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凌宗伟:有怎样的认知,就可能有怎样的行为

 凌宗伟 2020-12-16


【异史氏曰】这两天跑了不少学校,感动于这些学校参与发展中学校项目的种子老师们的敬业精神与研修热情。尤其感动于海沧中心小学(一所只有12个教学班的学校)的几位老师11月集中研修活动回校后的反思与后续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在这里我们没有听到不知道怎么听课,不明白如何参加讨论的困惑,听到更多的是下一次集中研修能不能给他们更多的具体的指导,譬如,讨论时是不是可以聚焦在同课异构的那几个教案的完善上,譬如,如何在大家集体讨论的基础上将达成共识的一些东西形成一个文本,让他们带回学校供同事参考……我“研修仅止于集中的那一天或一天半”的担忧,在这所学校完全是多余的。

这几天的走访收集到的其他学校类似的建议均为这个研修项目下一步如何做得更好提供了思考的视角。

语文老师陈柳妹,在霞阳小学经历了与学科指导老师的同课异构,也进行了二次备课二次上课,按照项目规定动作,她回校以后的任务是整理教案、课堂实录、写1500字的教学反思。但是,她同我们说,那一天半遭遇的头脑风暴实在是让她感到,一个虽有20多年教龄的老教师身上的理论素养的缺失,回到学校后认真回顾了一天半的研修过程,对照同伴与指导老师的课堂教学,尤其是在讨论过程中得到的一些启发,将二次上课的情形又认认真真梳理了一下,发现还有许多值得改善的地方,于是又一次做了调整在自己的班级又上了一次。我后来了解到这位老师是海沧区从另一所学校引进的优秀教师。按常规,这样的教师本身就是这个区域的领头羊,是完全不需要如此折腾的。

她在跟我们的交流中说得最多的是,还是要掌握一点教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否则只能一直停留在经验层面,虽看得明白但却没办法想明白。我以为这大概就是她在这次活动中最大的收获。一个老师一旦走到某个阶段想要再有突破,还真要读点教学论与课程论方面的经典论著,否则难免会在原地打转转。诚如社会心理学所言:认知改变,行为改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