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篁岭晒秋,美丽乡村符号,下雪天照晒不误

 颖之星语 2020-12-16

篁岭晒秋,成为了美丽乡村的符号,晒秋场景闻名全国,摄影爱好者的胜地,吸引了各地游客蜂拥而至。

上山的索道从一条增加至两条,门票和索道费用145元,仍然需要漫长的排队,景区内人挤人,很难拍到想拍的完美画面,原本濒临消亡的古村落,演绎了盛况空前的绝唱。

篁岭,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江湾镇的石耳山脉。

篁,意指竹子,竹林。

大诗人王维就有诗句千古流传:“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所谓幽篁,指的就是幽静的竹林里。

石耳山岭上多竹,“修篁遍岭”,故名篁岭。

篁岭之竹,包括方竹、毛竹、水竹、观音竹等等。

篁岭古村,始于明宣宗朱瞻基宣德年间,即公元1426年-1435年之间,曹文侃从邻近的晓鳙村迁居而来,至今近六百年。

据传篁岭曹氏是三国曹操后裔,据称篁岭也是清代父子宰相曹文埴、曹振镛的故里。

篁岭是曹氏聚居的典型的徽派古村落,依山就势,建筑呈扇形梯状层叠错落,可谓“地无三尺平”。

篁岭村对面的梯田,叠翠铺绿,村庄聚气绕云,被称为“梯云人家”。

自古以来,村民晾晒农作物,只能使用竹筛、竹匾、竹簟,晒在自家屋顶或窗前,既不占地方,又便于收藏。

春晒茶叶和菜类,夏晒茄子、豆角,秋晒辣椒、菊花,各种作物因季节变化而变换。

一年四季都有当季的农作物可晒,因此晒秋并非是秋天的“专属”,不同季节,可以看到所晒的不同作物。

收获季节,村里的房前屋后,成了晒簟的世界,各种作物颜色相异,形成了篁岭特有的“晒秋”农俗特色景观。

篁岭全村的房屋高低层叠,晒架与屋顶错落有致,使篁岭晾晒更具层次感,成了摄影爱好者和画家追逐创造的素材。

篁岭晒秋的照片在网络传开后,游客逐渐增加,当地看到了商机,于是引发了古村的旅游开发。

篁岭在开发成景区以前,因为地处高山,交通不便,水源缺乏,村民陆续外迁,篁岭村逐渐成为空心村,人走屋空,田荒村散。

闲置的房屋年久失修,破败凋落,篁岭村濒临消亡,独特的“晒秋”景观也逐年消失。

2009年,婺源县开始开发篁岭旅游资源,实行保护性开发,通过市场经济杠杆,经过“整体搬迁、精准返迁、产业融入”三部曲,村民以旅游就业、创业和兴业,村民现在家家住别墅。

旅游开发公司在山下建成了篁岭新村,联排别墅,环境优美,交通便利。

索道上山处,公路旁一排排整齐的别墅群,就是篁岭新村。

新村的联排别墅由婺源县旅游开发公司出资建造,村民不用花钱,全部迁入了新村内。

原有的老房子全部用于旅游开发,开民宿、饭馆、门店等等,所有房子在原有的基础上修旧如旧,保持了原有村落建筑和古村文化的“原真性”。

古村开发成景区,以篁岭晒秋、梯田花海、山寨村落、徽派古建等为主要特色,四通八达、曲曲折折、高低错落的石板路、卵石路,徽式砖瓦房,很有古村味道。

2013年3月,篁岭景区开放观光游试营业,2014年推出休闲度假游项目,如今已是火爆全国各地。

篁岭古村依照“天街九巷,三桥六井”布局建设,篁岭天街长388米,横贯东西,是篁岭的“商业一条街”,两边商铺林立,九条巷道由天街分支,延展至村庄的各个角落。

因为村民已经全部迁入山下的新村内,因此古村内的晒秋场景,是谁在晒?其实全部是景区的特意摆设。

一年四季,每天都有摆设,任凭日晒雨淋风吹雨打,即使下雪天也照晒不误。

晒干后有用无用无所谓,只为营造出曾经有过的“晒秋”场景。

“篁岭晒秋”,已成为固定的民俗展示场景,现在专为游客而摆设。

篁岭,从濒临消亡,到美丽嬗美,的确是一个精心包装后,非常成功的旅游产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