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不愿分享怎么办?家长来做做这道选择题 | 微言夜读·亲子

 昵称QvKmxOqV 2020-12-17

小/案/例

萌萌今年3岁半,9月份刚上幼儿园。萌萌妈妈听老师说孩子入园两个月以来,一直表现不错,得了好多小红花,妈妈给孩子买了喜欢的玩具自行车作为奖励。

上周末,萌萌在小区骑自行车玩耍时,被隔壁单元的小妹妹看到,哭着吵着非要骑。可是萌萌却不太乐意。妈妈见状,劝女儿把自行车给小妹妹玩一会儿,好说歹说,孩子都不同意,最后妈妈言辞激烈了些,萌萌还委屈哭了……

这位妈妈挺困惑:引导孩子去分享玩具,这种教育理念没有错啊,但是没能成功说服女儿不说,最后还闹得挺不愉快。

假设你是萌萌的妈妈

遇到这种情况

你会怎么做呢

一起做做这道选择题

A.耐心劝说萌萌不要小气,妹妹还小,要让着点,乐于分享才能交到更多朋友。

B.万事以和为贵,尽量避免冲突,必要时哄骗或利用家长权威强制萌萌和小妹妹分享。

C.一切以萌萌的想法为主,坚定地支持她,她说什么就是什么,不愿意就是不愿意。

D.在尊重萌萌意见的基础上,潜移默化地引导她分享,让她体会到分享的满足和快乐。

选择A的家长:

期望孩子拥有礼貌谦让、大方得体的优质品格,自然值得肯定。但换位思考下,倘若有人一直劝说我们把自己的房子、车子分给别人,你肯定会认为这人是个疯子。

因为对于萌萌来说,小玩具车有多重要,大人可能无法体会,会认为,不就个玩具车嘛,有啥不能一起玩的。在这种情况下,单纯劝说萌萌“你要大方谦让”“你要让着妹妹啊”,比起分享教育,更像是一场“道德绑架孩子感受不到丝毫快乐和善意,一切只为取悦家长。

研究表明,孩子分享行为的发展,是有一个发展阶段的。个体的“自我意识”在3岁左右开始萌芽,物权意识随之显现。此时的他们没有“分享”的概念,行为也比较“自私”,认为什么好东西都是“我的”。

直到4岁左右,他们才开始逐步理解他人的感受和想法,分享观念初步形成。被“要求谦让”的萌萌会认为,别人要抢我心爱的自行车,妈妈不帮我就算了,还说我自私小气,这真可怕!类似场景多次上演,很容易在孩子的幼小心灵上留下伤疤。

选择B的家长:

可以说是息事宁人型家长。做事奉行“万事以和为贵”“别打架”“别惹事”是他们的口头禅,他们不单自己这么说、这么做,还会从小就给孩子灌输这种观念。尤其是在孩子们发生争抢行为的时候。

有些家长生活中习惯扮演老好人的角色,害怕与人发生冲突,或者担心孩子变自私,会哄骗孩子分享“这个就给妹妹吧,妈妈明天给你买新的”“你就给她玩一下,又不会怎样”。甚至倚仗家长的权威强迫孩子:“你怎么不听话!我说了给妹妹玩一会!”以家长权威强制孩子分享,极易给孩子造成童年阴影。

择C的家长:

乐于尊重孩子意愿,把决定权交给孩子,给予孩子很多安全感。这点值得点个赞。但是这类家长,搞不好就走向“放纵溺爱”的极端。

一味支持,一切以孩子意愿为主,极易走进过分溺爱的误区,令孩子“熊化”。轻易满足各种需求,久而久之,孩子会认为这是理所当然,不愿分享,不懂珍惜。分享行为的本质是一种亲社会行为,这对培养孩子的社会信任感、建立良好的玩伴关系、形成健全的个性基础,具有重要作用。

尤其像萌萌这样的独生子女,如果家长不注意培养孩子的亲社会行为,一不小心就会变得过分自我中心,长成一个“横行霸道”“唯我独尊”的孩子。这就从“过度控制”的教养极端,走到了对立面“过度溺爱”的教养极端。也是不可取的。

选择D的家长:

在尊重孩子意见的基础上,耐心引导,让孩子体会分享的乐趣,从而主动分享、乐于分享,才是正确做法。比如,妈妈可以跟萌萌商量:“上次有小弟弟跟你分享了他的小汽车,你是不是玩得很开心呀。你是不是希望小妹妹也可以这么开心?而且你们还可以一起玩,对不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