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11-12月视听圈子有关的年度报告大盘点

 网视洞察 2021-01-11

网视导读:因为面临着一整年的结束,所以各家机构会选择在这段时间把自己这一年研究出的重要成果对外发布。近期公布出的行业报告很多,我们一起看看,各家机构都发布了什么与视听圈子有关的新鲜行业内容吧。

2017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

From: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

Date:2017 / 11 / 30

关键点:网站排名

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成立于2011年8月19日,是网络视听领域唯一的国家级行业组织(一级协会),也是我国互联网领域规模最大的行业协会之一。协会现有会员单位714家。对于网络视听领域,可以看出这是一份十分权威的报告,报告中数据的来源广度是其他同类报告无可比肩的。数据来自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第三方移动数据机构QM以及其他第三方数据公司,主管部门(广电局),会员单位提供(很多数据机构拿不到像优酷、腾讯这一类公司的内部数据的,而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拥有714家会员单位,能拿到会员单位数据这一点是非常具有优势的),此外还收集了公开报道的数据。

根据广电总局备案的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前10个月在总局备案网络剧555部6921集,网络电影5620部,网络动画片659部,专业类节目2725部。今年的网络自制节目较去年有所增长,但是其实小编对下边的官方公布出的视频网站梯队排行更感兴趣。

如果小编没记错,这应该是有国家级机构第一次公布视频网站的梯队。分别为第一梯队的腾讯、爱奇艺、优酷三家,第二梯队的芒果、乐视、搜狐、暴风、B站、PPTV六家,以及第三梯队的酷6、风行、56、天天看看等。近两年,因为网络自制作品的繁荣以及付费点播方式的普及,视频网站们这两年可谓名声大噪,各家的自制剧综节目在内容大潮中百舸争流,每家都觉得自己是行业的先驱者,大有谁都不服的趋势。在这份权威报告中,我们也看到了BAT麾下的三个视频网站也确实遥遥领先,这个行业一直是在用财力说话,不管同行间是否承认,三足鼎立的局面已经形成,而此次也得到了官方的承认。芒果TV、搜狐视频等因为其作品出品数量、速度和网站影响力不及上述三家网站,第二阵容的事实已经被坐实。

网络综艺发展分析报告

From: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监管中心

Date:2017 / 12 / 07

关键点:网络更受欢迎

这一份在12月7日由广电总局发出的关于网络综艺节目的权威报告显示,视频网站的观看方式更受到用户的接受,电视观看渠道虽然不可缺少,但是其影响力已经大不如从前。观看综艺节目首选网络的用户占比39%,远高于电视用户占比23%,虽然剩余38%用户并未明确表态,但点播的模式脱离了时间和地点的限制,相信这38%的用户中依然有极大几率首选拥抱网络。在观看习惯和选择渠道等方面,网络用户规模已经获得了压倒性的优势。

《2017年中国网络自制内容行业研究报告》

From:艾瑞咨询

Date:2017 / 11 / 16

关键点:网台分庭抗礼

从艾瑞咨询发出的报告来看,第三方机构的数据量级明显要弱于前两份官方发布的报告,因为他们不可能像国家机构一样拿到很多权威的一手数据,所以基本也都是一些网站前台的数据。但是这一类报告的特点就是结合这些公开的数据和一些行业现象,做了较为深刻的思考分析,报告中承载了更多的观念。在这一份报告中,小编较为感兴趣的是对于2017年大剧和综艺的评分及分析。豆瓣的评分一向以苛刻著称,但是我们看到今年网络作品和电视作品中并没有一边倒的局面,反而评分最高的都是网络作品。网络作品在2017获得了更多的认可和肯定,网络作品质量的提升有目共睹,尤其优酷网络剧《白夜追凶》甚至成了网剧这一年的标杆之作,虽然Netflix今年在亚洲日韩等地也采购很众多影视作品,但就白夜追凶来说,9.1的豆瓣高分和中国网剧走出国门第一脚,还是印证了优质网络剧丝毫不输今年的任何一部电视剧。第二季网综作品《圆桌派2》,更是获得了9.2的高分,也是网络青年群体喜欢的一档节目。网络作品和电视作品分庭抗礼已经是不争事实。对于头部网络作品,我们已经没有理由再去质疑它的实力。

《中国知识付费行业发展白皮书2017》

From:易观

Date:2017 / 12 / 06

关键点:知识财富

从易观发布的数据来看,知识越来越受到认可。知识在互联网上找到了一条明朗的变现通道,知识经济为学习者们带来的红利不容忽视,知识不再被封印在书本里高高在上,庞杂的知识经过内容创作者的不同方式的表达,被整理成相对精简的干货。在当今,信息的传播和观点的表达都十分便捷,众多知识产品和形式的出炉,其实是在提供更多元的声音,人们找到了有意思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在网络音频方面,喜马拉雅FM的一众知识节目就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学习的时空被重构,得到了很多群众的认可。知识付费和尊重版权都是知识产权的重要体现,我们从易观的报告上已经看到了,我们的知识产权环境已经越来越生动、越来越规范、越来越受到重视。

《2017人工智能+内容生产研究报告》

From:亿欧智库

Date:2017 / 12 

关键点:AI

近几年“AI”人工智能的概念一直在被人们谈及,越来越多的专业论坛都因此设置了AI话题的主题讨论,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在制造AI的软件硬件,一时间我们周围确实出现很多奇特的体验,人机交互或者机器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爱奇艺CEO龚宇就在前不久的百度大会、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以及乌镇互联网大会都在提及AI概念以及爱奇艺的AI应用。前景确实很好,但我们从亿欧智库的报告上也清楚地看到了AI应用在内容领域的现状:我们之前看到过人民日报撰写过AI代替记者写新闻的一篇新闻报道,但现在的AI应用现状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好用。与影视节目息息相关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编剧,但是编剧方面如果完全应用到AI技术,通过机器思维来进行编剧,那出来的剧本逻辑基本是混乱的。但是,如果动用人工再审核校对以及修改一次的话,其实时间成本就高很多,因为人们要花去大把时间去阅读和理解AI出品的晦涩剧本,如果机器写出来的和人们想要表达的不一样,那其实还不如一开始就人工创作了。AI是一个美好的愿景,现在也在小范围实现了应用,但是距离“好用”的概念,还有十分遥远的路程要走。

由于各家机构发布出的报告中内容涉及较广,小编在此只是筛选了小编最为注意的内容做了分享:对于网络和电视台来说,视频网站也像一二三线电视台一样,有了自己的梯队排名;更多人会在网络收看节目;网络作品的质量已经处于很高的水平;知识已经借着互联网实现了他应该具备的价值;对于内容来说AI好像并不像理想中那样好用……更多的知识大家也可以在各家机构的报告中详细了解,小编也会正大眼睛,一直关注着日新月异的视听圈子。

-END-

版权声明:微信公众号【网视洞察】所有原创文字,版权均属【网视洞察】及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至朋友圈,如有其它媒体复制转载,需征得我方授权并注明出处。

授权联系:微信号 xiaoxingxing0508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