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下抛壳是解决无托步枪抛壳问题的好途径吗?看看RDB步枪是如何做的

 不沉俾斯麦 2020-12-16

RFB步枪的前抛壳原理动作复杂,故障率高,所以Kel-Tec公司在2015年又推出了一种RDB步枪,所谓RDB是“无托结构下抛壳步枪”,Rifle Downward-ejection Bullpup的缩写,顾名思义,该枪的弹壳是向下抛出的。

Kel-Tec RDB步枪

RDB步枪是一支采用无托布局,.223英寸(5.56x45mm)口径,活塞长行程导气式原理,枪机旋转闭锁的民用半自动步枪。和Kel-Tec公司的其他产品一样,RDB步枪外形风骚科幻,大量采用工程塑料,浑身上下都是导轨,色系也很丰富,除了黑色款,还有橄榄绿色、沙漠色等可选。

橄榄绿色的RDB步枪

为了应对美国某些“白左”州苛刻的枪支管理法规,Kel-Tec RDB系列还推出了RDB“猎人”(RDB Hunter)和RDB“生存”(RDB Survival)两个派生型,它们的特征是取消小握把,将弹匣插口前缘向前延伸出一个弧形面供射手握持,这就规避了这些州“民用步枪不得有独立小握把”的法条。

RDB Hunter步枪,与原版RDB相比取消了小握把。

RDB Survival步枪,主打“生存枪”品牌,也没有小握把。

有意思的是RDB步枪在推出时还有过一个“传统风格款”叫Kel-Tec M43,口径还是.223英寸,用的是钢板冲压机匣,层压板护木和握把,乍一看极像苏联的某些试验型步枪。

2014年Shot Show上与Kel-Tec RDB步枪一并推出的Kel-Tec M43,毛风满满。

那么RDB步枪的“下抛壳”是如何实现的呢?

RDB步枪的设计是刻意拉长机匣,拉长自动机行程,让枪机在抽出空弹壳后继续拉着空弹壳向后运动,越过弹匣口一直拉到弹匣后方,再从弹匣后方向下的抛壳口抛出。

RDB步枪位于弹匣后方的抛壳口,空弹壳向下抛。

由于RDB步枪需要在抽壳后拉着空弹壳走更远的行程,要特别加强对空弹壳的导引,所以RDB步枪的枪机头部抛壳挺有并列的两个。

RDB步枪的枪机框、枪机特写,注意机头的抛壳挺有两个。

如果说有什么枪和RDB步枪的设计很像的话,彩云想到一个,FN公司的P90冲锋枪,或者说“单兵自卫武器”,这枪的弹壳也是从底部抛壳窗向下漏出的。

P90也是下抛壳

说完了RDB步枪的下抛壳原理,还是得回到这样一个问题:下抛壳对无托步枪来说是不是一条好路径?
其实下抛壳的自动武器并不少见,ZB-26轻机枪、DP轻机枪、MG34、MG42通用机枪等都是下抛壳。对机枪来说卧射、架射是主要射击方式,又是有托的常规布局,抛壳窗离射手身体较远,抛出的空弹壳落在离射手身体较远的地上问题并不大。

ZB-26轻机枪也是下抛壳,但轻机枪的抛壳窗位置靠前,落下的弹壳并不干扰卧姿射击的射手。

但对步枪来说,较多地要以跪姿、立姿射击,要在跑动中射击,偏偏RDB步枪还是无托结构,抛壳窗装在弹匣后方,离射手身体非常近,这就麻烦了:落下的弹壳就在脚边,很容易踩到滑倒,还有种情况是落下的弹壳掉在衣服、弹药携行具的口袋、缝隙里,相当麻烦。在卧姿射击时,又因为这个抛壳窗非常靠后,落下的空弹壳就在射手手肘之间,很容硌到,烫到。总之,无托步枪用这个靠后的下抛壳窗是各种不便。

叮当叮当,都落在脚边……

从枪械总体布局结构上分析,无托步枪用下抛壳也是不利的。因为下抛壳窗开在弹匣和抵肩板之间,势必要在弹匣后方拉长,留出足够的空间,这就导致抵肩板到握把的距离过长,“屁股”太大,全枪结构过于冗长臃肿,这也是下抛壳无托枪的一个显著弊端。
因此,下抛壳看似巧妙,似乎是解决无托步枪换手射击时抛壳问题的捷径,但事实证明这条“捷径”的弊端很难克服,这条路并不好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