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谭天教授教你如何做研究”之七:如何利用互联网来做研究

 谭天论道 2020-12-16

我是较早使用互联网的人,也把它用来做研究。最常用的研究当然是找资料了,除了大家熟知的到知网上检索文献之外,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做更多的事情,概括来说就是找资料、找工具,找人。前两者基本属于一般应用,最后一个关乎深度应用。在互联网时代做研究,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科技手段来助力。因此,研究者还需要网络素养、沟通技巧、合作意识和互联网思维

一、作为工具

先说找资料,做研究的资料当然最重要的文献资料,也就是知网上的论文,当然还有国外的文献资料。但是论文论著并不是唯一的资料来源,来自业界的新闻报道、研究报告、各种数据都是做研究的第一手材料。查找资料也是做研究的一种基本能力,有了互联网会大大提高查找资料的效率,不过查找资料的方法还需要自己去琢磨。我曾指导本科生做大学生创新项目,一位聪明能干的女同学甚至打着我的旗号与别人合作,免费获得她研究需要的数据。

网上还有不少可以应用到研究的工具,各种数据分析、网络调查的工具、各种数据应用平台,有些是免费的,有些是付费的。比如我常用的清博指数,还有刚刚在微信上发现的网络投票小程序,这些工具对于做定量分析的研究者很有用。随着新媒体研究的发展,也需要学习新的分析工具,如社会网络分析。还可以利用付费知识问答到网上找老师,我就不时在分答和知乎上指导研究生和老师做研究写论文,我还在网上讲过一课《青年教师如何提高科研水平》。

二、利于交流

除了找资料找工具之外,找人才是一门大学问。我的第一部专著《电视策划学》是与中央电视台王甫老师合著的。当时我还在地方电视台工作,在写作的一年多时间里我俩主要通过互联网来交流。记得早几年微博最活跃的时候,有一次学者们在微博上讨论互联网时代的新闻定义。我在讨论中提出一些新观点,结果《新闻界》看到后向我约稿。还有一次我在某论坛演讲中谈到互联网思维,听众把我的观点上传到网上,没想到结束演讲后几分钟我即收到《人民论坛》的一条私信,约我写一篇论述互联网思维的文章。这说明在互联网时代,科研合作、成果发表都变得更加便捷。

一般同一所院校同一研究领域的学者并不多,往往是一个人单枪匹马,在过去只能在参加学术会议才能与相关领域的学者交流、讨论问题。但有了互联网之后,你可以在任何地方与任何人展开各种形式的学术对话,只要双方约定时间,拉一个群即可。你可以一对一的交换观点,你也可以一对多、多对多的进行主题讨论。在我的研究遇到瓶颈的时候往往采用两种做法,一是通过网络请教某位专家,二是在微信群里组织一次讨论(前提是建立或加入一个较高层次的群)。这些讨论不一定能解答我所有问题,但往往会激活我的思维和灵感。

其实在网上还可以找到学术领域的良师益友。我刚从业界转学界的时候,还不太会写学术论文,为此我找到新闻学大伽陈力丹教授的邮箱,把我的论文发给他。当时我们还不认识,陈老师往往把我的论文痛批一通,这也我进步很快。终于有一天,久久不见陈老师回信批评,正纳闷中有老师告诉我在《国际新闻界》上看到我的文章,那时我才知道力丹教授是这家权威期刊的主编。当然不是谁都劳驾得了大学者的悉心指导,一是你要有一定的研究能力,二是要碰上像陈老师那样无私助人的真学者。

三、促进合作

做研究是一种创新活动,而互联网是可以赋能的。选题和方向是做研究遇到第一道难关,闭门造车常常漫无头绪,可以找该领域的学者们讨论一下,而互联网就是最好的连接工具。新媒体也是社交媒体,你可以通过建立或加入某些学术社群,通过与学者们的讨论可以获得研究的灵感。这些讨论不一定给你直接的答案和现成的选题,但通过思想的交锋、观点的碰撞,会拓展你的学术视野,改变你的思维定势,让你走出研究的迷宫。当然,也要会提问善讨论才行。在今天,通过微信群讨论、网上寻师、在线咨询等多种方式,确实可以大大推进你的研究。

当今,学术研究越来越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越来越需要组建团队来完成。因此,如何利用互联网建立一个虚拟的协作空间和在线下的合作实体,对对一些重大项目来说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些年,一方面我加入各种研究协作体,经常参与委员长年鉴、蓝皮书和研究项目。另一方面我的研究项目也需要组团,如何找到合适的人并采用合适的方式来进行合作,成为完成研究项目的关键因素。而在其中,线上联系和线下合作同样重要。

现在我就有两项研究通过网络展开合作。一是我组织了四所院校的老师和研究生共同拟定短视频研究报告,其中一人还在国外访学呢;二是我与哈工大的老师合写一篇论文,一个最南一个最北,万水千山隔不断我们的南北合作。诚然,科研合作往往建立在熟人基础上。但网上交流却不限于熟人,在共同研究旨趣的同行也可以尽情讨论问题。互联网让我们的交流与合作变得天涯咫尺,就看你能不能用好它。

诚然,利用互联网、新媒体做研究也要注意面临的一些问题。一是网上搜集的资料和数据要注意辨析真伪,要警惕网上哪些坑;二是网上交流要懂得尊重人,要学会沟通技巧,更要真诚和真实;三是要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和学术敏感,这是对方与你对话和合作的前提;四、不能仅凭虚拟空间的交流,线下的接触与交流也是必要的,那些严肃认真的学术活动也要尽可能参加。或许,互联网不只是工具,还能激发我们的灵感。

关于如何做好研究,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或许有什么好经验?说说吧。

“谭天教授教你如何做研究”之一:做研究从看论文开始

“谭天教授教你如何做研究”之二:从质疑和追问中找选题

“谭天教授教你如何做研究”之三:找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

“谭天教授教你如何做研究”之四:不会讨论何以做研究

“谭天教授教你如何做研究”之五:跨学科是研究的增长点

“谭天教授教你如何做研究”之六:跨学科是研究的增长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