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社区团购大火,但也别忘了O2O!

 新经销 2020-12-16
 
近段时间,社区团购很火。前两天还看到一份报告,《不做社区团购,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巨头》,似乎一夜之间社区团购就成了最大的风口。
 
相比之下,疫情期间与社区团购同样火热的另一条赛道,O2O到家,似乎在行业里沉寂下来,但这并不意味着品牌商可以忽视O2O渠道。
 
相比社区团购目前整体形势的不明朗,O2O其实已经形成一个规模化的赛道,成为线下商超重获增长、商品线上到线下分销的综合渠道。
 
来看几组数据,2020年初公开资料显示,美团月活跃人数2.9亿人次,年活跃商户580万,覆盖县市2800个,日订单量超1500万。
 
饿了么月活跃用户6000万,年活跃商户350万,覆盖县市2200个,日订单量超1500万。
 
这两组数据是以美团、饿了么为主的餐饮O2O平台的数据。站在订单量的角度,美团和饿了么的订单量,远超过当前社区团购平台订单量。
 
还有京东到家、淘鲜达等平台型O2O,以及大润发、永辉超市、苏宁家乐福等商超自营O2O,盒马鲜生、小象生鲜、超级物种等O+O新业态,每日优鲜、朴朴超市等代表的互联网自营型O2O等,近两年发展迅猛,增势明显。
 
图片来源:新经销咨询团队
 
O2O的高速发展,对品牌商来说,是一个触达更多生意的机会。新经销咨询团队的调研数据显示,快消品在O2O平台上的占比已经超过10%,并且增速超过130%。
 
通过一系列数据,我想,无论是从业者,还是品牌商,都应该明白,在本地化、互动化方面,O2O是大趋势。O2O能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不止于给生意带来增量,也能提供更多的场景营销以及激活新消费者的机会。
 
-01-
O2O平台带给品牌商的,不止于生意增量
 
从电商到如今的新零售,数字化在迅速改变消费者的购物习惯。过去,消费者在电商购物,送达时间需要3天左右,对于即时性需求较强的快消品而言,实体店是消费者更好的选择。
 
而O2O更是在电商的基础上,做到了即时性送达,目前主流的O2O平台,基本都能做到30分钟~1小时送达。相比于其他渠道,更有竞争力,能极大缩短消费者的购买路径和决策时间。
 


经过互联网的洗礼,以及疫情的催发,线上购物已经在消费者心理建立了认知,而O2O的快速应答,能更好满足消费者线上购物的需求。换句话说,O2O的发展,未来对于零售行业的改变一定是颠覆性的。
 
当前,不少品牌也逐渐认识到O2O的重要性,或成立专门的新零售部门,或挂在其他部门旗下,与O2O平台合作。但大多数品牌只是把O2O当成一个增量渠道,并没有真正发掘其内在潜力。
 
从品牌商的角度出发,O2O平台的价值远不止如此,它不仅是生意快速增量的渠道,更是一个绝佳的数字化全域营销平台。
 
传统的营销费用投放,结果很难量化。比如在综艺节目投了300万广告,有多少人看,有多少人购买,有多少人传播,是很难看到数据反馈的。线下渠道的费用投放也是如此,品牌商投入陈列费用、堆头费用、促销费用,费用的转化率多少,效果如何,都是无法评估的。
 
商品的最终流向是消费者,营销活动一定是要基于消费者维度去做,效果才会最好。相比之下,O2O上投入广告费用,能更准确及时得到数据反馈。
 
O2O能提供从交易开始到结束整个链路的完整数据,通过这种完整的数据链条,品牌商能获取传统渠道无法看到的触点,以及可优化的环节。
 
比如品牌在O2O平台投放CPC广告,可以通过点击量将结果量化,品牌花了多少钱,有多少用户看到,促成了多少交易和销量,都能及时得到数据反馈。当然,数据的价值不局限于结果的反馈,品牌与平台合作过程中,可将数据沉淀下来,进行长期追踪。
 

有了这些数据,品牌商可以知道用户是谁,用户对产品的态度,以及用户的复购率,清晰地描绘出用户画像,从而精准制定消费者决策。比如可口可乐推出一款新品,通过O2O平台数据及时反馈,精准描绘出用户画像,走到线下更为容易。
 
如果是饿了么或者京东到家,品牌商还能产生更深度的链接,通过数据回流,转化到淘宝京东,作进一步运营。
 
举个例子,消费者在饿了么平台购买一件日化产品,品牌商是可以知道产品是在哪家店,哪个用户,以怎样的营销方式,购买的单品。这些用户的标签,在阿里生态中进行碰撞,用户群体的特征差异,线上线下消费行为差异,以及关联度,一清二楚。
 
品牌商对用户画像有了深入了解之后,提供的服务与产品势必更加贴合不同层级客户的需求,能够实现“1+1>2”的效果。
 
从这一点看,O2O类似于电商平台,有极大的品牌营销价值。所以对品牌商来说,不仅能带来增量,还能作为品牌的的数字化全域营销平台。
 
-02-
卖货渠道VS营销阵地,O2O更倾向谁?
 
之前,与一位O2O从业者交流,他提到一种趋势,美团、饿了么等O2O平台,更愿意将自己定义成一个LBS的交易平台。通俗来定义,是基于位置定位的数字化营销交易平台,卖货是初级形态,营销+卖货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作为一个交易场所,平台迫切需要的是品类丰富化,餐饮类产品只是一个市场的切入点,未来需要更多与用户集成需求关联强的零售商品进入,去促进平台的进一步发展。
 
从品牌商的角度,其终极目标是从同类型的品牌商或者竞争者手中抢来客户,而O2O平台本身巨大流量。
 
两者的需求碰撞,便是星火燎原。那么品牌商如何O2O平台合作,才能将这个渠道做好,既可以卖货,又能做数字化营销。
 
主要有两个维度,一是建立认知,O2O与现有的渠道角色是不冲突的,要平等对待。尤其是KA渠道,就目前而言,在平台上,货还是大卖场在销售,并没有出现窜货。O2O平台是起到促进交易的作用,让交易本身更快,更方便。
 
举个例子,饿了么在与品牌合作后,会投放楼宇广告,上面会有平台二维码,用户扫码后,能直接进入相应会场,让用户能在不同场景下,更快形成交易,并能快速送达。


二是资源激活,品牌商要把平台商释放的流量和资源在区域市场中激活和利用。激活关键就在于资源的精准投放,品牌商基于数据画像,建立用户模型,做好品牌数据分析,预测市场,以及对消费者行为和心理分析,做精准的优惠券投放,更具价值。
 
前段时间,可口可乐与美团战略合作,就是一个非常经典的资源合作案例。可口可乐与美团美食频道进行强绑定,基于数据分析,定向派发4.58亿张专属优惠券,总曝光量21亿次,核销超1000万张优惠券。既获得了销量,又实现了快速与上万家商户有效匹配精准互联。
 
当然,仅做到资源精准投放是远远不够的,对于线上运营而言,资源本身就是商品货币化的体现。品牌商既然和O2O合作,就必须做好资源的共享,实现商品货币的完美流通。
 
比如IP的使用,一些知名品快消品牌,都会打造专属IP,明星代言、跨界联名等等,但这些平台是不具有使用权的。品牌商一旦决定和O2O平台合作,这些资源都可以共享。平台使用品牌商IP,打造品牌的的活动会场,既能快速吸引平台的流量,品牌IP自带的流量也随之而来,快速吸引消费者注意力。
 
除此之外,品牌商还可以通过其他传播渠道,去激活与平台的联合活动,比如微博上KOL推广,官方微信公众号、微信区宣传,去推广品牌和平台的联合活动,实现合作的高效化。
 
-03-
品牌商与平台合作,需要注意什么?
 
O2O作为未来零售业态发展的一个方向,品牌商要面临是竞争的升级。目前来看,O2O的格局还是一场持久战,在这场持久的较量中,品牌商在与O2O平台的合作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去打造品牌的壁垒?
 
第一,品牌商不能将O2O作为一个传统流通渠道看待,O2O本质是一盘电商的生意,每一个O2O平台天然的优势都是可以带来全场景的营销触达数据。
 
与传统线下渠道相比,O2O渠道消费者发生购买转化的触点来自于线上,意味着线上丰富全面的用户画像和交易转化数据,能为线下渠道带来更为精准的参考依据。
 
第二,数据的价值,不是短期变现,而是立足品牌长远发展。尤其对快消品而言,数据对CRM极为重要,经营数据,本质上就是经营用户,挖掘增量。
 
在与O2O平台从业者交流过程中,发现一个问题,一些品牌商对于数据的重视程度不高,对数据的应用停留在对账清楚、投入费用的核销、优惠券的使用等简单信息。
 
品牌商要明白一点,消费者在完成消费后,决定其满意程度的因素源自消费预期,达到预期,消费者满意才会产生复购行为。 
 
而消费预期,品牌商基于O2O平台的数据,是可以描绘出来的。某种意义上说,消费者预期是品牌商是可以通过平台主动给到的。
 
这就要求品牌商对于平台数据的重视,比如客单价、用户分布、费用投入产出分析、用户消费数据等,平台方其实是有能力做到的,并且对品牌未来的发展有长远的帮助。
 
第三,是站在餐饮的角度来看,O2O和餐饮行业是共生的。酒水饮料品牌实际上也在很多的餐饮门店售卖,甚至餐饮的销量数倍于零售的销量。对应的,品牌商如果能把营销资源转移,无论是优惠券,还是满减促销,都会有更大的人群和受众,销量增长更快。
 
站在商超的角度,在O2O平台上消费者更愿意选择商超购买,相比便利店和中小超市,种类齐全,价格便宜。从这个层面看,品牌商在做O2O时,是需要KA渠道配合,做好资源最大化利用。
 
写到最后:
 
坦率地说,现在线上线下消费的用户重合度已经越来越高,用户以多种身份存在于平台和线下门店的情况越来越普遍。但品牌与消费者之间是存在唯一匹配性的,无论用户在哪里购买,以什么形式购买,对品牌来说都是同一用户。
 
因此,对品牌商来说,建立与用户强关联性的匹配,显得尤为重要。而用户对O2O的高频次使用,对品牌商来说,正是打造强关联性壁垒的机会,必须认真对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