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比起智商,更能决定孩子人生的,是“成长型思维”

 东方文捷 2020-12-16

作为一名心理学家,Carol Dweck很快就发现了一种现象,有一些人好像做什么事情都特别顺利,容易成功,但是有些人则即使很努力,也永远离成功差一步。

1978年,Dweck和同事一起做了一项研究,最终在2017年获得了全球最大教育单项奖“一丹奖”。

得奖的原因就是因为她发现了人的思维模式有两种,分别是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

有“固定型思维”的孩子和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有什么差别,通过下面这一幅图就可以看出来。

也就是说,拥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遇到困难和挑战的时候往往更加乐观积极,用正向的眼光去看待挫折。

愿意去发现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然后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不妄自菲薄,也不骄傲自大。

这样的的孩子才能始终摆正自己的位置,始终在进步。

那么作为父母,应该如何培养孩子拥有“成长型思维”呢?

1、父母用正向的思维去引导孩子

孩子在学习过程当中,总是会有思维不灵活、不够努力、某一项能力比较薄弱的时候。

那么这个时候,家长不妨就学会用正向的方式去引导孩子。

比如用“我知道你现在英语学得不太好,但是没关系,慢慢往这个方向努力,就会越来越擅长”代替“你英语太薄弱了,你不擅长英语就是要下功夫。”

用“我知道你也很努力,但是成绩没有提升,你可以尝试向别人取取经,汲取一些别人的学习技巧”代替“你看看人家,同样一个老师,怎么他能考得这么好,你就不行呢?”

肯定孩子做得好的地方,以及引导孩子关注自己可以成长的方向,而不是让用负面的话语去打击孩子,把孩子始终困在“我不行”“我很笨”的思维中。

2、表扬孩子的行为而不是天赋

当孩子写对一道题,做好一件事,家长夸他“真聪明”,就会让孩子形成“固定性思维”,认为我得到一切只要是靠我的“聪明才智”。

那么遇到对他比较困难的事情时,他就会想,我没有那么聪明,我做不到,于是就放弃了。

但是如果家长平时多表扬孩子的行为,比如努力、毅力、创意、勇气、做事的态度等。

那么就是在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下一次遇比较困难的事情时,孩子不会开始责难自己,而是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动用自己的努力、毅力、创意等能力去解决这个问题,并且乐在其中。

3、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

让孩子尝试新事物,不仅仅是是物质上,思维上也是如此。

不断吸收新事物,自己才能得到更新,各项能力也才能够得到锻炼以及成长。

最重要的是,孩子在不断吸收新事物的时候,会喜欢上这种探究不了解事物的心理状态。而学习不正是一个解答未知的过程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