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民办牛校摇号,渣娃和牛娃的老母亲都疯了

 数学博士贼叉 2020-12-15

公民同招元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上海华育,依托上海中学办的顶级民办初中牛校,今年第一次摇号,结果渣娃和牛娃的老母亲都疯了:

是啊,不用经历小升初的折磨,全靠前世修来的福气,作为渣娃的老母亲焉能不乐疯了?

与之相对的,是那些疯狂鸡了六年,哦,不,是十二年娃的牛娃的老母亲,她们无法接受孩子摇号失利的结果,简直就是声嘶力竭声泪俱下地控诉这个摇号制度不合理。

气疯了。

其实无论什么情况,都不必疯。

渣娃摇进华育,你觉得是好事么?

那年北大在河南地区招的贫困专项生的事情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当时河南省两个考生以几乎压重点线的分数,凭着专项指标被北大提档,开始北大不予录取,理由是成绩太差,进了北大跟不上。

当时我还写过一篇文章批判北大没有契约精神,并且太实在把心里话也是实话给说出来了,你就应该把他俩招进来,然后自然会挂科挂到退学的。后来折腾了一圈,北大还是把这俩考生录取了。

果然,据说今年这两个考生都快退学了。。。

渣娃摇进华育,多半也是这个下场。我不知道面对今年的生源华育会怎么进行教学。如果我是华育的校长,首先进行摸底考试,然后分班,开搞分层教学;要么就是按照以往的进度标准讲课,搞适者生存,完全无视后进学生。这样三年后照样能杀出一批不错的学生。

如果为了照顾后进学生而调整教学进度,那三年后。。。真的不敢想。顶尖的学生当然不受影响,但是那些中间的可是真惨了。

而且教惯了好学生的老师,突然去教一般的甚至差的学生,那种难受感觉就像看柯南的漫画结果第二页有人画了个圈旁边写着这就是凶手一样。在现实面前,打个政策的擦边球,反正是我我就这么干。

今天还看了一个不知道是不是段子的截图:说某渣娃摇中了名校,结果校长来做工作,给这家人5万,要他们放弃这个名额,结果渣娃家表示打算要15万。

我靠运气摇中的号,凭什么五万就把我打发了?!

真的,你以为疯了的只有家长么?不,名校的校长太门儿清了,没有好生源,再牛的学校也撑不过去。

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渣娃摇进名校,日子不会好过,真的不要高兴的太早。

如果说渣娃妈妈的表现是一出轻喜剧,那么让我痛心的是牛娃妈妈的歇斯底里式的悲剧。

当然,付出那么多的心血,最后没有得到一个好的结果,失望完全可以理解,但是失态就无法理解了。

还记得有个娱乐节目叫相声有新人,上海交大的一对博士夫妻作为参赛者怒怼郭德纲,结果郭德纲说了一句话:你是来的时候已经把自己当冠军了。

是啊,这些牛娃妈妈是已经把自己孩子看成华育的学生了。

不能否认的是,这些牛娃肯定很优秀,但是魔都优秀的娃实在是太多了,在有小升初的日子里,在没有拿到offer之前,谁也不敢说自家娃一定能被录取。

只要是考试,就可能会有意外,我相信牛娃的老母亲应该是被周围的亲朋好友的奉承、谄媚包围的:你们家孩子要是进不了华育我看上海也没什么孩子能进了;你放心好了,华育就是只要一个也会要你家娃的!

诸如此类的话听多了,自我感觉当然好了。

当然,这不是最可悲的。

对于一个小学毕业即将升入初中的孩子来说,他才12岁,不就是摇号没有摇进理想的民办初中,至于就天塌地陷了么?

如果人生是万米长跑的话,12岁的年纪连800米都没跑到,你这就给孩子定性了?

我原来工作单位性质比较特殊,毕业的学生包分配,而且大部分学生家里多少都有点关系,因此毕业即就业,那可是没有水分的100%。

关键问题是:学生大学四年的成绩和最后毕业分配完全没有关联。所以80%以上学生的学习动力严重不足,学多学少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学和不学一个样,甚至分配的时候成绩差到毕不了业最后算结业的分配到好单位,成绩冒尖的因为朝中无人分到犄角旮旯,你觉得还有多少学生愿意学习?

不过只要是我的学生,我就一直灌输他们一个理念:家里再牛,也只能管一时,管不了你一世,只有掌握的知识是别人带不走的。当然大多数学生也没把我的话听进去,不过我的想法很简单,能影响一个是一个,结果还真有少数学生听进去了。

听进去的学生里,有这个单位有史以来第一个毕业生中读到博士的,今年还有两个学生在工作了几年之后分别考到了南开大学和湖南大学,至于考研到本系统的学校读研的,那就更多了,还有通过司法考试的,还有过CPA的,总之都有一个过硬的文凭或者证书。

后来,我所在的系统于2019年初进行了改制,很多学生迷茫了,但是那些一直在完善自我,提升自我的学生完成了华丽转身,他们可以想脱离体制就脱离体制,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去那些自己想去的地方落脚。

什么是铁饭碗?到哪里都能找到饭辙,这才是铁饭碗。靠别人的铁饭碗,只有到退休的那天才铁;靠自己的铁饭碗,就压根不要担心什么失业的问题,这就是你有一技之长的回报。

同样的,你在孩子身上倾注的心血,让他掌握了这些技能,难道会随着摇号失败而自动消失么?这些技能会一直伴随着他的成长。再说真的是那块料,无论放到哪个地方都能考进上海中学。

但是对于这些疯掉的老母亲来说,孩子似乎只是她们扬名立万的工具,你们真的是在教育孩子么?不,你们只是让孩子满足你们的虚荣心罢了。

你们也从来不顾及自己的失态会对孩子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也根本不懂教育的意义,在我看来,无非是把自己想成名的愿望转嫁到了下一代的身上。

如果是这么轻易被打倒的,那么你能指望他们的孩子能有多坚强呢?

一次公民同招的摇号,就像是一面照妖镜,照出了家长的百态。

重视教育,不等于赌博;摇号进牛校,不等于进保险箱,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真的让人唏嘘。

我一哥们女儿也要准备摇号了,他跟我说:摇进最好,摇不进丫头给我省钱了。

我说甭管摇不摇进,过几年还是镇海中学见。

他哈哈大笑。

这样的家长教出的娃,错不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