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互联网时代的影视转向(上)

 谭天论道 2020-12-16

(这是作者在高校影视学会年会上的发言,此后先后在湖南大学、广西师范学院作了演讲。应本号用户的要求,由研究生张玥同学整理出来,在此连载以飨读者。

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电视诞生了半个多世纪,1958年中国第一家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成立,不是现在的北京台,是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当时的电视是黑白的,而且是直播的有线电视,连中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也是直播的,因为是直播没有留下任何影视资料,很遗憾不能拿来做研究。开播的时候整个北京市只有50台从苏联进口的黑白电视机,当时有一个主持人想看看自己播出是怎么样子,满北京城找电视机,好不容易才在一个大机关里面找到,终于看到自己是怎么露脸,很不容易。当时的电视还属于实验性质,看电视的人很少。我的一位前辈,当年他是中国最早的一批电视记者,那个时候还没有记者证,工作证上写的北京电视台,去采访,很多人不知道电视台是干什么的,问他们跟邮电局是什么关系。那时虽然有了电视,但并不为普通老百姓所知。之后经历了文革十年,改革开放之后电视才从有线变成了无线,在我念大学时,电视开始进入平民家庭,但也不多。那时谁家有了电视机,邻里就会里三层外三层围着看。当时还是黑白电视而且信号很不好,因为是无线发送还要微波中转。我是学物理的,我还做了一个鱼骨天线来改善信号接收,希望电视里面没那么多雪花,图像稳定一些。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在广东毗邻港澳的一些地区的居民通过天线可以接收香港的电视,可能大家对那个时候的电视没什么印象,那时内陆所有的电视节目基本上就跟新闻联播一样,很严肃,不像今天的电视那么生活化娱乐化,就是宣传教育。当时那里的居民通过鱼骨天线能够接收境外的香港电视,电视剧很生活化,很贴近生活。但当时是禁止的,资本主义的东西不能看,谁家收看就要没收天线。但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他们发明了一种自动伸缩的天线,工作队来检查时就缩回去,工作队撤走后又升起来,所以说老百姓喜欢的东西是挡也挡不住。后来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谢非对当时的中宣部长说,与其将洪水猛兽堵在国门之外,不如让它进来,我们把关,过滤有害的内容。中央领导答应了,由此可以集中接收香港的信号,然后把它传送到广东境内。此时有线电视出现了,跟以前的有线电视不一样,是通过光纤来传输的有线电视信号。一根比头发丝还细的光纤可以传输上百套电视节目,而且理论上来说信号没有衰减。但是有线电视需要收费,要维护线路等成本,看惯免费电视的家庭就说为什么要收费?无线也可以看。于是有线电视网就跟老百姓说,只要加点钱就可以看香港电视啦,这样一来有线电视迅速发展。

2000年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香港电视纷纷获得牌照,由事实落地到合法落地。进来之后几乎在一夜之间香港电视占领了广东收视市场80%的市场份额。当时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赵忠祥和倪萍来到广东打车,问司机你认识我吗,司机很认真的看了一下说不认识。全国人民都认识的大腕,广东人却不认识,因为他们都看香港电视。有次广东电视台改版,上课时我就问一个广东的研究生,你能不能分析一下广东卫视的改版?她说老师我没看过广东卫视。由此可见我们的舆论阵地正在丢失,我们的天空被境外媒体占领,有些人很担心。但我觉得“狼”终究是要来的,狼来了并不可怕,经过十年的与狼共舞,内陆电视努力向香港电视学习并有了很大进步,过去他们是我们的老师,后来成了同学,现在我们成为他们的老师了。随着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江苏卫视等内陆电视的迅速发展。内陆电视占80%的市场份额,香港电视只占20%,现在恐怕更低,因为亚视已经倒闭。

随着卫星电视时代的到来,电视几乎可以全球覆盖,然而事情并不那么简单。记得有一年我去澳门参加澳亚卫视战略研讨会,当时澳亚卫视刚拿到境内落地牌照,成为第九个在内陆落地的境外电视频道。当时他们很高兴,号称可以覆盖两亿人口,我跟他们说其实没那么多,两个亿只是物理覆盖,但你上天还要入户呀,入户以后还要用户锁定频道,才能叫做有接收有收视。电视台之间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中国恐怕是世界上电视台最多的国家,像广东省就有三个卫视(外宣的需要)。

但出现了一个更大的挑战就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建议大家看一下中央电视台拍摄的十集的纪录片《互联网时代》。我们每天都在上网、使用手机,但很多人其实不太了解互联网时代的传播是怎么样。在中国加入国际互联网已经20多年里,互联网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我们在座的每个人都有一台手机,这台手机不仅能接收图文、信息还可以拍视频,可以拍可以传,就使得一个很重要的变化——我们以前把电视的受众叫观众、广播的叫听众、报纸的叫读者,这些受众都是信息的接收者和内容的消费者,但是我研究新媒体很少用受众而用用户,我们不仅是受众还是用户。用户跟受众有什么区别呢?用户除了接收信息和消费内容之外还可以生产内容和传播信息,所以说用户有两重身份。

我已经离开媒体后不做记者,但现在我又回来了。我做的自媒体“谭天论道”其实不亚于一个小媒体,甚至比之前我在传统媒体做的影响力更大。用户除了受众这个身份以外还扮演另外一个角色——UGC,即用户内容生产。也就是说我们今天的传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化在于新媒体,尤其是新兴媒体的出现。很多人不知道新兴跟媒体跟传统媒体最根本的区别,传统媒体——广播、电视、报纸三大构成内容、渠道、商业模式,内容是核心。新兴媒体做不做内容,需不需要内容呢?当然需要内容,但是它自己不做。

腾讯的股价不断攀升,用户已经达到9.63亿,甚至在国外都可以用,说明传播的载体和主体有了很多的变化,不仅是媒体可以传播,政府企业个人都可以做传播。这对于商家来说也是好机会。以前商家在电视台、报纸投了很多广告,但不知道有多少人会看,也不知道有少人看了会购买它的商品,有了互联网之后,商家了解过他们每一个用户。我们在电脑上、屏幕上、在手机荧屏上的任何一次触碰都会留下数据,商家根据这些数据会分析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然后推送你所需要的商品。到了我们所说的大数据时代,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你在互联网上留下的任何蛛丝马迹,可以给用户画像,知道你属于哪一个消费群。然后根据用户属性、购买能力、行为特征等给你推送相关商品信息和你需要的服务。

总结起来就是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影视的空间属性日益凸显。影视的内涵和外延正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互联网赋予用户更多的权力,互联网思维赋予我们更大的想象空间。使影视生产空间更加多元化:

1. 生产方式多样化;

2.表现空间多元化;

3传播空间更加社交化

1)社交影响节目传播(2)社交影响节目传播(3)数据定制传播内容(4)场景构建全新时空;

4运营空间呈现平台化

1)网络改变观影方式(2)终端改变消费行为(3)平台创新商业模式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