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岭南第二节 刘渊

 昆山同德堂邹医 2020-12-15


 一、生平简介 

 刘渊,字圣泉,号伏龙山人,清朝康熙至乾隆年间著名医家。据考证,“刘氏贯里是旧属惠州的长宁,即今新丰县”,在新丰县内,有一座小山,当地人称伏龙山,刘渊之号可能因此而取。刘渊少时曾习武艺,并兼好医学,成年后才弃武从医,大约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开始行医,于乾隆四年(1739年)著成《医学纂要》六卷,其医术享誉南中三十余年。 

 刘渊的《医学纂要》深受景岳学说影响,学术上重视人体之三要素—精、气、神,主张以此作为中医养生之道。在痰证的辨治上,提出痰由百病而生,认为诸病皆能生痰,无不由乎脾肾,提出治痰必当温脾强肾的治疗大法,为中医痰饮学说增添新的内容。同时刘渊用药颇具特色,善用温补,用药峻厉,圆机变通,学术脉络独具一格。此外,刘氏在《医学纂要》中对外科、妇科、儿科等方面也均有较多阐述,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医学纂要》中有关妇产科的内容,主要见于卷一“乾集”之“辨论证治歌诀”、卷四“利集”之“妇科摘要”,卷六“吉集”之“汤方活法”中有妇科方剂五十六首。 

 二、妇科学术思想 

 (一)论月经,病之根在冲脉、脾、胃气,调经之重点在脾胃和肾 

 《医学纂要·经脉论》曰: “经本脏腑阴血……生化于心,统摄于脾……经言:太冲脉盛,则月事以时下。可见冲脉为月经之本也。然气血之化由于水谷,水谷盛则气血亦盛,水谷衰则气血亦衰,而水谷之海又在阳明……可见冲脉之血,总由阳明水谷所化,而阳明胃气又为冲脉之本也。故月经之本,所重在冲脉,所重在胃气,所重在心脾,生化之源耳。” 

 至于调经之法,刘渊曰:“调经之要,贵扶脾胃、固肾气为主。盖脾为生化之源,胃为灌注之本,肾为水火之宅、为元气之根……是脾胃固为生化之源,而肾又为脾胃强壮之本,为发生之基,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故调经之法,必先斯三者,苟能察其阴阳、虚实、寒热,调而治之,无余蕴矣。”由此可见,刘渊继承张景岳之说,在调经方面以补益脾肾为主。 

 (二)论精气神,指导养生 

 刘渊认为,“吾人有生之初,秉二五之精英以成形,是即所谓真。盖真者,精也,即人之真气元神也。盖精能生气,气能生神。营卫周身,灌溉百骸,莫外乎精、气、神三者而已”。刘氏指出: “元阳者,即无形之火,以生以化,神机是也,性命系之,故亦曰元气。元阴者,即无形之水,以长以立,天癸是也。强弱系之,故亦曰元精。元精元气者,即化生精气之元神也,生气通天,惟赖乎此。经曰:得神者昌,失神者死,即此之谓。”这对以后的中医理论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中医学认为,精是构成人体与营养人体的精微物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气是指人体脏腑的功能活动,同时又是流动着的精微物质。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同时又是精神、意识知觉、运动等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精化生气,是生命活动的动力,生命活动的主宰和生命活动的表现是神。因此,精气神三者互相资生,精气神是生命存亡的关键所在。 

 中医养生学说源远流长,历代医家积累了丰富的认识和经验,为我们今天养生保健、防病治病提供许多指导方法,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去临床应用及深入研究。因此,刘氏重视精气神的养生主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妇科用药特色 

 1.用药峻厉 

 刘渊妇科遣方用药,长于温补,且用药峻厉,大刀阔斧,与张景岳主张治疗用药“本贵精专,尤宜勇敢,反对用药庞杂”一脉相承,所载方药味一般不多,均求实效。正如王恕在序言中以“兵不神速不尽敌,药不峻厉不奏功”所形容诊治及时,用药力专的重要性,颇有大将风度,王恕如此评论:“其所著《医学纂要》者,颇合于兵家处女脱兔之旨……其为医,亦张目,好大言,所言辄验……以活人,则震川。”如论“产后眩晕”曰:“产妇胞胎既下,忽尔眼黑头晕、神昏、口燥,总属气虚血脱之证,速宜用人参一二两,急煎浓汤灌之,或用参附汤之类,急救元气,免致脱竭垂危,以致不救。” 

 2.圆机变通 

 刘渊妇科用药,虽善用温补峻厉,但又不拘一格,极力主张灵活变通,认为“医贵圆通,用嫌执滞,宜精细于药饵,要治法于汤方”。他提倡“医贵精细,方贵活法”。认为古今医方只是一个成法,从医临证应该因病而制方以治病,不能泥方执病以凑方。主张圆机变通,以妙其用,并反复告诫“用贵活法,心要圆方”。例如月经病证治,刘氏分十一个小论点来阐述,包括察先天不足有阴阳之分、劳倦思虑所伤宜补脾胃、郁怒所伤宜疏肝醒脾胃壮水滋肝、忧郁所伤宜补土生金、生产过多宜大补气血、经先期而至不可概作热论、经后期而至有枯燥癖滞之辨、经期腹痛有虚实之分、经色癖块皆由阳衰失气、经闭不可妄用破耗通经药、月经异常总属真气虚弱。 

 综上所述,刘渊《医学纂要》中的妇科学术思想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和实用价值,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 

 三、临证经验 

 (一)论治妇病善用温补 

 刘渊属温补派医家,临证亦善用温补。西蜀王恕在《医学纂要·原序》中写道:“惠阳刘生渊……所诊治,喜用温补峻厉之剂,始或怪而笑之,久未见其一失也。”因此在论治妇人疾病时,刘渊也不失此特点。 

 他讨论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时,多有论及命门火衰或真阳受损的证型,而治以温补之剂。例如“血崩淋漏”曰:“时来时止而不断者,谓之淋漓,延绵日久不干净,谓之漏下……若命门火衰不固者,宜八味、右归丸、参茸固本丸之类。若阳气大虚,衰脱下陷者,宜大温经丸、四维散、六味回阳之类。” 

 漏下日久,气随血耗,阳气日衰而无固摄之力,又加重出血之病情,因此要进温补方药以固护真阳。刘渊在“经色癖块皆由阳衰失气”曰:“致于紫黑成块,皆由阳衰不化,气不行血故耳。诸家误以为火热太盛,抑又何也?不知此证多得之于中年衰弱之妇,面黄肌瘦,饮食少思,倦卧神疲,脉见涩弱沉迟,并未有少年强壮之妇,神旺气壮而犹有病此者。舍此不辨,贻误不小。若经色淡癖灰白,则阳衰之极,下元虚冷太盛,治宜右归丸、大温经丸、参附固本之类主之。”这里批评了庸医不参察脉症,将经血紫黑成块之因,全归咎于火热的错误。又“带浊遗淋”曰:“命门不固,肾气受伤而带浊者,宜大温经丸、八味、右归之类。” 

 “胎动不安下血胎漏”曰:“凡此等证(指胎动不安、胎漏),平日气倦神疲,面黄肌瘦,饮食少思,即是阳衰之兆。受胎之后,即宜预服右归丸、八味地黄丸,先培植元阳根本,以免不固之失。”由此可见,刘渊很重视命门之真阳,擅长用八味丸、右归丸、大温经丸之类温补之剂,固护妇人之元阳,从而治疗妇科疾病。 

 刘渊虽然善用温补,但他并非不辨证论治,他在卷一《辨论证治歌诀·妇科》中曾说:“气倦神疲,当温当补;形壮脉旺,宜疏宜清……调经之要,惟贵和平。” 

 (二)情志致病治从脏腑 

 刘渊认为妇科疾病多与情志相关,而七情为病常损及脏腑,因此治疗此类病症应从治脏腑着手。在论月经病时,他特别辟出三个小标题,详细说明情志所伤导致月经不调的治法。 

 首先,他认为思虑过度必伤脾气,脾气一伤则气血津液生化乏源,久而渐致血枯经涸,此等月经失调必须从治疗脾胃入手。其文曰: “妇属阴体,质秉柔弱,不耐劳苦,设或劳役不谨,思虑过度,未有不伤脾气,脾气一伤,失其健运之常……何所资化而生津液?血枯经涸,月事不能以时下矣……非大补脾胃,以资生化之源、以为灌注之本,不可临斯证者……治宜八珍、益气、归脾、六君之类主之”。 

 其次,他认为郁怒则伤肝,导致肝火自焚,进而侮及脾土,致月经失调,因此治宜从肝脾着手,养肝血健脾土。其文曰:“妇性狭窄,肝木喜条达,最嫌郁滞。设或隐曲不如意,即郁怒过度,未有不伤肝气。况相火系于肝木,肝经藏血,一经受伤,肝火自焚,相火助越为害,炙煿真阴,血枯经涸,月事不能以时下矣,发而为潮热、燥渴等证。肝血一躁,水不能滋,即侮土而妨脾。医者不知,见其烦热、躁渴,以为血热,投以芩连,愈伤脾气……凡临此证,如果肝经血躁,日午潮热,脉见弦数,柴芍地黄汤之类。肝经血少,三阴煎之类。肝本侮土,加味逍遥散之类”。 

 再者,他又指出忧郁过度,则伤肺气,津液之宜布失职,无以滋肝,导致月经失调,治从肺脾入手,其文曰:“妇性多执滞,稍有隐曲,即忧郁过度,未有不伤肺气者。肺气受伤,不但失宣布津液之职,而且绝水之上源,伤发生之基,无以滋肝而生津液,经脉遂枯,月事不时,发为潮热喘咳等证。治宜补土以生金,脾胃旺,则肺气周流,如保元汤、四君子汤、五福饮、人参养荣、八珍、三阴之类,皆可择用。” 

 由此可见,刘渊认为情志不遂是导致妇科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提示我们,临床中要注意情志致病因素,治疗中要重视调畅情志。 

 (三)胎产要诀奉《达生编》 

 刘渊在胎产方面的论述主要参考了亟斋居士的《达生编》。首先他认为保胎一要绝欲,二要小劳,三要用阔布束腰。动欲则扰乱子宫,损伤气血,而致胎元不固。平日安逸不动,则气血流通不畅,略有闪挫,易致堕落。然而他强调:“非胎后方劳,正为平日不宜安逸耳,若平日安逸,及孕后方劳,适足损胎”。至于阔布束腰,即怀孕后,用六七寸宽的布条横束腰腹,致临盆解去,一方面使腰臀有力,另一方面平时常使腹中狭窄,临盆解开则腹中乍宽,小儿易于转身。 

 论临产,刘渊非常赞同《达生编·卷上·临产》所提出的六字真言“睡、忍痛、慢临盆”。他说:“胎产此时,必要养精神、惜气力为主。产妇能上床安睡,闭目养神最好。产妇以耐心忍痛为要,不问是试痛、是生产,耐心忍住……疼得极熟,自然易生。临盆用力,最宜缓慢,切不可听稳婆之言,用力太早,致误大事。” 

 另外,刘渊还提出不宜催生。所谓:“生自有时,何须用催!夫哺鸡日足,自能啄壳而出。马牛犬琢,并无催生之药,产育何时不顺?人物一理,天地自然。况催生之药,例用香窜,大耗气而兼破血,安得无损?”。 

 刘渊认为:“所谓催生者,不过助其气血,壮其精神,接济其力,免致临盆气倦神疲,无力传送而已。如独参汤、八珍汤、归芍保元汤最为妙法。”又曰:“临产之时,心中忧疑,腹中疼痛,甚至精神疲倦,口中失味,全要好饮食调理,鸡汤、稀粥、人参、姜酒,随时饮吃,壮助精神为急务。”这里的观点表达了中医天人相应、顺应自然的观念,对于现代产科工作者或许能有一定的启示,比如协调性宫缩乏力,不一定要用催产素,通过休息,增加营养或给予一些壮助气血的药物,就有可能使临产妇渐渐恢复正常宫缩,这种自然疗法可能减轻药物对产妇的损害。 

 总之,刘渊在妇产科方面多论及虚证,治疗上也以温补为主,这与何梦瑶有所不同,在气候炎热潮湿的岭南地区别具一格。 

 参考文献 

 1.赖畴.医学纂要编校后记[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 

 2.刘渊.医学纂要乾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 

 3.邱仕君.清代岭南医家刘渊学术思想评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6(11):24-2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