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舵主:如何制定产品价格运营策略?让产品发布就被疯抢!《三》

 陈舵主新媒体 2020-12-15

接着讲制定产品价格运营策略。

八、消费单位变化策略。

所谓的消费单位变化,或者创造了新的消费单位,或者偷换了消费的传递单位。

总之就是换掉了常规的价格计费方式,让客户感受到“更便宜,更值得”。

比如说一些视频平台的会员制,前期有免费6分钟的观看,但是你想看更精彩的内容就需要付费。

同样还有一些某信的打赏功能,采取了类似的策略,改变了传统的单篇文章支付固定费用的方式,取而代之的就是消费者按次打赏的方式。

而对于消费者来说,这个单位的变化带来的是商品定价权的转移,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欲望。

消费单位变化策略是一个极其创新的价格方案,对商品的差异化要求比较高,提升了消费需求满足程度的感知。

可以说,依据真实的需求产生的新消费单位,就肯定会对消费产生积极的推动。

九、消费地点差异的策略。

它可以区分为统一价和差异价,

统一价是所有消费地和场景的价格统一,全部都是按照同一个价格输出。

差异的价格,这是根据消费的场景,消费的地点的消费水平差异化不同的价格。

但是基于消费地址,地理差异的一城一价也有风险。比如当地不同地点的跨距离成本不高,无法超过商品差价的时候,就会容易造成企业的利润流失。

一城一品一价,用商品差异化驱动价格的差异化。而并不是用同一个商品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价格,避免利润流失。

而且差异的价格可以获取差异的人群,利润也可以获得比较好的保障。基于不同的消费场景的地点差异化定价,随着消费数据的丰富,一定是趋势。

十、基于消费人群的价格运营。

消费者是价格的直接受众群体,可以根据消费者的不同区分价格的不同和变化,无疑最简单最有效的。

这也是一种精细化的价格运作手法,客户可以实现按照维度分成。

基于消费人群的定价和基于商品的定价都比较直观,比较容易理解和操作,不会显得很抽象,对客户的运营诉求就是价格运营的对标。

对客户和价格分组,是对某一类人群采取一定方式。虽然最近几年延伸出来很多的玩法,但基本不会离开这个范畴。

十一、会员价格和权益。

很多电商平台都是有会员价方案的策略。

这些企业通过向客户中的一部分人收取一定额度的会员费。从而为他们提供更有竞争力的价格和其他附加服务的价格方式。这就是会员价的玩法。

不仅可以刺激会员更高的消费,同时也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加入会员。

当一个企业的客户达到一定数量之后,增长放慢,会员价运作是必经的一步。

会员价格不仅提高了客户的忠诚度,可以拉高客户的流程,也可以进一步的刺激客户的消费,满足了客户的需求,同时也带动了品牌自身的升级和内部的创新。

尤其是现在的社交电商,把会员价玩到了大放异彩,在未来社交化的会员价格创新玩法,它也会成为企业发展的利器。

但是会员价也不是万能的。会员权益的设置与客户消费额,消费频次等都具有不可预知性,实操的难度非常大,用的不好也很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利润上的损失。

另外还有一些企业,通过会员价来限制客户,逼迫客户进一步的升级消费。

如果在竞争非常激烈的市场,这种做法很可能会直接造成客户的流失。

在未来,基于会员的创新应该还会持续,更多形式的会员权益被创造出来,更多的会员价格运营也会被发明出来。

十二、拼团式的价格策略。

之前是千团大战,后来被拼多多发扬光大。

这样的价格方式有点像逆拍卖,买的人越多,价格越便宜。实际拼团是“买多便宜多”的一个变形。

只是转移到线上之后,商品的费用因为掺杂了物流等相关的费用,所以可以操作的空间更大,消费者也更有感知度。

这种方法的好处就是可以促进商品的多次传播,商品价值向消费者的传播,本来就是品牌和功能两个因素。

所以在拼团的价格策略下,掺杂进了人的因素,客户对商品价格的认知更加的迅速。

拼团式的价格策略可以适用于任何场景任何物品,但是传播的成败受到商品本身价格组成的影响,受到价格成本的影响,离不开其他价格运营手段的支持。

十三、因素人群的价格歧视。

像价格歧视是对部分人群征收更高的价格的做法,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

比如携程的杀熟,就是典型的熟人价格歧视,由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完善,可能在后续还会遇到学历歧视,消费频次歧视,收入歧视等等。

在商业上运作本来是没什么问题,哪怕是在道德的维度上也没有问题,主要是怎么看?

他可以在无声无息中很好地帮助企业提高收入。

十四、基于消费心理上的价格运营策略

基于消费心理上的价格运营没有实际的参考对象,理解起来也比较简单,但是操作起来难度非常高。

前面介绍了十几种,理解起来比较难,但是操作起来非常简单。

因为进入消费者心理上价格运营这种方案是无限的。它是结合消费者的心理、习惯、数据,做出的创造性的价格运营手段。

比如价格锚点设置。

所谓的价格锚点,简单来说就是设置一个参考价格,作为消费者购买时的对比价格,从而把消费者的购物意愿向推荐商品上面挤压。

在实际应用中相当广泛,使用的手段也是千变万化。

比如星巴克25元一瓶的矿泉水,这个就不是卖的,而是作为一个锚点。

想把它用好,就需要充分的理解内在的意义,使用它的场景就会无限的宽广。

十五、高低价格策略。

这个就很简单了,一般大部分的时候设置高价促销的时候,以低价吸引顾客。比较常用的促销价格手段。

高价的策略无可争议的可以带来促销日的客户消费和流量提升,同时还可以对客户的消费意愿进行一定程度的选择,是一个简单实用的价格运营方式。

比如我们的双11,双十二就是这么玩儿的。

但是这样会给客户购物习惯的选择和培养,它也是双向的。

客户同时也在选择企业和商品,囤货和定时消费的习惯,一旦养成对企业来说并没有好处。

所以这样的价格策略在使用的时候应该更多的加入品类和时间策略,提高促销转化的效果,同步搭配会员价格策略,降低囤货依然被满足的比例。

后面还有不定价的价格运营模式。

反差定价的运营模式。

价格运营的日常等等。

就不一一的做介绍了,想要了解更多的,可以关注我,在以后的时间里,都会给你介绍更多的玩法。

我是陈舵主,8年互联网营销推广老兵,专注于新媒体引流变现方法落地,帮助创业者提升新媒体推广赚钱的能力。

关注工众号:陈舵主的社群空间

带你了解更多的社群运营营销知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