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自白

 数学博士贼叉 2020-12-15

是时候来个阶段性总结了。

我在自己的文章下经常会看到一些差不多的质疑,干脆毕其功于一役,一次性做个了断吧。

关于我的学术水平。

我的学术很烂,拢共就发了不到两位数的SCI检索的论文,博士毕业也是摸爬滚打的。。。所以不要和我谈学术,我不配~而且做学术太累,我这么懒,不适合。

擅长的内容:浙江中高考数学。

其他省市的数学升学考没有系统研究过,而且也没参加过阅卷,所以题目做做没问题,但是针对性的提分辅导是不够的,充其量一些通用的技巧可以讲一点,但是针对性不够强。

风格:实用。

比如这个题:

标准解答如下:

我的解答如下:

先令a=1,排除掉A、D,再令a=-1,排除掉C,选择题就要有选择题的做法。

当然,我还是会把标准解答再给学生讲一遍,因为如果是解答题,这种方法是无效的。

在当解答题的讲解过程中,我会讲清楚为什么会考虑根据a的符号分类,而不是像解答中直接上来分成a<0和a≥0,并且会把那些把选择题当成大题目来做并且做对的学生提出批评,因为这是非常不划算的事情。考试中必须要注意正确率和速度的结合,选择题要的就是正确答案,并不在乎你的过程;但是平时你必须要弄明白背后的道理。以上这段话如果你断章取义,报道上出了偏差,要负责任。

我从来没有说过我的教学能够适用所有学生。事实上很多家长后台问我我的书适合哪个年龄段,我都说比较适合小五到初二的学生,还劝退了很多初三以上的家长买书,因为感觉用不着。昧着良心说所有年龄段都是可以看的事咱不干,就这么实事求是。

我不教竞赛。之前写小学数学竞赛内容是因为原来小升初奥数是刚需,现在搞公民同招了,摇号进初中,理论上说起来不看都行。但是如果你担心会有学校暗度陈仓,还是要看奥数,或者觉得政策有可能会改动,过几年又恢复小升初考试,那么您就接着看。

我之所以只写初中和小学的数学教育,是因为这是具有最广大群众基础,数学竞赛实在太小众了,市场小;而高中生哪有空来看公众号,家长更看不懂,市场太小,所以也不写。

其他人做号为啥我不知道,我做号就是为了养家糊口,希望有最广大的受众认可我的教学理念:就是不择手段提高数学分数。靠本事换钱我觉得不丢人。我也从来没有虚假宣传,虽然学术水平不高,但是博士学位货真价实。而且确实从事了多年的高考阅卷、自主招生阅卷、全国联赛阅卷和研究生入学考试阅卷,从未参加中考数学阅卷,不说谎是我的底线,有什么说什么。

我知道自己的斤两,就算把以前的劲头都拿出来,最多也就是IMO能做2-3个的水平,和市面上顶尖的大神差距太大,充其量也就是三流的数学竞赛教练,何况我还有明显的短板:组合。所以从买卖的角度来看,果断放弃,专攻大市场,做一个头部的数学升学考试研究专家不香么?

我也不会在公众号上讲培养数学家的方法——虽然我的导师是数学家,我导师的导师是大数学家,而且我有同学已经在成为数学家的路上狂奔,但是我不是数学家。

孩子要当数学家,家里条件要不错,孩子要有天赋,有兴趣,还要有毅力,以上缺一几乎都不可。如果一定要去掉一项,那么最不重要的可能就是家里有矿,毕竟真的很有数学天赋的孩子一路上得到资助的概率会很大。

只有极少数极少数的学生适合当数学家,而鼓动大部分孩子为数学献身不是傻就是坏。

我始终认为,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数学就是敲门砖,帮助你进入好的学校就行了。别开口闭口数学思想数学家的,计算不过关不要跟我谈数学思想,更别提什么数学家,你连个小镇做题家都当不了,说其他都是笑话。

所以如果我公众号写怎么培养数学家,我估计得饿死,也太昧着良心,反正某部说咋考,咱就跟着指挥棒走,服务好目标是中高考的学生家长就行了。想当数学家的和有能力当数学家的孩子的家长不用看本号。

我的文章,比较适合前40-5%的学生家长来看,太强的和太弱的都不太适合,但是孩子处在这个段位的家长,看了以后多多少少都会有帮助。

另外这个号是个人号,不是公司号,所以除了数学相关,有时候也会随意吐槽以及恰饭。不喜欢看可以不看,但是不要骂,没招你惹你;当然你一定要骂,我也不拦着,我肯定会正当防卫,就怕你受不起~

话说的很明白了,我是一个有数学博士学位、致力于中高考数学、把应试提分视为第一要务、数学竞赛能力一般、喜欢吐槽和不避讳挣钱、脾气很差的数学老师,不要对我有过高的期望,我是普通人我不是神。我很多的观点不一定对,欢迎理性探讨;但是对于中小学数学(升学)我觉得我基本都是对的,不听反正吃亏的是你。

就这样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