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社会化传播的湍流现象

 谭天论道 2020-12-16


9月1日晚,央视综合频道《开学第一课》播出后,在网上掀起了轩然大波。撇开这个节目本身存在的问题不说,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传播环境和传播形态改变了,但政府有关部门和传统主流媒体却未能适应这种变化——社会化传播的到来。可以说这个节目栽在社会化传播的湍流里了。

湍流是流体力学中的一个概念。当流速很小时,流体分层流动,互不混合,称为层流;逐渐增加流速,流体的流线开始出现波浪状的摆动,摆动的频率及振幅随流速的增加而增加,流场中就会出现许多漩涡,层流被破坏,这时的流体作不规则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湍流。

传统媒体时代的大众传播如同层流,很稳定。但到了互联网时代的社会化传播,不仅传播速度加快了,而且还因为互联网的网状结构,使得 信息的流动出现各种漩涡,由此产生湍流,进而形成错综复杂的网络舆论场。这个舆论场既可以释放正能量,也可以释放负能量。

因此,当我们探索社会化传播规律的时候,尤其是意见性信息的流动时,不妨引入湍流的概念及相关理论。人类很久前就已经观察到湍流运动了,但对它系统地进行研究则仅仅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我国著名物理学家周培源教授对湍流理论作出很大的贡献,他是湍流模式理论的奠基人。

传播学、舆论学或者社会化传播理论引进和应用湍流概念及相关理论,能够更好的解释其传播机理,特别是意见性信息流的运动规律。对于社会化传播理论研究来说,同样是要解决两个基本问题:一是湍流的起因,它是如何由层流过渡到湍流的?湍流有什么特性?你觉得可以用计算传播学来研究它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