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国276 第六季落幕——周王朝寿终正寝,秦昭襄王的传奇人生划上句号

 光宇阵 2020-12-16

引言

维系800多年的周王朝就这样被秦国灭了,但周朝的分封制为中国之后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周礼为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奠定了基本的格局。

时隔五年,一个伟大的君主也彻底闭上了眼睛,不知闭眼前的那一瞬间是否觉得仍留有遗憾呢?

从秦孝公时代开始,每代君王都恪守着商鞅的治国理念,耕与战的军事化管理将秦国彻底打造成了一台战争机器,中央集权制初现雏形。

到秦昭襄王时代,标志着大秦帝国的彻底崛起,小伙伴们是否还记得那一个个帮秦昭襄王打拼江山的鲜活人物呢?

芈八子、魏冉、白起、范雎、王龁……来说说最让你印象深刻的人物吧!

正文

上次说到周赧王借钱出征,结果无功而返债台高筑。你欠债逃在高台上不等于你的钱就不用还了;收兵回来了不等于别人就此不了了之了。秦国人一看:哟…别人来打我就算了,我还有几分忌惮,你一个周天子跟孙子一样的还派兵来打我?想包围我们?之前还苦恼着没有借口把你给灭了,现在好了,周天子脑子进水了,先动手打人——配合默契,这一下轮到我还手了。

想想也是啊,周赧王那几手明显斗不过秦国人,秦国军队也不跟他废话直接派兵就端了他老窝了。周赧王一下傻眼了,不得不从债台上爬下来,选择了第二条道路——那就是举手投降。这一个曾经的天子被自己曾经的臣子捉拿归案,先被押往秦国的首都咸阳游街,之后被释放了。秦王觉得多少还应该给这个曾经的老大一点面子,就把他封在了梁城,把他手下的西周公也就是率领五千残兵去包围秦国人的那个大将,封给周赧王作为他的家臣。当然了,这个时候周赧王已经不能叫周赧王了,就跟一个大地主没有什么区别了。而周王室原先所属的三十六个城镇、三万多人通通并入秦国的版图,周王室就此寿终正寝,历经三十七王、享有天下八百六十七年正式结束。历史进入了秦纪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原来属于周王室统治下的三万子民据说不愿意接受秦王的暴政,一个不剩通通举家逃往东方去了。而周赧王这一位当了五十九年有名无实的窗边的天子,羞愧之余气病交加,在当年就死在了梁城。这样也好吧,他终于解脱了:离开了如火如荼的中原战场,撇下打得不可开交的战国七雄,满脸羞涩地跑到地下找自己的先祖们报到去了。

秦昭襄王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下定决心要把洛阳变成一座空城。于是周王室所有的宝贝通通被装箱运往咸阳城;周王室原先的一些大宗、小宗们通通被放逐,不管是从地图上还是从人们的记忆里,秦王终于把周王室所有的记忆彻底抹去了。

说到这里可能有细心的朋友会问到:“那九鼎呢?九鼎怎么样了?”没错,问得好!九鼎代表着天下。当初楚王问鼎就意味着他有称霸中原的野心,后来秦武王还专门跑到洛阳去为了把这鼎扛起来,一不小心没扛住,鼎掉下来砸坏了自己的腿,最后为了举重事业而不幸献身了。这九鼎这么有意义后来去哪儿了呢?不用说肯定也被秦王集体往家里运了,只不过有其中一个鼎在渡过泗水的时候掉到水里不知所踪了,确实是一大遗憾哪!

周赧王死了以后,周王室就可以算是彻底灭亡了,因为到他这儿就是最后一个有王的称号的了,所以后世的人们都把东周的灭亡定为公元前256年,秦王灭掉周赧王的这一年。但实际上周王室的气还没断,周赧王死了以后姬杰即位,这个时候已经不叫王了,叫靖公。这位大哥好像跟自己的前辈一样,能力不怎么样心头却非常高。

过了几年秦昭襄王去世了,他的儿子即位没多久也去世了。看准了这个机会,姬杰觉得这是周王室伟大复兴的绝好的机会,于是又暗流涌动动手动脚了。秦国那叫一个不高兴啊,谁动手也轮不到你动手啊!于是在公元前249年派出大名鼎鼎的吕不韦为将,三下五除二把这一帮人和洛阳城彻底解决了。到这儿,由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旦、姜子牙等等一代英杰开创的有着八百年赫赫历史的大周朝算是彻底断气——寿终正寝了。

周朝历经八百年留给我们的财富无以计数,无论是礼乐制度、宗教制度、政治制度;还有艺术、音乐、礼教、制作工艺等等,无论是从物质上还是精神上对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有着深远的影响。其中影响最为深刻的无疑就是“分封制”,分封制也就是封建制,这也是古汉语里“封建”这两个字的原始含义。

相传封建是从黄帝开始的,但是到了周朝的时候开始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并且完善了。最早这个词来自于《诗经·商颂·殷武》当中有一句:“命于下国,封建厥福。”根据《吕氏春秋》的记载:封建封建也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用大白话来说就是古代的帝王把爵位分给你的亲戚或功臣作为你的采邑,在这里建立一个邦国的意思。

到了周王朝这里,把封建制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给固定下来了。在封建制下国家的土地使用权不完全是周王室的,而是分别由获得封地的诸侯所拥有,他们拥有分封土地的所有的资源和收益,而只需要向周王室缴纳一定的进贡就可以尽到他们的义务了。在周王室鼎盛的时候,这种进贡无疑是非常厚重的,诸侯们战战兢兢、毕恭毕敬把自己土地上产出的东西相当一部分贡献给了周王室,但是到了后来周王室的权力日渐式微,这种进贡也就成了意思意思、表达表达而已了。这种状况其实在古代的欧洲也有,很像中世纪欧洲各个王国和罗马教廷的关系,拿到现在来说也是现代意义上联邦制的基础。

周王是共主性质的,而诸侯的土地理论上在死了以后是由周王室给收回重新分配的,但是在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这种做法完全被忽视了,诸侯的土地和权力一般是世袭下去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贵族体制了。封建制度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对中国社会、文化乃至于精神上的统治可谓是深入骨髓。

秦昭襄王灭掉了周朝,这一辈子的事儿也办得差不多了。他是一个伟大的君主,中国最后的统一其实有三分之二的功劳要靠他的。他在位五十六年,打败了南边的楚国、东边的齐国、北边的赵国这三大强国。原本这三个强国都对中原蠢蠢欲动,都有统一天下的实力,结果在秦昭襄王手里把他们彻底给打残了,使得最后的秦始皇统一天下易如反掌。

而事实上长平之战以后,如果秦昭襄王不听信谗言,一鼓作气在邯郸之战彻底灭掉赵国,那么历史怎么写还真不好说,谁都不能保证当时的秦国如果一鼓作气的话会不会就此统一华夏。当然这一切都只是假如了,历史已经写成了。

秦昭襄王晚年显然患上了急躁症,先是错过了围攻邯郸的最佳时机,接着又后悔了反过来再次围攻邯郸,这一回却是久攻不下。郑安平、王稽变节投敌,大将白起又消极怠工,使得秦王不能得志于邯郸,彻底失去了在有生之年并吞六国、统一天下的可能。这里秦昭襄王的恼怒是可想而知的,于是白起和范雎这两个重要的责任人最后都没能从秦王那里讨得好下场。可以想象当秦昭襄王举起屠刀杀掉自己往时的功臣——白起、范雎的时候一定是万念俱焚心潮澎湃的。就好比是一个破了产的公司老板一怒之下把自己公司所有的生产线砸个精光。

秦昭襄王是个法家的人物,他一辈子都在极力维护法令的尊严,赶走范雎、杀掉白起,这也体现了法家“功不覆过”的原则。什么叫“功不覆过”呢?“覆”就是“覆盖”的“覆”,简单来说就是功劳不能掩盖你的过错,不能将功抵罪。白起在秦国立下的大功无人能敌,最后在邯郸大战表现消极、违抗君命,秦昭襄王就依照法律放逐乃至于处死了他。如果真能将功抵罪的话,白起的功劳救他十次命都不止了,应当可以免死的,但秦国就不搞这种政策。同样的范雎为秦国立有翻天覆地的大功,但最后因为推荐了郑安平、王稽两件事情而最后被放逐、被杀,这就是功不覆过。

还有另外一个例子也体现了秦昭襄王维护法的尊严的决心。说是有一回秦昭襄王闹病了,又不是神仙吃五谷杂粮的不病不可能。但是他一病大伙就慌了,人民群众都非常惦记他,有一个居民小区在当时叫“里” ,“里外”的“里”,这里的居民就杀牛祭神了,说把牛杀了给神仙吃就可以为秦昭襄王祈福了。听说了这个消息秦王的臣子们纷纷到朝廷上祝贺说:“大王恭喜呀,您瞧瞧,百姓多么爱您哪,某某某某小区的居民为您杀牛祷告哪!”

秦昭襄王听了却一点没高兴,支撑着病体说:“嗯?岂有此理!这一帮人犯法了!按照秦律:牛,只有在腊月祭祀的时候才能杀。这是法令规定的,现在不是时候,杀什么牛啊!他们爱寡人不假,但是寡人因此就修改法律徇私于他们,那就是‘法不立’。有法不依,乱亡之道也!”

于是秦王按照法令下令惩罚了这里的“里正”。“里正”就是管理这个里的人,拿到现在来说相当于小区居委会的主任了。罚他什么呢?也没砍他的头,罚他自掏腰包为秦国军队贡献两套盔甲。由此可见秦国不但法令严密,执行起来也是一丝不苟的。我们现在说的“依法行政,执法必严”这个概念其实在两千年前秦昭襄王的时候就已经在实行了。

还有那么一次秦国爆发了大饥荒,这个饥荒闹得实在是厉害,以至于范雎都开始出傻主意了,他说:“大王…我们国家动物园——五苑里边的一些蔬菜、榛子、枣子、栗子足以救活民众,请您开放五苑任凭百姓来采摘吧!”但秦昭襄王听了,却摇摇头:“嗯…我们秦国以法家治国无功不赏,今天散发五苑的蔬果是无功与有功俱赏,这是乱法之道。法乱、国亡这样的事情怎么能做呢?我们宁可想别的办法。”一番话把范雎说得面红耳赤的,只能哼唧了几句黯然告退了。这件事情其实也说明了范雎对于秦国的法家国策没有充分把握,有点跟不上秦昭襄王的节奏了。

秦昭襄王刻苦实践着先贤商鞅的“以法制吏;以法治国;以法治民”的原则,用一丝不苟、毫不出入的法治而不是仁治来管理国家。就冲这一点——了不起!堪称一代伟人!

秦昭襄王五十六年,也就是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彻底闭上了眼睛。他在位五十六年,一生云雨江湖,打得六国元气大伤,很负责任地完成了历史赋予他的使命。假若上天再给秦昭襄王十年时间,秦国说不定就能提前完成统一大业了,然而历史不容假设,秦昭襄王只能满怀遗憾地把这个使命留给他的子孙们了。继承他王位的是赢柱,是为秦孝文王,可惜他的小体格儿比他老爹差远了,即位三个月就一命呜呼了。秦孝文王元年(公元前250年),秦孝文王的儿子异人即位,是为秦庄襄王。

在这里特别要提一提的是当秦昭襄王去世了以后,被秦国人屠杀了四十多万子民的赵孝成王不去哭周赧王的丧,却哭起秦昭襄王的丧来了。赵孝成王在赵国专门替秦昭襄王设立了灵堂,并隆重召开了追悼会,穿上最重的孝服亲往祭奠,就好像死了亲爹一样,真是令人慨叹哪!

文案初校:Gates

文案修订:榕榕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