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撸猫做不好萌宠广告?你今天吸猫了吗?

 昵称72923810 2020-12-16

萌到不行的外表,粉粉的小肉垫;粘人时撒娇,爱理不理时傲娇,让无数猫奴们一头栽进了猫咪筑造的幸福乡。

猫咪不仅占领了人类的客厅,还频繁出现在各大社交网络的首页,占领人们的虚拟精神领地。

在如今这个“颜值即正义”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义无反顾地加入到“吸猫教”的大潮中去。

“吸猫”与“云养”

有一群青年,他们患上了“猫咪依赖症”,一天见不到他们的猫就难受,吃饭睡觉打农药都要和自己的猫腻在一起,自封铲屎官,沉迷于每日晒猫。

“吸猫”正在成为当代青年的生活方式之一,并如同隐性病毒般迅速流传。

正如中国画家、散文家丰子恺所言:“猫的确能化岑寂为热闹,变枯燥为生趣,转枯燥为欢笑,能助人亲善,教人团结。即使不捕老鼠,也有功于人生。”

每日一吸,似乎连中年危机都能化解了。

可还有一群青年,他们也在“吸猫”,但他们的方式却是总对着社交网络上的猫咪图片和视频痴痴发笑,并整日幻想“我一定会有猫的”。

他们的这种行为叫“云养猫”。

“云养猫”直接催生了网红猫。

从楼板娘的楼楼,到郭斯特的馒头,一大批不同种类的猫咪成为了新一代网红,也成为这群“云养猫”的精神食粮。

随之而来的,是一大波表情包的诞生。

(猫咪表情包不完全统计)

猫的受宠甚至还在网络上引起了“男朋友选猫系男子or犬系男子”,“你的属性究竟是猫系女还是犬系女呢?”等相关话题的热烈讨论。

(杜蕾斯借势 犬系 VS 猫系 话题)

这其实是网络受众和兴趣潮流分层后的一种延伸及扩展,并逐步演化成流行亚文化的一种现象。

毫无疑问的是,猫咪热也催熟了新的文化和经济消费。

猫咪经济学

由于猫咪的受宠爱程度日益以增,在日本出现了不少研究“猫咪经济学”的人。

这些学者认为,“吸猫”热潮的背后,必然蕴含着一定的经济学原理。

社交网络的兴起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导致人们的现实社交空间在不断地缩小,而虚拟社交空间却不断地扩大,人际交往的成本也在缩小。在全球范围内,选择独居蔚然成风,享受高品质且感到自我满足,是独乐青年的理想生活。

而“吸猫片”的消费成本无限接近于零,为奉行“小量消费”的都市独乐青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精神满足。

然而,其实“云养”一族才是购买猫咪的最大潜力股。根据日本PetFood协会数据显示,2016年日本家养猫的数量达到了984万只,与五年前相比增加了20万只。

这也带来了新的商机,出现了围绕猫咪展开的新生意。

据研究猫咪经济学的关西大学教授宫本腾浩则表示,“猫咪经济”为日本带来的经济价值,仅2015年就超过了2.32万亿日元,甚至超过了日本第一女子偶像团体AKB48。

另据日本宠物商店巨头コジマ称,在2016年猫咪的平均售价达到每只 20 万日元,宠物猫价格和养猫数量都在急剧飙升。

与此同时,猫用衍生产品的需求开始增加,猫咪咖啡馆、猫咪展览、猫咪写真、猫咪美容,专门为养猫者建造的住宅,以及猫咪出版物等等都成了热门的生意。

(魔都猫咪咖啡馆遍地生花)

例如,美国U-Pet品牌推出了一系列类似太空舱的宠物包,拥有双肩、单肩、手提和旅行箱等多个款式,让猫星人能愉快地与铲屎官一起出行。

而日本邮购品牌芬理希梦则在2010年推出了子品牌“芬理希梦·猫部”,模仿猫咪肉垫的袜子,猫咪棉花糖,有猫咪肉垫般香气的护手霜,猫咪便签等,至今已累计推出200多件猫咪相关杂货。

(日本街头的猫屋杂货铺)

韩国设计工作室OBBA设计的Staircase,日本建筑事务所Key Operation设计的Stepping-stone shelves,台湾设计公司ST Studio设计的Adjustable shelf system,都是为与猫同住的人精心打造的室内设计,而专门为养猫者建造的公寓也开始受到住户的青睐。

与猫相关的影视、娱乐、游戏等作品人气也在上升。歌山电铁公司为曾担任车站站长的猫咪小玉专门出版了写真集以及周边;日本HitPoint Inc公司开发的猫咪题材的养成游戏《猫咪后院》因人气太高,被改编成真人电影和漫画;在我国由@吾皇的白茶创作的“吾皇万睡”漫画以一猫一狗的卡通形象爆红网络。

可预见的是,在未来,如果人们对猫的狂热如能持续下去,针对这类特定爱猫人群市场的创意新生意也必将层出不穷,甚至让人大跌眼镜。

品牌广告新宠?猫元素成不出错安全牌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猫在广告创意作品中的存在感也愈发强大了,甲乙方都对之青睐有加。

近几年,在电视广告和视频网站广告上猫题材的画面越来越多,有日本学者表示,2015至2016年猫做主角的电视广告增加了1.5倍。那些颜值高,颜艺出色的猫往往大受欢迎,成为商家和品牌争夺的代言人。

对于品牌广告主来说,猫元素成为广告不出错的安全牌,不懂撸猫的创意人不是好广告人;而且如果能以猫为广告主角,就具有晋级为受欢迎的资本了,前提是能打动爱猫一族。

但只打安全牌并不能保证100万+播放量的出炉,小编认为创意营销人还需要运用好猫与生俱来的2个特点:萌之力量与治愈之光。

与情感维系:温馨感动赚眼泪

从文艺圈到IT圈,从专业研究人员到自由职业者,不知不觉间,生活充斥着浮躁与焦虑,加不完的班与熬不完的夜,想感受自由却被贫穷限制了想象力。

生活不顺的时候,情绪需要一个宣泄口,也需要补给和供养。

独自一人时,就会想寻找一些情感的维系。

今年2月日本推出的一支宣传远程函授教育的广告,用猫咪学习照顾孤寡老人的方式赚了不少人的眼泪,一上线YouTube的播放量迅速超过120万。


孤独感,这支广告选择的情感诉求,为影片能引起共鸣立下大功。只要有猫相伴,就算孤独终老也没什么可怕的吧。

日本猫粮品牌Kal Kan伟嘉则选用“离别感”作为情感纽带。在日本敬老日当天广告上线后,在YouTube上播放量迅速飙升,评论中几乎是清一色的“看哭了”、“让人感动”。

这是一个实验:和家猫分开2年后,它还能认出你的声音吗?实验者将男子的声音录制下来,与陌生人声音一起在小猫面前播放,测试猫咪对主人声音的反应。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视频)

测试结果令人动容的原因在于,离别是如此沉重的话题,而情感的维系是那么艰难,却又在期盼中得到意想不到回馈。

日本21世纪不动产则选用了“归属感”的温馨风,叙述一只流浪猫咪的寻家之旅。只有自己的家才是最好的,引起了长期漂泊在外的年轻人的共鸣。

(长按二维码观看视频)

脑洞大开:有趣激萌玩创意

常常有人感慨,真是中了泰国广告的毒。

要比催泪感人,奇葩脑洞,香艳尺度,最厉害的一定是泰国无疑了。

Cotto高陶拍的这支泰国广告,就是脑洞大开的产物。它用一群“戏精猫”讲述了一群猫咪不爱洗澡并想方设法逃避洗澡的故事,生动的颜艺加上有趣的情节以及不断变换的音乐,好一出精彩的大戏,没想到最后一个反转,原来是个卫浴广告啊。


主打萌牌是一些品牌商的主要手段,德国平价连锁超市Netto用拟人化的手法拍了一支只有猫的广;而CIAO伊纳宝则在网络上向日本各地的铲屎官们发起征集,鼓励他们投稿喵咪吃妙鲜包的影像,并制成广告片,网友们直呼被萌坏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