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网络视听节目如何做?如何评?

 谭天论道 2020-12-16

日前,我第二次参加广州市广播电视评奖中的网络视听节目评选工作,对广电行业是如何做网络视听节目的现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感到存在不少问题,其中既有节目水平的问题,也有奖项设奖的问题。去年首次增设新媒体奖项,包括:1.短视频新闻作品;2.移动直播作;3.新媒体创意互动作品;4.新媒体品牌栏目;5.新媒体报道界面;6.融合创新作品;7.新媒体视听公益广告作品。

首次设奖加上广电人对新媒体认识不够,好的媒体融合作品并不多。据了解,或许投入不足或许内容管制原因,不少广电人的新媒体运营还是停留在把内容简单的搬到网上,对社会化传播还不熟悉。希望今后送评的作品在内容、互动、传播等方面有更多探索和实践,让网台融合作品更有网感。然而,不仅送评者要加强认识深入理解媒体融合,奖项设置和评奖工作也要逐步探索和完善。去年的设奖偏向新闻报道,今年的设奖偏向视听节目。

今年网络视听节目评选设有11个奖项:1、网络电视剧;2、网络电影(含微电影);3、网络动画片;4、网络短视频;5、网络纪录片;6、网络专题节目;7、网络音频节目;8、网络视听版面编排;9、网络视听创意互动作品;10、全媒体传播作品;11、网络视听公益广告作品。这些奖项设置大多是从广播电视节目奖项中平移过来的,显得既落后也不合理,未能体现网络视听节目新形态。比如说网络电视剧只是把电视剧放到网上播,要么评电视剧,要么评网剧。网络短视频也很怪,难道有哪些短视频不是属于网络的吗?

在这些不伦不类的奖项引导下,许多网络视听节目不过只是把广播电视节目放到网上而已,完全没有网感。我们是按类别顺序来审看审听的,从1到7都看得十分郁闷,感觉看的是传统广电节目。短视频无非是把长视频剪短而已,也有单位尝试做移动短视频做抖音,但他们在抖音上用横屏拍摄,显得十分别扭。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设置“网络视听版面编排”这一奖项,版面编排是一个平面媒体的概念,倒是应该设置网页设计,对网络视听作品的用户体验进行评选。

只有“网络视听创意互动作品”和“全媒体传播作品”这两个奖项是具有互联网节目特点的。问题是这两个奖项都不能只是在电视机上看,送评单位必须提供二维码,评委要在手机上看阅读数、评论等数据和效果。“全媒体传播作品”的评选要求也有歧义,你是要评节目要素呢?还是评传播效果呢?前者看界面后者看渠道。阅读和评论还要看平台,由于大多广电媒体只是在自家APP或公众号上播放,由于渠道单一、平台不够,传播力十分有限。我认为优秀的全媒体传播作品必须通过各大平台或矩阵进行传播。

诚然,我们还是看到一些好作品,较好的运用H5、网络语言等网络要素来进行创作。但大多数网络视听节目创作还是沿袭传统媒体思维,尤其县区媒体。这一方面说明广电媒体观念落后、人员老化,另一方面也跟奖项设置落后,未能引导网络视听创作有关。更令人担忧的是,广告广电媒体网络视听节目因为管制的原因关闭了评论功能,无互动不传播,无社交不连接。我认为传统主流媒体不能被动防守,要主动出击,否则难以占领舆论阵地。真心希望广电人要认真学习互联网,真正融入新媒体,否则被互联网淘汰被时代抛弃只是时间问题。我希望在手机上看到今年广电媒体做出更多更好的视听节目。

就如何做好网络视听节目,笔者与媒体的朋友讨论了一番。有朋友觉得目前传统媒体除了人员方面的因素外,还是改革力度不够大,官媒公众号目前还是人有我有的情况。地级市的公众号号称几十万关注,其实阅读量一般。都是借用一些全市性的活动搞投票吸来的粉丝。目前的现状是机关企事业单位懒得学,乡镇基层干部实在忙,要干很多活儿。如何搞活新闻。有人认为绩效活了,新闻就活了。

去年广东省要求各地政务公众号关停,但允许进驻南方+,触电等矩阵。目前传统媒体有学习强国、央视移动网,央视频,触电新闻,南方+,澎湃新闻等几个主流媒体平台。大家认为个人觉得平台不缺,缺作品。互动是传统媒体转化网络视听的关键,只有互动才能把传统媒体的信息放大化。有一个县,2019年1月份为抓好精准扶贫外宣工作专门成立了一个领导小组:要求局委办,乡镇等单位每周需要报送不少于两条稿子。11月份总结的时候,公开宣发的大约仅120篇:其中15篇翻来覆去讲的是同一件事!

找到好选题的关键是策划,提炼新闻价值的关键是采编执行力。有一个镇的南方号,很普通的一则公告:《化州新安:关于禁止散养家禽家畜的通告》,阅读量当时排全省第一。由于关乎群众贴身利益,所以转发和阅读量很高。有普遍意义也会平台力推。县区新闻要明确一个关键:说给谁听:1是自己的人民;2是长官的上级。说给人民和上级的新闻有些有共性。事关群众利益群众才会更关心,至于哪位长官来视察,哪个部门开个会,那些政治生活离老百姓太远了。

据《12大现状及趋势,《2019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发布(附全文)丨【芒种·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底,中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7.25亿,占整体网民的87.5%。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6.48亿,网民使用率为78.2%,短视频用户使用时长占总上网时长的11.4%,超过综合视频(8.3%),成为仅次于即时通讯的第二大应用类型;短视频对新增网民的拉动作用最为明显。最近半年新入网的网民对短视频的使用率为53.2%,仅次于即时通信、网上搜素和网络音乐,排在第四位。

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3.97亿,网民使用率为47.9%,呈下降趋势;网络音频用户规模达3.01亿,网民使用率为36.4%,呈男性化、高学历、城镇化特征,以消费能力较强的20-39岁、二线及以上城市人群为主。网络视频用户(含短视频)的收看终端呈多样化特征。其中,手机终端数量为7.25亿,用户使用率为99.7%,排在首位;其次是台式电脑,终端数量为3.61亿,用户使用率为49.8%;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的使用率分别为37.9%、32.4%,终端数量分别为2.75亿、2.35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