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康熙帝:“灾患如此,皆因人事不修”,黄河水灾之后的官场现形记

 杨角风发作 2020-12-17

憋在家里没事,再次重温了一遍历史正剧《雍正王朝》和《大明王朝1566》,越看感触越深。

本篇先给大家赏析一下《雍正王朝》开篇围绕黄河水灾之后的众生相,下一篇再给大家盘点一下《大明王朝1566》中毁堤淹田之后的众生相。希望对大家现在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有所启发与帮助。

《雍正王朝》这部剧至今已有20年,之所以杨角风认为经典,当然不是为清朝摇旗呐喊,也不是刻意去洗白谁谁。而是我们能从中学到知识,且贴合实际,如果再能灵活运用,这才是这部神剧存在的意义。

一、弘敷五典,无轻民事惟难

康熙四十六年,黄河暴涨,河堤决口,百万灾民被迫离开家园,流离失所,死伤无数。

这种情况下,康熙帝忧虑万分,召集众臣开会,而一直在监国,也就是实际的朝廷执行者太子胤礽,却还在跟郑春华鬼混。

康熙帝作为大清实际统治者,经历了前期擒鳌拜、削三藩、战俄国、收台湾之后,朝政有些倦怠。加上他向来以“仁义”著称,你好我好大家好,动不动就南巡,也导致清朝出现了很多问题。

但此时,外面雷雨交加,闪电不断,底下跪了一地的大臣,自己盯着一副对联发呆:

“表正万邦,慎厥身修思永;弘敷五典,无轻民事惟难。”

其实这则对联是从两个方面讲的,一是自身来讲,要行得正,走得直,修炼自身。另一方面则是对臣民来讲,要切实体会到民众的艰难,能设身处地去思考。

对于康熙帝来讲,他已经不是具体的个人了,而是一种威慑力。他是最终决断者,但并不是执行者,赈灾需要的是执行者,我们再来看看这些皇子又是什么格局?

当众人在等着上面的指示时,有两个人不在现场,一个是监国的太子胤礽,一个是做事的老四胤禛:

“太子呢?四阿哥呢?”

说这句话的时候,其他皇子是互相观望了一眼,包括后来太子胤礽出丑,老九和老十都是坏笑。就代表,即使在大灾面前,大清国的这些当权者有的在落井下石,有的在观望,有的在看笑话。

二、不在人事,纯属天灾

太子胤礽是监国者,是实际政策决断者,但是百姓疾苦,他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更没有什么应对之策。

所以被康熙帝询问有没有应对之策时,他仅能凭印象讲要赈灾,要修河堤,再问怎么赈灾,怎么修河堤时,就只会拍马屁了:

“皇阿玛英明睿断,自有主张!”

这就是太子胤礽的格局,也代表大清朝的部分官员,掌握着权力,却只会听天由命。平时歌舞升平,但凡遇到点灾难,能装不知道就装不知道,真被问责了,只会一股脑往上推,听指挥。

之所以能做太子,全赖运气,谁让他会投胎呢,谁让他能讨好上面呢?其做事的标准就是,尽量不做事,不做事就不会犯错,不会犯错,至少不会让皇上训责。

随后便是老八胤禩登台讲话,这类官员,同样只会拍马屁,而且会颠倒黑白,混淆视听,麻痹上级,危害更大:

“可自皇阿玛当国以来,殚精竭虑,倾力治河,百姓不受黄患之苦达三十年之久。遍览古册,古来治理黄河者,不但未有如皇阿玛之功,亦未有皇阿玛之诚,此次黄患突发,不在人事,纯属天灾!”

老八胤禩,最坏了,灾难未经调查,他就先给定性了,目的是降低这些当权者的愧疚感,但结果只会让百姓更加困苦。

大清国的这类官员,只会推卸责任,发生问题,先把能决定自己生死的上级哄好,随后把责任推到不可抗拒的力量上,以此逃避。

三、越俎代庖

康熙帝听完老八胤禩的话,若有所思,证明什么,证明他接受了这种说法,进行自我麻痹。但是群臣中,也有真心办事的,比如老十三胤祥,他就站出来揭穿了这种谣言:

“八哥,不要忘了,康熙四十三年,黄河也发了一次大水!”

老十三胤祥属于海瑞式的人物,发现不满的事情敢于发言,但是挑问题容易,解决问题上,他并没有具体的举措。也代表大清国有一批官员,也能发现问题,也够正直,一方面权力有限,另一方面能力不足,并无法解决问题。

而老八胤禩逃避归逃避,该做的事情还是会做的,但是属于经验主义者,一旦遇到不同的状况,还按照常规方法赈灾,只会事倍功半。

他出的主意,一是马上从受灾的临近省份调粮过去,二是马上从户部拨款去赈灾。至于他是在忽悠康熙帝,想敷衍过去,还是真的没有去调查,不得而知。但比太子胤礽没有方案来讲,他好歹提出了一种方案。

这时候老四胤禛登场了,这场黄河水灾,谁都知道,但是真正去调查后续补救措施的,只有老四胤禛一个。

两个人跪在正中,老八胤禩的鞋底是干的,老四胤禛的鞋底是湿的,一个对比,就分出了空想家跟实干家的区别。

他先是推翻了老八胤禩的方案,一是临近省无粮可调,二是国库已经无钱拨款。即使这样,还是受到了老十的抨击,理由是他越俎代庖了,这种内斗其实时刻都在发生。

还好老四胤禛足够聪明,给圆了过去,等他把调查说出来后,众人才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四、灾患如此,皆因人事不修

大清国的很多官员,就是这样隐瞒的,老八胤禩掌管户部,不会不清楚户部什么状况。

等到所有的问题包不住了,索性一股脑抛给皇上,让他去解决吧!

还好,老四胤禛提出了解决之法,一是剩下多少库银,只留一点,其余都去赈灾。第二才是最重要的,要派一个钦差去主导赈灾,他要有足够的权力,且有必胜的决心,和赈灾的经验。

随后康熙帝说了一句:

“灾患如此,皆因人事不修,人事不修,上天才降下灾祸。宗室与国同体,这水今天淹的是百姓,如果我们不能好好感知天意,这水明天淹的就会是这座紫禁城!”

康熙帝说出了问题的真谛,一方面这场黄河水灾是可以预见的。别忘了三年前,也就是康熙四十三年刚刚发过一次大水,还拨了那么多银子,三年内发生两次决口,能说是天灾?

其次,国库是国之根本,亏空成这个样子,还互相隐瞒,真遇到问题了,救灾都救不了。而且这么多皇子,这个多大臣,要么冷眼旁观,要么公然内讧,要么空谈误国,要么溜须拍马,真正能解决问题的,没有几个。

要知道,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如果不去感知百姓疾苦,不久的将来,百姓就会跑到紫禁城来,让你亲身感受。

五、这上百万的灾民过冬怎么办?

揭露真相,本应是好事,而当权者太子胤礽却在讽刺老四胤禛:

“还有人呐,背着我向皇阿玛请功!”

除此之外,他更担心的是自己的位置能不能保住,反而劝愿意为民办事的人,不要去办事。

而老四胤禛和老十三胤祥还是去了前线赈灾,我们再来看地方上的众生相:

有一心不配合赈灾却想着怎么给老九胤禟送银子的江南巡盐道任伯安等人,有趁着闹灾大肆强买民女的扬州知府车铭,还有为大阿哥献殷勤要招待大福晋嫡亲侄子的池州知府李淦,还有一心想做事却被车铭撤职的原扬州知县田文镜……

而老四胤禛和老十三胤祥专门挑水路,选择能见到百姓疾苦的路线前往,而不是选择大路,走走过场。他们在前线热火朝天的干的同时,我们再看看京城内的其他阿哥在干嘛?

他们在吃着冰镇西瓜,想的却不是赈灾的事,而是想的怎么让他们失败,首先发话的就是老十:

“只要您能有句话,给他去个信,让他死抗,看老四老十三他们能怎么样?”

这就是老十的政治觉悟,他能想到的就是捣乱,至于后果会怎样,不清楚,总之捣乱就行了。而老九胤禟,却看到了另外一层深意,他想到的是政治前途:

“损失点银子倒是小事……一方面办事又屡屡得手,皇阿玛心里会怎么想?难道怎么这一伙全成了酒囊饭袋?”

这类人是清朝的大财团,有的是钱,也不在乎钱,只在乎自己的前途会不会受到影响。而老八胤禩一直占据着“贤”字,明面上则必须表现出一副关心百姓的嘴脸:

“这上百万的灾民过冬怎么办?”

当然,他也仅仅是说说罢了……

所以,《雍正王朝》开篇就告诉了我们,大清朝的老百姓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当权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