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MIUI 12这么好,为什么还是没法让果粉动心?

 雷科技 2020-12-15

「雷科技Lite」收藏为我的小程序,不再错过精彩内容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过一个叫“品牌忠诚度”的概念?

简单的说,智能手机的品牌忠诚度指的是用户在换手机时,依然选择同一品牌的几率这个指标不仅可以反映出手机品牌的“用户粘性”,更是品牌“生态建设”成果的重要体现。

前段时间,数据研究机构极光数据研究院发布了《2020年Q1智能手机行业季度数据研究报告》,在2020年第一季度,iPhone用户的“换机忠诚度”为53.35,较去年同期的63.8%有所降低。但在Android阵营中,除了华为“忠诚度”高达52.4%以外,其余品牌的换机“忠诚度”都低于40%,小米与OPPO更是只有29.3%与27.0%。

为什么iOS和华为就可以留住用户,小米、vivo与OPPO就做不到呢?有着苹果生态的iPhone暂且不提,Android手机都对自己的系统进行了深度定制,为什么这些“定制化”的系统依然留不住用户呢?


“超级应用”弱化了系统的概念

原因很简单,因为大家看中的其实不是Android系统本身,而是运行在Android系统上的软件。在微信、微博、支付宝这些“超级应用”面前,手机系统的话语权已经越来越弱了。

先讲讲什么是“超级应用”,超级应用指的是那些以第三方应用的身份,行使“系统”职责的软件。比如我们熟悉的微信,就凭借微信小程序一举成为了国内最重要的“超级应用”之一。

只要一台手机支持小程序,我们就可以借助小程序,在不离开微信的前提下打车、叫外卖、购物、甚至是支付水电费。再加上微信小程序开发与维护的成本远低于开发一个传统App,因此不少服务类应用甚至只提供微信小程序。

这种超级应用的出现,极大的削弱了用户对手机系统的依赖,同时也让用户切换手机品牌的成本进一步降低。此前微信与苹果因打赏费用抽成而产生冲突时,不少用户就表示可以没有iOS,但不能没有微信。即使是iOS与Android之间的隔阂都可以通过微信化解,国产Android手机系统之间那些“微创新”更是不值一提。


高度同质化的系统

说到"微创新",这就牵涉到国产Android的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国产Android"同质化"的现象太严重了。早期Android系统相当简陋,因此国内Android厂商大多向iOS看齐。但因为"大家都抄同一份作业",因此大家的系统越走越近,同时也无形中限制了用户的对创新的接受能力。

而这种"抄作业"的结果,就是除了一加这种"类原生"系统外,大家多多少少都透着一种"换皮iOS"的味道,操作逻辑与界面设计大同小异,无非只是图标颜色或形状上有些许变化。这种高度的同质化让用户可以"无缝"的在手机之间自由切换,自然也形成不了竞争力。

但要说到同质化,国产Android手机还更严重的问题——大家都是Android,很难打出差异。就像我之前对"游戏手机"的评价一样:如果做不出差异化,用户"跳槽"就不可避免。再加上国内Android品牌没有苹果那样强大的话语权与执行力,品牌推广的效果在落实时还要打上折扣,最终的效果自然是千篇一律,百家同源。


打造品牌特色是唯一解药

那么在自成一体的“超级应用”面前,手机品牌该如何重夺话语权呢?在我看来品牌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首先是品牌该如何保留自己的用户,最简单的一个办法是根据用户的反馈积极调整自己的系统,想办法让用户对自己满意。前段时间的MIUI 12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国内Android生态混乱的权限管理一直是用户切换至iOS系统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一现象,MIUI 12在权限管理与用户信息方面大刀阔斧的对与安生Android进行修改,针对用户的需求推出了多项心功能。这些新功能不仅吸引了其他Android品牌的用户,甚至连部分iOS用户都为之赞叹。

其次是构建自己的生态体系,华为的HMS就是很好的例子。因禁令原因,华为无法继续使用谷歌服务。面对这种逆境,华为端出了自成体系的HMS。这个拥有自己应用分发与应用支持的华为移动服务,不仅打通了华为的硬件与软件,同时也打通了开发者与消费者之间的间隔。应用开发者无需经过第三方分发渠道,即可通过HMS直接将应用带到用户的华为手机上。

对用户而言,HMS也囊括了自己手机系统的方方面面:通讯录、相册这些大家都有的就不提了,HMS还涉及到支付、智能硬件等方面,而且与小米的米家体系不同,HMS还有着一定的排他性。也正是这种类似iOS的“排他性”,让华为可以在国产Android同质化中站稳脚步,求同存异,将用户保留在自己的生态体系中。


求同存异的国内Android生态

Android系统的多样化让手机品牌有了各自的发挥空间,但用户跳出品牌生态的门槛也变的越来越低。只有在保持开放的同时,构建属于自己的技术壁垒,让用户愿意用自己的系统,这种求同存异才是国内Android系统构建生态的根基。乐视的例子已经向我们证明了Android系统单做内容是没有出路的,至于小米与华为未来能否构建属于自己的生态,就让我么能拭目以待吧。



本文编辑:PriceChong
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转载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