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塘镇石塘古村

 木香草堂 2020-12-16

石塘村,位于韶关市仁化县城西19公里的石塘镇中心区域,入选了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录。石塘古村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李氏八世祖可求从福建上杭胜运里丰朗乡移居仁化石塘村(也有一说法是,石塘李氏始祖李可求是南宋时期由江西樟树镇迁来)。此外,可留移居夏富,可行移居曲江周田,可纯移居广州陈村。这就是之前在夏富古村的帖子里说的,夏富李氏与石塘李氏为同宗。可求到石塘生子殿承、府判;殿承生小十郞,小十郞生自性(法名季五郞)。自性公开始,在石塘村兴建祠堂,至第十二世祖大用先在石塘村高门槛建三多堂。三多堂坐北朝南,高门槛在三多堂前面50米处,有7个台阶,由南进上三下四。以前,如果有人问你是否石塘人,他会首先问是高门槛有多少个台阶,你能答上,证明是石塘人,若答不上,即怀疑你是冒充。可以说,高门槛是石塘的一个重要标志。到清代咸丰年间,石塘已发展为千家村,成为仁化县最大的自然村,占地总面积15公顷,至今已有600余年历史,人口3400多人。

石塘村自古就十分富庶,这才是老牛比较感兴趣的点。毕竟,这地方在古代绝对也算是偏远山区了。经过查阅资料,老牛分析出了几个可能原因:一是石塘村地处一个小盆地之间,土地肥沃,具有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优势,盛产水稻、花生、蔬菜、甜笋等作物,一直以来都仁化县重要的粮食、经济作物区;二是紧邻锦江支流石塘河,同时也是连接仁化县与乐昌市的陆路节点,具有交通运输上的便利和重要作用;其三,饮食文化深厚。在石塘古村,已有300多年历史的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石塘堆花酒,以拥有独特优秀的地下水源、自制酒饼及传统酿制工艺,清正醇香、细腻宜人的口感而远近闻名。光绪年间,仅石塘村三角街一带就有30多间酒肆,最高峰时有酿酒坊200多间,粤北韶州各县都来石塘赶墟兑购米酒,解放前更是曾远销广州及东南亚等地。现全村仍有堆花酒作坊80多家。此外,石塘还有许多风味小吃,打糍粑、裹粽子、炸糖环、角仔令人叫绝;流传数百年的扣肉、水豆腐、咕噜肉、大盘鸡、酥炸鱼叫人垂涎

石塘村能够获得如此多的国字号称呼,更多的原因却还在于古建筑。在前面石塘双峰寨的帖子里,老牛已经详细介绍了这座石塘村的国宝文物。至今,石塘古村还保存有古建筑133座,其中保存完好的有106座,包括古宗祠8座,总建筑面积达42000多平方米,以青砖灰瓦的徽式建筑风格为主,同时又结合了客家地方建筑的典型风格,对于研究当地历史文化、民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首先还是复习一下石塘双峰寨的课程,目前已知的唯一水寨。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最具特色的西北角楼,高耸入云。古村的古建遗存,主要集中在双峰寨的西边和北边。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双峰寨后面(北面)的护城河。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河边有四方古井一口,井圈以红色砂岩卯接而成。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转到村子西边,开始参观。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村中古建筑已经有不同程度的修缮。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十分典型的三开间二层建筑。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马头墙呈弧形飞翘,与传统徽式建筑略有差异。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十字花窗四边有蝙蝠灰塑。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大门上开四角透窗,门当、户对和狗洞齐全。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这座采用内凹式大门。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这座灰塑硬山顶加券窗,有点中西结合的意思。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大概在村子西北,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大礼堂,已荒废。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同样荒废的,还有这样高大美观的马头墙...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街上存留不多的清代店铺,门上或门顶设有安全小门,主要为入夜后为买货之人提供递货服务,十分贴心;旁边小楼设有枪眼,安全很重要啊...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雀替雕刻熬鱼吐水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窗扇则雕刻双凤图案,都是寓意吉祥如意了。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巷口这座建筑檐角飞翘,灰塑精彩,原来是一家李姓祠堂。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灰塑图案有花卉、金鱼,脊角应为凤首。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外部山墙可以看出祠堂为两进。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看来这一段是旧时的主要商业街道。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重回祠堂,正面有八字照墙。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原来,此为石塘村贻德堂。
贻德堂,位于石塘村委火冲村小组。据石塘村《李氏族谱》记载,该祠堂建于清代,为石塘村李氏十七世祖所建。该堂两进三开间,砖木结构,坐东北向西南,面阔15.2米,进深25.6米,占地面积389平米。实际上感觉并没这么大,估计连照壁部分都算进去了。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贻德堂正面开三个门,中间大门两侧各开一竖窗;廊前设一对方石柱,四角凿除凹痕,下为八角形柱础,正面似有石刻楹联的痕迹;大梁上有精美木雕。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虽然破坏严重,还是可以看出大梁雕刻的是双龙戏珠,雀替则是蝙蝠衔钱。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梁头各雕刻龙头一个,栩栩如生。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风化严重的红砂岩鼓石。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大门为木质门框,设六边形户对四个;上悬“李氏宗祠”黑底金字木匾。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贻德堂前廊两侧还各设有一个券门,上面字匾分别刻“入孝”、“出悌”。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两侧小门为券门形式,上有精美彩绘。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门厅内设卷棚八卦藻井。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门厅内柱为砖砌,二进寝堂则采用四根石柱支撑。中间有方形天井,条石砌筑,四周留有排水沟。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门厅侧壁的壁画。此图加上“春风未知竹子意,宗求孝感冬笋出”的诗句,让人明白这是取自二十四孝故事里的“哭竹生笋”。讲的是三国时江夏人孟宗,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二进寝堂,前有拱形轩廊。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屋脊上是双龙,戏葫芦。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寝堂有柱联两幅。前柱联为:秀出青莲,百代辞源称尔雅;光生函谷,万年尉气起人伦。比较好理解了,讲的是李白和老子。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后柱联为:根生陇西,远祖盛唐帝业传后世;枝繁闽越,子孙蕃衍兆众冠中州。上联说的自然是李世民将李姓郡望统一为“陇西堂”了;下联则可以看出,石塘李氏应该是由福建迁来,所谓江西迁来的说法应该有误。福建上杭的李氏大宗祠,是李氏后裔为纪念入闽始祖李火德公建造。火德公也是两广、福建一带李氏共同的祖先。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寝堂中设神龛,供奉祖先牌位;上面为灰塑牌坊式门楼,字匾刻“贻德堂”三字。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出来继续。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转来转去,大约在村子北边,找到另一家李氏宗祠。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现在做“石塘月姐歌传承基地”。顺带介绍一下,月姐歌是石塘的传统民间艺术,用石塘古村特有的方言唱出,别有一番风味,已被列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当逢年过节,村民们舞起狮子,亮起嗓子唱采茶歌,穿起花衣唱大戏,扭起腰肢跳丰收舞,热闹非凡,同时传递出一份浓浓的喜悦与美满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原来这叫妥侑堂,坐西朝东,乃石塘李氏传至第十七世,李熙皞从三多堂分出,在其前方高门槛侧新建的一座祠堂,属于高门槛坊人的祠堂。

妥侑,劝酒的意思。语出《诗·小雅·楚茨》:“以妥以侑。传:“妥,安坐也:侑,劝也。后以“妥侑谓劝酒。龚自珍《最录南唐五百字》曰:“饮至妥侑,延进瞽朦。魏祝亭《两粤猺俗记》道:“以东则以七月望日,俾两髻男,三髻女,衣五彩裾,歌且舞以妥侑焉。”估计这位李熙皞喜欢喝酒。当然,石塘村的堆花米酒绝非浪得虚名啊...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泽被苍梧”门楼。估计以前是大户人家,现已残破不堪。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离高门槛妥侑堂不远,有石塘村著名的“三多昌杂货铺”。这里已经很接近石塘李氏的祖堂--三多堂了。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旁边的巷子进去,见到传说中的高门槛井。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高门槛井,得名于石塘古村的地标--高门槛。高门槛是一个门楼,有七个很高的台阶,由南边进入上三下四。是不是石塘人,只要说出高门槛有几个台阶,就立刻可以辨别,就如北京人知不知道天安门是一个道理。如今,高门槛已经不再,但建于该处的一口井却保留下来,就是眼前这口高门槛井,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的1382年,迄今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堪称石塘村的“祖井”。该井深三丈,井口直径一米多一点,上部以石块砌成井圈。此井最特别之处,是井底为一块天然石板;井水冬暖夏凉,甘甜可口,而且不枯不盈,常年保持固定水位。石塘米酒制作闻名,当从此井开始。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出来。巷子尽头是一座门楼建筑。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走近一看,门楼上居然写着“三多堂”!当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按记载,原来高门槛就在三多堂前面50米处。三多堂上面为悬山顶,以砖叠涩出檐;前面开一大门。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三多堂内部,十分简陋:后部两侧开券门,中间供奉有祖先牌位。

前面也说了,石塘村的祠堂,是由第十一世祖自性公法名季五郞)始有;至第十二世祖大用公,又在石塘村高门槛建三多堂。三多堂坐北朝南,名为三多,乃取意“子多、福多、寿多”也。旧时的石塘村,村民们要去最繁华热闹的三角街赶集,都会穿过三多堂,所以这也是一个交通要道,俗称“过路祠堂”。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三多堂后面,还有一座李氏祠堂,名为“奉先堂”,乃石塘李氏十七世李熙亮所建。该祠堂同样坐北朝南,是塘下、楼下坊人的祠堂。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这可是一对正宗的石鼓了。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小门楼。格局都被新建的房屋破坏了。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接着到了塘下小广场。这一带看来是堆花酒坊的集中地。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中西合璧的门楼。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酿造堆花酒,又怎么少得了清澈甘甜的井水?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再来一口井。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此井外形比较独特,有点接近于心形。而其名字就更特别了,竟然叫“嗡嗡井”!此井始建于明代,其井口虽小,井内却别有洞天,据说可以摆得下几围台,战时甚至可以充当防空洞!打水的时候,只要水桶靠上井台,便会发出“嗡嗡”之声,因而得名。可惜没有水桶,无法证实一番。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继续前行,就到了三角街一带。这也是石塘村昔日最繁华的所在。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古村堆花酒坊,广东非遗保护示范基地,乃石塘村堆花米酒技艺第六代传承人李玉粟所经营。李玉粟从19岁开始就跟随父亲学习制作酒饼和酿造堆花米酒,每一道工序都亲力亲为、并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改良。石塘堆花酒制作技艺向来是不外传的,仅以口传心授代代相承。特别是酒饼制作,据说需要多达20多种中药材才能完成。再加上优质独特的地下水源和传统酿造工艺,石塘堆花米酒素以色清、气香、味醇、质优远近闻名,也是石塘李氏发家致富的一大法宝。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三角街井,又称麻石井,位于三角街巷口处,始建于明代。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街上的百年理发店。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村子北边,是古民居比较集中的地方。由于旧时其门前皆以卵石铺成“五福临门”图案,故称五福临门民居。典型的石塘古民居,一般呈正方形,正房、厢房错落有致;设有照壁,门前地面以卵石铺“五福临门”图案;每一个房间、天井、厅堂,皆与走廊、巷道和楼梯联通。大门一般设在屋子左侧,名“裂廊阁”;厅前设天井,天井前有照壁,多绘有精美山水风景图案;厅堂两侧为厢房,面积较小,开窗也小,采光略为不足。房屋大都砖木结构,二层三开间,飞檐翘角,打磨整齐细致,给人一种古朴壮观之美感。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中西结合的青砖门坊。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这座拱门上有五角星的建筑,就是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石塘镇的办公地点。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文和老铺。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木雕精美的门楼。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往东行进。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又见一座门楼。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门楼外有一口古井,始建于明代,因其井圈为红砂岩筑成,故称“梅石井”。按介绍,此地名为大园坊。这也是石塘村比较有代表性的古井之一。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路边又是一口古井。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继续往东,在村子的东北角,见到石塘村现存最主要的门楼--接龙门。按照老牛估计,这才是昔日古村的主门楼之一,为一座两层门坊,上设更楼。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二层开有观察窗和斗形窗。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上面的题额表明,此门楼重建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远远望见一座小炮楼。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过街券门。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又见古井。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巷子里的李仲生故居。适才看到的小炮楼就在大门后。

李仲生(1911-1984年),仁化石塘村人,著名画家,抽象画派先驱,1948年去台湾。李仲生一生致力于现代美术创作和教育,培养了大量现代绘画人才。李仲生与另一位中山籍现代著名画家梁锡鸿是同学,当年是同时去日本深造的,不同的是最后两岸分隔,令人唏嘘。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李仲生故居往南,七拐八拐终于看到这座“西洋楼”。西洋楼主体高三层,上面还加建了一层小炮楼。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回程还见到一座土砖青砖混搭的小炮楼。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不死心的我,终于转到了李仲生故居炮楼后面,得以一窥全貌。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其实,在村子东北角还有一座小炮楼,就是之前在双峰寨碉楼上所拍到的这张图中所示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当时没有找到。当然,居高临下与身处其中又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了,要不怎么会有“站得高望得远”,或者“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说法呢...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回程中,村子东南边也见到一座更楼,可惜没有任何名字的标识。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石塘镇石塘古村--仁化访古(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