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方表中数字隐藏的规律

 数学博士贼叉 2020-12-15

努力做最好的中小学数学教育公众号

努力做一个最丑的公众号

来都来了,敬请关注“贼叉”,或者直接搜doubimather,逗逼数学人。

更加欢迎置顶。

经过连篇累牍地灌(xi)输(nao),很多家长已经认识到平方表的重要性以及使用方法了,我很欣慰啊。

其实仔细想想,现在的中小学生的家长的素质比他们的家长那是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于是作为一个做数学教育公众号的退休老教师,天天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因为动不动就被人刨活。

相比于令我抓狂的能用割补法求出带反三角函数的阴影图形的面积,大部分家长展现出了极高的数学素养。以平方表为例,有家长总结出了一堆规律,比如从41到50,开头两位数就是从16到25这十个连续的整数,末两位就是从81到00这十个连续的平方数;若两数之和为50,那么这两个数的末两位相等。

如果把这个拓展到100以内的平方表,我们发现两个数之和如果是100的话,那么这两个数的末两位数也是相等的;而且从41到59,这19个数的前两位正好是从16到34这19个连续的自然数。

不得不说,总结的非常漂亮!

然后有的家长就说了:找到了规律,能不能不用背了?

这个就本末倒置了。

正确的做法就是:背到滚瓜烂熟之后,引导孩子自己摸索出规律,并且能解释出这些规律,方为正道。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找到规律为什么还要背?

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为什么要大家让娃去背平方表呢?

不就是为了做题速度的提升!

梁小龙接受采访的时候和主持人玩了一个游戏,就是他捏一张十块钱的纸币,随时可能松手然后让主持人做好准备去接,结果主持人一把都接不住。梁小龙的解释就是你用眼睛看到纸币落下,然后再反应,这个时间肯定就不够了。只能凭感觉。

无独有偶,还有一个视频,就是路人甲戴上拳击手套去打一个职业拳手,职业拳手不还手只闪躲,结果发现路人甲在一分多钟时间内一拳都打不上。

这两个例子无非就说明一个道理:不要靠反应,要靠本能,要靠肌肉记忆。

同样的,理论上数学真的没什么需要记得东西,你如果基本概念够扎实,什么都能推导出来,但是考试是有时间限制的。

我一再强调:现在的升学考试玩的不光是难度,还有熟练度,你运算不够熟练是没有用的。所以正解还是要认真地去背。

熟记之后,如果孩子能够独立地发现上述规律,那就是非常棒的一件事,如果他发现不了,你就可以提示他,这些数之间你看有没有什么规律?别你找完了告诉他,那效果真的是非常糟糕的。

人不渴的时候和快渴死的时候,拿到一瓶水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同样的,一分钟对于在厕所坑位里还是坑位外的人的感受也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个规律你告诉他最多换来一个哦,没准扭头就忘了;如果告诉他有规律,他被折磨到快不要不要的时候自己突然悟出来了,这个东西能记很久你信不信?

哪怕就是他实在找不到你再告诉他的效果也比直接告诉他要好。

问题来了,既然要死记硬背,那么干嘛还要规律?

验算啊!

比如77的平方是5929,你就想77和23之和是100,所以应该尾数一样,23的平方是529,嗯,这个数差不多ok,不放心的话,一看77是11的倍数,9+9-5-2=11,肯定就对了。

别人打草稿刚把77的平方算完,你不光默写完了还验算完了,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是不是都提升了?

规律重要么?很重要,但是在考试中,规律只能是起辅助作用,这个一定不要弄反。

那么为什么两个数的和是50或者100,那么末两位数就相等呢?你把x和100-x或者50-x的平方形式写出来,就会发现一个是x^2,一个是10000-200x+x^2,两个数的末两位数只由x^2所决定,这就是规律背后的原理。

数字玩到这样,平方表就没白学啦~~~

ps:承蒙厚爱,小学群已满,实在是没法加了,抱歉抱歉哈。。。初中和高中还有空位。

关注贼老师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