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罗振宇和他的网红朋友们,2018会更好吗?

 昵称72923810 2020-12-16

从来没有一个概念被解构的如此彻底。

网红是什么?

一年前,或许你会说,是肤白大眼锥子脸,是王思聪手里停不下来的女朋友;一年后,那个满头玉米须子的大叔,也敢说自己是网红了。他们不必担心被时代挤在马路边儿上,一身油腻,几句聊骚,足够让这个群体“熠熠生辉”。

当然了,爱吃小龙虾的女人和刚毕业的小年轻,也有机会分一杯羹。在这个时代,关注度和软妹币依然苟且。

这是 DoMarketing-营销智库 2017年终盘点系列的第八篇文章,网红们的营销生意经。

咪蒙:软文收割机,被刷屏专业户

咪蒙的2017,荣耀且孤独。

痛打她的人会在朋友圈写道:有多少个好友关注咪蒙,你的人生就有多失败。有媒体呼吁老板们,千万别招订阅咪蒙职场课的员工,出售捷径最无耻。

不过,这丝毫不能阻挡,广告主声嘶力竭的为她打call。数据显示,咪蒙的头条报价已达到68万元,二条软文38万元,按照均价50万来算,仅去年的100多篇软文,就能给她带来5000万+的收入。

天价软文的背后,离不开独立性撑腰。咪蒙不接受供稿,不接受内容指导,所有软文都将以咪蒙式的风格呈现。有时候,因为热点带来的光环效应,还可能引起热议。

比如,在雄安新区炒房大热时,一篇《老子买不起房,但买得起家》给了我们一波精神慰藉,是啊,租房可以凑合,但生活不能凑合,而这个家网易严选可以给。

 买房是全民话题,咪蒙又自带流量,混搭在一起,就是刷屏的底料。不论是咪蒙的支持者,还是反对者,都没理由拒绝这种温暖的大实话。

唏嘘的是,同样是2016年爆发的网红,papi酱和咪蒙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咪蒙仍然保持着热搜大势,禁言事件、助理月薪五万、江歌案引导舆论……这些话题轻易将她捧杀,随即又反弹。而papi酱呢,她仍然坚守着短视频,偶尔代言,偶尔当编剧。

不像咪蒙,营销与被营销,完全取决于标题和选题。

罗振宇:我不是骗子,我是商人!

如果说,人们对咪蒙的“声讨”,来自于她对新闻专业主义的背弃,那么对于罗振宇,则是对其“随风而变”的观感不适。

一篇《罗振宇的骗局!》把罗胖送上风口浪尖。文章指出,罗振宇所代表的知识付费不过是一碗毒鸡汤,鸡汤易上瘾,底子还是薄。或者说,这碗鸡汤喂饱你的不是知识,而是虚荣心。

面对质疑,罗胖倒是挺淡定,他默默的转发了一句话:“写那篇文章的人,放在20年前,会写《读书无用!卖做原子弹,不如卖茶叶蛋!》,放在10年前,会写《MBA无用,读完总裁班后,公司终于倒闭了!》。”

直到五天后,刷屏余温渐退,罗胖又主动提起了这个梗,而且还要直播,预告片叫做《罗振宇点评“罗振宇的骗局”》。

直播中,他时刻不忘给自家带货。刚开场就来了个反转,“其实今天是个标题党,根本没打算回应那篇文章,我们只是想看看来看热闹的人有多少,顺便宣布一下公司下一步的战略转型。”

看吧,这根本就是营销专家附身,抓住任何机会,为公司传播。

作为知识付费领域的头部网红,罗振宇被“袭击”事件,反映的是人们在极度饥渴之后,对这种模式的反思:知识是否可以花钱来买?碎片化学习是真的学习吗?

这个问题,用罗胖本人的话来回答更合适,“我才没有情怀,我要会造楼,我早就当房地产商去了。”

知识付费是一笔生意,对谁都是。

马东&许知远:中年男人的自我救赎

“哪有什么看破红尘,红尘本来就是破的”

这是《奇葩说》第四季中的金句,当选手傅首尔铿锵有力地说出这句话时,坐在一旁的马东应该格外的感同身受。

他是最懂年轻人的60后,抖包袱、抛梗接梗,还打得一手好广告。看着各种花式口播刷屏霸屏,谁能想到,在这之前,他曾是个怕被时代抛弃、诚惶诚恐的中年人。

《奇葩说》的成功,让马东重生,也让更多想做内容的年轻人看到了希望。除了《奇葩说》外,米未相继出品了《黑白星球》、《拜拜啦肉肉》、《饭局的诱惑》等网综,而随节目兴起的米未小卖部,也在添砖加瓦,最新产品是好奇心曲奇。

马东算是活明白了,可许知远还保持着焦虑。在《十三邀》中,许知远仍然不能理解如今的90后,“虚张声势”的90后就爱这种娱乐形式吗?明明过去的时代有很多优美的东西值得学习。

在长达两个小时的访谈中,许知远多次面露尴尬,甚至无法和马东保持在同一语境。毕竟,马东要服务的是那95%的普通大众,而那5%的精英阶层,就像许知远这样的文人,并不是他们的受众。

但在网友来看来,许知远的清高就是一种油腻,因为在俞飞鸿面前,他的话题离不开“男女”和“潜规则”,全然不同于这番矜持。

另一个不服马东的人叫梁欢,梁欢给了马东一个新标签:犬儒主义。简单来说,就是有能力赚钱,却没有社会责任感。一群聪明人,不去做些匹配聪明的事情,而去赚95%的傻子的钱,就是犬儒。

看到这里,只能说,马东与许知远的冲突,或许不是两个文人的价值观冲突,而是,文人和商人的职业冲突。说到底,马东和罗振宇一样,都是贩卖内容的商人,赚钱而已,在他们眼里不会跟钱过不去,愤怒就端着了。

姜思达:价值千万的“奇葩”主持人

顶着米未首档短视频节目的名号,《透明人》上线了。

除了姜思达担当主持人外,Sunshine组合、鹿晗经纪人、捐精等选题也格外的吸睛。由于形式限制,第一单元的几期节目总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往往是还没说到点儿上,就被强行切割了。

第二单元开始,选题开始向社会话题靠拢,其中,相亲角等选题受到了广泛好评。

真正有突破的是第三季,首先,拿到了雪碧千万级别的赞助,还为其量身定制了广告语“火锅配雪碧,爽到发脾气”。资本注入对于短视频来说,同样是把双刃剑,节目变现实属必然,但如何平衡好广告和内容的关系,又是考验技术的难题。

反观《透明人》,雪碧通常出现在节目片头和结尾,有时会当作采访背景,或者当作礼物送给采访对象。不算新颖,也保守的有道理。

此外,真正让人有所触动的,是公益元素的加入。不同于前期对娱乐话题的关注,第三期明显向公益偏重。不消费观点,做一个客观的解读者,直接将摄像头对准“宝贝回家”公益机构,纪录这个机构和志愿者的日常。

尽管奇葩选手出身的姜思达,身上自带着年少成名的光环,但在这档节目中,我们还是看到了一个安静的记录者,一个很不姜思达的姜思达。或许,只有放下标签,才能弱化自己,给受访者舞台。

这是一个刚毕业年轻人的华丽转身,前半年,他还享受着《奇葩说》的流量福利,后半年,他用行动证明了选择的重要性,并且数据很漂亮。

办公室小野:这才是最真诚的手机测评

和姜思达一样,刚毕业不久的,还有办公室小野。

你可能不了解她本人,但你一定见过她的黑暗料理秀,比如,饮水机煮火锅、针织方便面、电熨斗烫肥牛、瓷砖烤牛排……并且所有操作,都是在办公室进行的。

有没有很丧心病狂,不禁怀疑,这位妹子是不是和老板有什么特殊关系?

在她大红大紫之际,真有不怕削的广告主来求合作了,就是在《欢乐颂》中霸屏的荣耀V9。

拿手机当砧板,脏了还要洗一洗;用手机拍大蒜,蹭蹭两下把大蒜拍的稀烂;等水开的间隙,来把农药过过手瘾;当然,完事儿以后,还要肉体亲测手机的照骗功能。

视频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但剧情很连贯,手机的耐作性一览无余。

正如所有的爆款都要经过网友的“找你妹”检验,办公室小野也被网友求同款了,并且给出了抄袭石锤。原来,办公室小野明显借鉴了野食小哥的套路:默片+快速剪辑+黑暗料理+结尾BGM。只能说,没有任何保护的创意,真的很脆弱,并且无从维权。

至于小野最后有没有被老板开除,这都是后话了。洋葱MCN事后出来认领,“办公室小野”是他们第一个成熟作品。也就是说,网上流传的动用水军、找大V带节奏、花钱上热搜等,都在情理之中了。

某些事情啊,都是商业套路,太较真,你就输了。

天佑:喊麦天王也逃不过被营销的圈套

用日进斗金来形容天佑,有点儿太过低调。

天佑的赚钱能力,不能用时间衡量,更具体的说,是一种煽动情绪的能力。在一个封闭的直播间,主播们卖力地喊麦,得到的认可就是粉丝们刷起来的礼物,礼物可以折现,而人气同样可以。

在被各大直播平台轮番邀请后,天佑把触角伸向了更广阔的荧幕。零零碎碎的,我们可以在综艺上看到他的身影。

他曾在《天天向上》喊麦,在《吐槽大会》为喊麦正名,也曾露面《明日之子》助唱毛不易。二人合作《如果有一天我变得很有钱》,前一句还在温柔的我“想变有钱”,后一句就开始了“一人我饮酒醉”。

然而,这么有视觉冲击的混搭,还是被杨幂盖歪了楼。杨幂在点评时直喊天佑“喊麦哥”,引起了佑家军的愤怒,二者还联合上了热搜。

这一头,杨幂被群怼,要求对自己的不礼貌道歉;另一头,天佑在直播间大方承认,这一切都是节目组安排好的,要的就是这种效果“我到哪都必须引起别人质疑,我就是招黑体!”

如果到哪儿都要黑天佑的话,只能说明他太红了,并且谁看重的也不仅是天佑本人,而是由他再造话题的可能。

网红,说到底只是一个名号而已,真正值钱的,是由他们因才艺、知识、能力赋权而产生的各种可能性,社群、自媒体、知识付费、娱乐视频、脱口秀等无非是载体,只要有人信、有追随者,上文提到的那些头部网红就会继续不断的收割利益。

而我们常常在消费网红的过程中,看到了隐藏的自己,也常常在网红过后,感慨人们注意力的稀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