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祭无忘告乃翁

 谭天论道 2020-12-16

一年前的我父亲谭笑老师去世,我写了一篇悼念文章《这个世界最好的老师,我的父亲没有离开……》,在公众号发布后没想到有那么多人深切怀念他老人家,我把部分留言摘录下来以表缅怀:

在岭师因为开学典礼的一句“勤学,多思”与谭爷爷结缘。每个星期,无论多忙,都尽量抽空去看爷爷,要是没去,爷爷就会打电话给我,说:“欣欣孙女,你在干嘛啊,爷爷想你了。”书桌上一直放着和爷爷的合影,在岭师,课堂上无缘成为爷爷的学生,可是在生活上,爷爷教会我太多了。爷爷是我见过的老人里最可爱最亲切最慈祥的,喜欢爷爷叫我“孙女”,喜欢爷爷每次紧紧握着我的手。在很多人眼里,谭笑老师德高望重,可是在我心中,他就像一个亲人。  

爱是人间四月天!有爱的教师播种的是爱的桃李,为教师点赞!。 

虽然,现在就算电话接通也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但是,他会一直都在,我们心里!  谭老师是我的恩师,记得1985年他上我《文学概论》课,这是我最陌生最害怕的一门课了,但期末考试我考了92分。从此学习信心大增,也能像谭老师那样在讲台上干到退休。毕业后我和我的同学多次去拜访谭老师,每年教师节都要给谭老师打电话问好,他总是谈笑风生,声音洪亮。有一次谭老师来高州上课,还特地到我学校看我。谭老师和我们在一起的画面还历历在目,他老人家没有离开我们,他只是去更远的地方上课了。。。  

谭老师是我的恩师。在湛师学习的那些年曾得到他的悉心教诲。谭老师爱生如子,最让我感动的是,我从海康县志办调进湛江科协后,他曾多次登门探访。谭老师豁达健谈,记忆力奇强,他教过的历届学生,尽管岁月弥久,見面时他必能准确地叫出每个学生的名字,甚至我的两个儿女,虽隔几年再见面时他也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和读的是几年级。谭老师仙逝,我一家倍感痛心,沉痛哀悼之余,希冀师母和谭天师弟节哀顺变。谭老师是学生们的楷模,谭老师活在我们心中。  

小时候听卖火柴的小女孩故事里就讲 每当去世一个人 就会变成天上的星星,守护着我们。

大学时经常和同学结伴去家里和老教授聊聊天,他总是能在关键的时候点拨我们一下。出来工作几年,也慢慢能理解了他以前对我说的话。时光匆匆,老教授音容笑貌依旧。愿他在世界的另一头,幸福安康。

家父学养深厚,文学研究颇有造诣。但那时的大学教师的精力都花在教学上,不怎么发表论文出版专著,家父以教书为乐以育人为业,但只留下两本书:一本铅印的《文学理论基础》,一本油印的《中国小说史纲》。但我认为这些书不比我出那十几本书差,我想起木心先生的诗《从前慢》: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在家父周年忌日里我想起诗人陆游一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在他去世后的一年里,尽管我没有什么特别大的事情可以告慰他老人家,但还是取得了一点成绩可以向老爸交差:我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项了,退休后我作为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特聘教授和广西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做了不少工作,在过去的一年发表了十多篇论文……

以父亲为榜样我继续从事这份阳光下最光辉的事业,现在与过去不同的是我更多指导年轻老师,经常通过互联网给予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乐于助人笑对人生正是父亲遗传给我的财富。我还要对在天堂的父亲说,家人都健康快乐,你的桃李更加芬芳。在阳江,我还有幸见到您的得意门生,你的学生的学生又成了我的学生,感觉像一个个轮回在传承你的爱心和精神。

谭天近一年发表的论文:

构建社会化传播理论的思考(上)构建社会化传播理论的思考(下)

接入、场景、资本——社交媒体构成三要素

新媒体运营:从“关系”到“连接”

移动社交:构建县级媒体融合新平台

网红经济:传播者与内容的连接

2017年度新兴媒体发展状况综述(上)2017年度新兴媒体发展状况综述(下)

新型媒体的打开方式

后春晚:互联网时代的电视新形态

互联网时代的新闻之变

如何认识和做好自媒体?(上)如何认识和做好自媒体?(下)

社交媒体给少数民族带来的发展机遇

政府网络传播研究综述(上)政府网络传播研究综述(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