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试解《一个科学工作者的奇事录》之谜.

 南海老强 2020-12-15

试解《一个科学工作者的奇事录》之谜.

这是前几天在《气功与科学》1987年第7期上翻出来的一篇文章。作者是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陈炳焕先生。

文章一开始作者就表明了自己的观点,相信人体特异功能的存在,现在看来有点不可思议,特别是作者这样的身份和职业。但放在当时的历史社会大环境中,这很正常,更大的科学家钱学森也相信,甚至当时全球的学术界也一样,不然也不会有美国与前苏联的那些特异功能部队的存在了。

我自己呢,一直到了90年代初,也是对此深信不疑的。

作者在上班途中遇到的这些现象,特别是那些被一种外力所吸引,甚至是所控制的自发而生的动作,我在北京学功回来后的88年初冬也多次感受过。

记得有一次从山沟里练功回来,快到村口时,遇到一位本家的长辈,搁以往我是会主动打招呼的,但那天实在不想破坏那种依旧延续着的自发状态,就想拐个弯儿走过去。接下来好半天的时间里也是那种样子,想走就走,想站就站,尽可能的不想遇见人,不想说话,不想被干扰。

那是一种非常轻松、愉悦而又平静的状态,脑子里也几乎没什么在想,自己所专注的就是那种身心合一的近乎安详的体验,在这种状态中不仅自己的行为自然而然,好像周围的事物也特别的配合。

一些小小的巧合,也频频地出现着,都是那么的恰如其分恰到好处,这种状态是很令人迷恋的,当时曾多次追求也多次体验过。当然,当时也搞不清楚这是怎么回事。

那么人类到底有没有第2套视觉系统呢?我认为没有。但是有一点,那就是通过眼睛进入头脑中的信息,要远远的比我们意识到的要多得多。而这些神奇现象中的那些恰如其分,就正是我们没有意识到的那部分信息经由潜意识在起作用的结果 。

举例来说,我们有时候即使是头一次到了某一个地方,也会产生“好像是来过”的这种感觉。到底来没来过呢,肯定是没有。那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感觉呢?因为这里的影像跟别处的某个地方的影像很相似,而那个地方你是去过的。

只是这些相似的地方没有引起你的注意——你的有意识的注意,却被你无意识的注意到了,所以在你的意识中,思维中,它们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

这就好比是一个人的视野——通常也就是意识到的视野,比方说是90度,而大脑通过眼睛能观察到的实际视野,可能是180度甚至更多。这样另一部分的你不知道——思维不知道的信息,其实大脑它是清楚的,或说潜意识是清楚的。

自发功的状态是潜意识要比平时更敏感,甚至是大部分接管了意识的状态。潜意识所能调用的信息,既然有许多是意识意识不到的,那么潜意识作用的结果,在我们的意识看来,有一些就是无法想象的,不可思议的。

作者在北大澡堂中自动给人让地方,在过马路时自动给车让路,以及在后退中自动准确地坐到了栏杆上等等现象,都可以从以上的解释中寻找到答案。

开始练功和最后收功都多是在同一个地方,并且有时候显示出很执拗的坚持,这几乎是我现在每天都能体验到的。

我的振脊走一般都开始于阳台的推拉门前,最后的结束也多是在那里,并且大部分的中间动作调整也是在那里,特别是将要结束前的专门针对眼睛的那段感受更是特定在了那里。

临近结束走到那里时,有时是腿一软就站住了,有时直接就站住,微闭着的眼睛突然张开,一下子就脱离了刚才的那种云雾环绕般的模糊,对周围的事物清楚而明确的有了感觉,进入了——其实是返回了平时的日常状态中。

这种固定在某处进入或脱离某种状态的现象,我认为与大脑的一种习惯性的工作方式有关,这种工作方式就是习惯性的建立习惯。

它所建立的习惯也可称之为流程或经验,最大特点就是它的可重复性,并且是自动的可重复。要是打比方的话,那像什么呢?就像多米诺骨牌。

而这种流程或经验就像是摆放好的图案或是作品,只要一触发开始那一块,后边的就自动进行下去,直到结束。

这种运作方式对大脑来说,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自动化,就是省时省力减轻大脑的工作量。基本上我们平时所做的各种身体技能性的工作,像打字,写字,弹钢琴,唱歌练嗓子……等等等等,就都是大脑这种工作方式的表现。

它们都是通过多次重复形成一个固定模式,当再一次需要进行这一动作时,你只要开始头一个动作,后边就可能自动地一个接一个的往下进行,而不用再动脑子去想。

开始练自发功时,站到某一个固定的地方,就是接下来整个自发过程要开始的第1块多米诺骨牌。

作者说到的自行车无缘无故变沉重,可以理解为是潜意识的一种提醒方式。

在平时我们的意识和思维进行的同时,潜意识也一样在同步运行,它是随时要响应意识,配合意识的活动的。

你现在是去上班,意识可能一时走神,想什么别的事,错过了路口。但潜意识还在响应着“去上班”这个任务,当它发现所走的路不利于“去上班”时,就发出了提醒。只不过它的提醒方式是属于那种“尽力不干扰意识的悄悄的类型”而已。

后边的依靠调整速度准确地穿过一个个红绿灯路口,除了响应以外,还有前边所说的习惯也在起作用。

本来就天天走这条路,再加上前方的红绿灯变化,你可能没有意识到,但潜意识已经看到了,那就可能更准确了。

我们现在是这样子分开了来说,事实上这些都是时时刻刻都在一起起作用的。

至于最后作者说到的自发功,就不在这里多说了,想了解的朋友,请移步去看我的另一篇文章:  中西医或许在这里握手——眠愈假说 第十系统

最后补充一句,作者虽然没有说明,但是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他跟我练的应当都是同一种功法。

附原文:陈炳焕:一个科学工作者的奇事录

《给大脑以机会》系列:反努力法则

你周围有没有“钟情仙药的老皇帝”?

反努力法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