配色版本的选择:“黑色”版并没有想象中的黑

iPhone X 深空灰和银色两个配色版本的风格有很大的区别,本次我们拿到的为深空灰版本,注意是“深空灰”,不是“黑色”,所以当拿到真机时,你会发现它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黑”。

尽管它的前面盖是黑色的,但后盖颜色并不是如当年 iPhone 4 的黑色版那样,而是一种比较暗淡的灰色,说实话我个人并不是特别喜欢这个颜色,一方面看起来不够鲜艳,另一方面“冲淡”了后部这个镜面效果的苹果 Logo,反光效果不明显,不能好好装逼。

深空灰版本的边框也采用了灰色的镀色工艺处理,好处就是让整机色调更加统一,整体性更强,同时这样的配色看起来也低调很多。

银色版本最特别之处在于其金属边框没有经过镀色处理,百分百还原了不锈钢材质本身的颜色,结合高亮抛光工艺处理,金属质感特别强烈,同时黑色屏幕+白色后盖+金属原色边框三者的撞色明显,更有个性。

(图片来源于苹果官网)

  ◆    


iPhone X 全面屏:眼前一亮,却美中不足

如果不是因为额头上的刘海,iPhone X 的正面几乎一整块都是屏幕,尽管还存在一定的黑边,但依然给人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而这也是苹果手机历代以来前面板设计变化最大的一次。

另外iPhone X 也是首台采用 OLED 屏幕的苹果机,这块分辨率达到 2436x1125(459ppi)的 5.8 英寸屏幕在色彩、细腻度方面对比前代并不是特别明显,但 OLED 最特别之处在于,由于其自发光的特性,显示黑色内容时,会黑得更加纯粹。

这块 OLED 屏幕还支持息屏点亮功能,待机状态下轻触屏幕就会自动亮起,实际使用中,对于解锁等的操作方便了很多。

iPhone X 和 iPad Pro 一样支持 True Tone 功能,启动后能够根据周围环境的色彩变化自动调节屏幕色彩以保持颜色一致性,但在某些光照环境下,我们使用的这台 iPhone X 色调会稍微偏暖。

至于网络上流传 iPhone X 屏幕变色、烧屏(屏幕存留上一个图像的残影)等问题,目前这台机器尚未发现,但从右侧接近 170° 观看屏幕时会有轻微的蓝屏,当然这也是 OLED 屏的通病,实际使用上影响并不大。

  ◆    


“刘海”影响到底大不大?

“刘海”应该是 iPhone X 最受争议的一个设计,它让苹果这块本来接近完美的“全面屏”出现了瑕疵,看起来总感觉美中不足。

那么这个“刘海”的影响到底大不大呢?或者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解读,一个是观感层面:事实上,在诸如锁屏、主页这样的界面,我们可以选择黑色的背景来弱化“刘海”的效果,以便看起来更加协调一点。

不过系统的设置界面,以及大部分的 APP 界面都让这个“刘海”特别凸显,我们希望后续的 APP 界面设计能对这个“刘海”的显示效果有所考虑,比如使用“黑色背景”这样的设计等。

另一个则是使用层面:对于大部分的 APP 来说,这个“刘海”对内容的显示以及交互操作影响并不大,比如微信、浏览器、新闻APP等,顶部主要都是充当状态栏,不是重要区域,所以这个“刘海”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不过对于显示满屏图片、视频来说问题就大了,这个“刘海”会造成一定的遮挡,加上四个圆角的影响,并不能 100% 显示内容,看起来也比较别扭,而如果将图片或者视频缩小的话,则不能充分利用这块 5.8 英寸的屏幕,显示面积也缩小,让人纠结。

  ◆    


5.8 英寸的屏幕有时候用起来就像 4.7 英寸的 iPhone 8 一样

iPhone X 的体积只是比 iPhone 8 稍微大了一点点,但屏幕却比 iPhone 8 大很多,不过这个“大”更多的是在原来 4.7 英寸的屏幕基础下把屏幕两边拉成长了而已,也就是说 iPhone X 的屏幕值变化更多的是长度,而非宽度。

在实际使用上带来的好处就是,当我们看新闻、小说、网页时,同一页面可以显示更多的内容。

不过,当我们看一张常规比例的照片或者视频时,比如一张 4:3 的照片,由于 iPhone X 屏幕比例达到 19.5:9,因此并不能全屏显示,用 iPhone7 Plus,iPhone 6,iPhone X 三台手机放一起对比,你会发现,5.5 英寸的 7P 照片显示面积更大,5.8 英寸的 iPhone X 反而和 iPhone 6 差不多。

(从左到右:iPhone 6、iPhone X、iPhone7 Plus)

看视频同样由于比例问题,加之视频 APP 内系统不会自动拉伸,显示效果并没有 5.8 英寸的感觉,反而和 4.7 英寸的 iPhone 6 接近。

未适配的 APP,界面显示效果也让 iPhone X 看起来像 iPhone 6 一样。

像《王者荣耀》这样的游戏,由于应用未做适配,加上横屏显示时底部多了一个“横条”占据空间,实际的显示面积比 iPhone 6 的还要小,当然,应用适配这样的问题后续应该会逐渐解决。


  ◆    


Face ID:一种更加自然便捷的解锁方式

对比 Touch ID,我认为 Face ID 是一种更进步、更好用的解锁方式,以往需要把拇指放在指纹按键上才能解锁,现在你只需要像正常状态一样看着手机屏幕就能完成解锁,一切都那么自然并静悄悄地完成,非常方便。

它的识别率很高,基本每一次都能完成解锁,解锁速度方面,我们拿 iPhone7 Plus 的指纹解锁对比,两者速度差不多,iPhone7 Plus 感官上可能比 iPhone X 快 0.3 秒左右,不过在实际使用中,Face ID 已经足够满足高效解锁的需求,而且它没有因手指多汗等原因所造成解锁失败的缺点。

  ◆    


夜晚睡觉会不会被老婆“查岗”?

有小伙伴问 Face ID 在黑暗环境下能不能使用,答案是可以的,而且识别率依然不减(具体原理这里先不啰嗦了,反正它不是依赖环境光),这时候有人会问,睡觉时被老婆拿手机照脸会解锁吗?这个完全放心,Face ID 需要睁开眼睛才能解锁。

可能还人担心平时使用 Face ID 线下刷卡、移动支付、APP Store 应用购买下载等会不会“看一眼”不小心被解锁,这个当然也是完全放心的,当 Face ID 完成脸部识别后,需要用户双击电源键才能彻底完成解锁步骤,否则无效。

  ◆    


交互的改变:省心又省力,只是一开始有点不习惯

“底部左右滑动切换邻居应用”、“底部上滑退出应用”、“从底部拖动到中间停留跳转到后台管理”,关于 iPhone X 这些最新的交互逻辑,相信果粉们已经很熟悉,实际使用中,这种取代 Home 键的交互方式确实更加自然、便捷,由滑动代替按压也让手指省力很多。

但对于用惯 iPhone 的用户来说,刚开始可能会不习惯,像小雷在刚使用时就试过好几次会毫不知觉地去点“home”键,突然发现按下去完全没反应,才意识过来,当然,上手和适应还是很快的。

其他一些交互改变:控制中心通过下滑“刘海”右边区域完成,而左边区域则是呼出快捷菜单。

取消了 Home 键,呼出 Siri 变成了长按“电源键”实现,而关机则通过长按“电源键+音量下键”,截屏则是短按“电源键+音量上键”。

可以看出这个“电源键”长了很多,更便于这些组合按键的频繁操作。

需要一提的是,取代 Home 键的交互方式上,在屏幕的底部则增加了一条“白线”,苹果将其称之为“HOME Indicator”,这个白线除了在主页面上不存在外,基本在其他任何界面都可以看见。

“白线”更多是为了增强视觉交互效果,但却对显示造成一定影响,比如在 APP 内显示会占据一定空间,导致选项栏上移。

看视频时,存在的“白线”也会影响视觉效果。

同时像未兼容的横屏应用,比如《王者荣耀》,底部的“白线”使得页面上下不对称,显示面积也变小。

在以往的屏幕边缘交互方式中,比如上滑呼出控制中心、下滑呼出快菜单等,都不存在“白线”,操作却同样可以很自然,而现在如果只是为了增强交互效果而多了一个影响视觉和占用屏幕空间的“白线”,是否变成了多此一举?

  ◆    


拍照:双防抖的加持,光学变焦适应场景更广

从基本的拍照场景来看,iPhone X 的成像效果对比 iPhone 8 升级并不明显,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同样也是一台拍照出色的手机,我们通过远景、建筑、逆光、夜景等拍摄场景可以看出,iPhone X 成像的色彩、曝光、噪点控制等方面的表现都非常出色。

“虚化”效果方面还算让人满意,大部分样张都能满足“主体清晰、背景虚化、边缘过渡自然”的需求,不过某些样张的成像依然不太如意,比如下方红色花朵的照片,主体的顶部就出现过度虚化的情况,可见苹果的“虚化”功力还有待提高。

iPhone X 的双摄最明显的一个提升就是其长焦镜头也支持防抖(双防抖),而且光圈从 F2.8 提升到 F2.4,所以在弱光环境下,也可以直接使用长焦镜头进行拍摄,与 iPhone7 Plus 的两倍光变样张对比可以看出,iPhone X 的成像在色彩和锐度方面都更胜一筹。

(iPhone X 2 倍光变)

(iPhone7 Plus 2 倍光变)

  ◆    


续航:常规的一天一冲,就是充电速度慢了点

iPhone X 的电池容量达到 2716 毫安时,比其体积还要大的 iPhone8 Plus 电池容量才 2691 毫安时,但按照日常的使用情况来看,平时聊聊微信、上网、偶尔打几盘王者的话,基本也是一天一冲。

充电速度方面,并不是很理想,使用原装的 5V/1A 充电头,从 10% 冲到满电用了 3 小时 45 分,使用无线充电估计会更慢,不知道快充会不会有更好的表现。

  ◆    


一万元的 iPhone X 值不值得花?

近万元的 iPhone X 到底贵在哪里?抛去成本、技术这些东西不谈,从体验层面出发,我觉得这台手机最大的进步和改变有三点:Face ID、全新的交互、全面屏

Face ID 比 Touch ID 便捷和自然很多,这是一个值得为它追捧的新功能;全新的交互和 Face ID 一样便捷、自然,也是一个进步之处;全面屏给我感觉更多的是“炫技”,事实上从实际体验对比来看,跟普通 iPhone 似乎没什么区别,有时候反而还多了不少槽点,比如“刘海”、四个圆角及底部“白线”对于内容的遮挡,同时 5.8 寸的屏幕感觉还没有 5.5 寸的 8P “大”。

如果为了体验这三点而花一万块,个人感觉有点不太值得,比它便宜一半的 iPhone 8同样很实用,当然如果你是为了充值信仰、十周年纪念意义又或者你是土豪则另谈。

iPhone X 还有很多颠覆性的设计和技术,比如工艺和用料、OLED 屏、ARKit、无线充电、双摄防抖、性能等,从这些进步点来看,其实一万元也不是很贵,当然,这依然还是一台在进步中又带有点点瑕疵的机器,我们更期待下代 iPhone X 可以把各个槽点解决,那么一万元可能更加值得支付。

{  今日话题  }

你觉得iPhone X值不值得买?

欢迎留下你的看法与大家交流,留言获赞最高的小伙伴,小雷将送出奖品一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