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贝伐单抗与脑转移

 华哥论事 2020-12-17

肉瘤脑转移,成熟的办法是 伽玛刀无创烧掉关键占位,解除危险后,PD1联合靶向增敏,对化疗敏感的类型,当然是术后化疗。

寻找肉瘤的治疗出路,需要研究大癌种。肉瘤的脑转移,几乎无人直接研究。

而所有的大癌种中,肺癌的脑转移,最为常见,研究得最为深入,药物最多。 

只能学习和思考 肺癌脑转移的治疗思路 借鉴肺癌脑转移的药物和方法。  

驱动阳性的(EGFR)肺腺癌中,对脑转移患者,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对比试验:

第一组,只吃EGFR靶向药(一代靶),
第二组,全脑放疗,
第三组,立体定向放疗(比如伽玛刀 射波刀这类)。

三组PK后,得出了肺癌界现在都知道的结论:

寡转移(脑转移灶是孤立比较少)的患者,立体定向放疗后,生存获益最好。

多发脑转移的患者,一代靶厄洛替尼组和全脑放疗组,效果差不多。

后面,埃克替尼问世后,入脑能力超强,再拿它与全脑放疗PK一次,埃克胜出。

再再后面,入脑能力更强的靶向药,一个个出来了,全脑放疗的标准治疗模式地位不保。

脑转移,总会让人想到贝伐单抗。

肉瘤患者做过脑部伽玛刀后,会水肿(脑结节被高能量灼烧过后,引来积水现象,想想高温烫伤),术后会用到甘露醇来脱水,消除脑水肿。

可总有人甘露醇打到拉稀,仍然消除不了脑水肿,这时,贝伐单抗一用上,水肿立即很快消除。

这是为什么呢?

贝伐单抗,是一个抗血管生成的靶向药,阻断供应肿瘤细胞的营养系统的生成,让癌细胞饥饿而亡。

同时,贝伐单抗也可以一定程度让肿瘤血管正常化,让药物以及免疫细胞更好地进入肿瘤组织,因此也有一定的抗癌免疫效果。

EGFR肺癌中,还发现:EGFR靶向药和贝伐单抗联合使用,能发挥协同作用,效果更好。这在多个临床试验中得到验证:

NEJ026是一个三期临床试验,入组了224名患者,一组接受单药特罗凯治疗,一组接受特罗凯+贝伐治疗。

结果显示:贝伐单抗的加入明显延长了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16.9个月 vs 13.3个月),疾病进展的风险降低了40%

中国版的三期临床试验数据,CTONG 1509:今年的欧洲临床肿瘤学大会上,周清教授公布了中国版的三期临床试验数据:

相比于单药特罗凯单药,贝伐单抗的加入,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延长了6.7个月(从11.3个月延长到了18.0个月),而且对19缺失、L858R两种最常见的突变类型均有获益,疾病进展风险下降55%。

这些也好理解:双靶联合,抗血管类靶向药,联合针对基因突变的抑制剂类靶向药,比单用靶向药,耐药前时间更长,缩瘤效果更明显。这在肉瘤实战中,已是常识,在肺癌中,有这现象,只是没人这样总结而已。


要强调的是,这项中国人主导的研究,发现了亮点:有脑转移的病人,加贝伐组,比不加组,有很大的获益,国家药监局初步认可了这项研究。

无独有偶,上海肺科医院的周彩存教授,在欧洲肿瘤学杂志上,公布了一项回顾性研究的结果。208名EGFR突变且合并多发脑转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成2组,一组149人接受的是EGFR靶向药单药,另一组59接受的是EGFR抑制剂联合贝伐单抗。

结果显示:

贝伐单抗的加入,提高了脑转移的缓解率,从41.6%提高到了66.1%;

延长了脑转移的控制时间,从8.2个月延长到了14.0个月;
同时也能延长患者的总生存时间,从21.7个月延长到了29.6个月。

以前总说,肺癌怕脑转移,脑转移了就快挂了,现在好了,脑转移了,仍然有近30个月。

贝伐单抗与肺癌的脑转移如此神秘,那么,肉瘤的脑转移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