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云南省博物馆藏石寨山出土金器

 skysun000001 2020-12-17

2021年全年杂志订阅  

博物精华

浅谈云南省博物馆藏石寨山出土金器



王丽明


云南省博物馆藏石寨山金器2000余件,生动反映了当时金器的工艺特征和时代特色。细观各类装饰品,可以肯定的有金臂甲及装饰于“铜铁剑”的“金壳”(即成组的或单独的剑鞘金饰片)、金钏、金镯、金发簪、金发钗(金发针)等首饰品。数目巨大的金珠、片、扣,或为墓主人身穿敛服上的装饰品,或为“珠襦玉柙”之“珠襦”上的饰品。以下介绍馆藏石寨山金器的首饰类金器:

首饰
秦汉时期的人们无论男女都结发髻。一般为了使发髻不致松散,故以插簪或钗固定发髻。簪为单股铤,钗则双股铤,有的铤数还超过三股,又称多铤钗。由滇国特有的青铜贮贝器盖上的人物形象可看到无论男女都结发髻,由此使用发簪和发钗,也就合情合理。

1.金簪、金发针、金夹
金簪,石M3、M12出土,通长16.6厘米。为极薄的条形金片剪成,顶端为椭圆弧状,至底端如剑尖峰状。
金钗(金发针),石M1、M12、M13都有出土,其中M12出土的1组8件,长10~21.7厘米。由细圆柱状金丝曲折成“n”形,金丝细柱径小于0.2厘米,细如现代织毛线的针。
金夹,石M1、M3、M13各出土1件,根据造型推测可能是一种发饰品,由錾刻对称圆圈纹的长条形金片对折呈束腰长方形夹,正面两两对称4个圆圈纹中心处开孔,孔径0.2厘米,顶端也有两个孔径0.2厘米的圆孔,可与金簪、金钗配合使用,以固定发髻和系挂饰品。

2.金钏
手鐲,亦称“钏”“臂环”“手环”,是一种用来装饰手腕的饰品。从滇青铜贮贝器上塑人物形象以及出土的镯钏情况看,滇人手臂至腕上的钏镯配搭很随意,常双腕不同饰。可单支手腕佩戴4~5个钏加一个宽边镯(有领玉璧形镯),另一腕无饰;可双腕同时佩戴4~5个钏加一个宽边镯;也可一腕戴4~5个钏加一个宽边镯,另一腕则仅有一镯。主要使用的是鸡骨白玉镯 钏(旋纹玉镯),也可见到镶松石铜钏 玉镯,而金钏 玉镯也少量出土。石M1出土金钏30支,有领玉璧形镯5支。馆藏石寨山出土金器中有石M1、M11、M12、M20、M23出土的金钏,镯面多数素面无纹,部分镯面有一些简单的纹饰。纹饰有卷云纹和圆点纹等。石M1出土金钏,通高1.5、口径6.5~8厘米,略有差异,镯面錾刻卷云纹饰,好似一个个如意头。据发掘古滇国墓地几大墓群统计,石寨山一号墓属出土黄金制品较多的墓之一,而出土如此多的金钏在石寨山墓中仅此一例,也可证实司马迁所记“靡莫之属君长以什数,滇最大”的地区社会发展状况。

服饰或珠被上的金珠、金片饰和金扣
 石寨山古滇国王族及贵族墓葬群出土的金质饰品非常丰富,根据发掘报告以及馆藏石寨山出土金器的登记目录可以看到,金质的珠子大宗的有不同尺寸枣核形管珠、细小算珠形珠、宝相花纹瓶形管珠、葫芦形双蛇首纹扁管珠、葫芦形管珠,还有四照花形片(原报告称梅花形片)、大小神兽形(含马形、龙形等)金片、菱方形片、条形片、水滴形叶片饰等,以及甲虫形扣(蝉形扣)、圆泡形扣,另外有少量金丝旋纹“S”牌、镶有绿松石的钺形金牌或铜牌等饰品。根据形制按珠管、扣、片分述如下:
1.金珠管

(1)形如枣核的金管珠
 1串30粒,石M13出土,珠长1.7厘米,为枣核状管珠,用薄金片剪成合适的条片,锻打卷曲成形。

(2)形如火麻籽的小金珠
 1串91粒,石M1出土,珠长0.5、径0.3厘米,为扁平圆珠状,大小形如火麻籽,中空,大小均匀,用细绳穿系成串。

(3)葫芦形扁管珠
石M1、M4、M6、M10、M18都有出土,多寡不一,其中石M18出土最多。葫芦形珠作扁圆和方圆两种,有单泡葫芦形、双泡葫芦形两形,单泡形管珠似两头有口的圆瓶形珠,珠面有模印连珠纹围绕的太阳纹饰;双泡形有如两个相联的葫芦而得名,扁管珠表面饰模印纹饰有双钩心形纹和卷云如意头形纹等图案。石M18出土双葫芦形卷云纹扁管珠17粒,珠长2.7、宽径1.5厘米,为双泡葫芦形扁管珠,中空可供串联,金珠的表面模印两两反向的卷云如意头纹图案。

2.金饰片

(1)四照花(梅花)形金片
正方形金片,由五个錾刻太阳纹的圆泡相联呈四瓣花状,略似柿蒂,是石寨山出土的常见金饰片,原报告称梅花形金片,因与梅花花瓣数目不符,植被花种中只有四照花是四瓣花瓣,因而命名四照花形金片饰。花形片花瓣之间有可供穿联或缝缀的两个或四个小孔。石M10出土的四照花形金饰片22枚,大小不一,最大2.5×2.5厘米,最小1.5×1.5厘米。

(2)神兽形金片饰
神兽形金饰片,是如同金剑鞘饰同等重要的金饰品,M3、M6、M10、M13等墓都有出土,大小不一,成对出现。原报告称与玛瑙、绿松石珠扣饰品同出一处,推测可能是“珠襦”上的饰品。整体长方形,多数透雕、模印和錾刻有鼻有眼的龙头,形体似作俯卧状的马,身后却有上卷的犬尾。石M6出土的神兽形金片饰形体最大,有6件,均长10.5、宽6.6厘米,为镂空雕的神兽,形如匍匐状的龙犄角张扬,昂首喷吐如烈焰状的蛇信,锋利的虎爪向前伸出,犬尾上卷,蓄势待发,随时准备投入战斗……头端犄角处和尾端均有可供穿系的小圆孔,可以与珠子串联,也可缝缀在敛服之上。

(3)窄条形片、菱方形片、素面水滴形圆叶片饰等
窄条形片一般在石寨山出金饰品的墓中都有出土,有的墓出土多达数百片,窄条形片长2.5、宽0.5厘米,压饰连珠纹4~6个;菱方形金片256片,石M13出土,长1.8、宽1.2厘米,其面规则成行錾刻连珠纹,边沿一周极小的穿孔供缝缀之用。水滴形圆叶片,出土数量不多,M6出土3片,M19出土28片,金片极薄,素面,其形略近椭圆,上端有一穿孔可以供系挂之用,大的直径2.6厘米,小的直径2.2厘米;此外,还有角形、Z字形等一些形状各异的金片饰,其上均錾刻连珠纹饰,应是缝缀在敛服之上的。这是古滇人装饰的一种独特手段,就如同使用美丽的绿松石、玛瑙、玉石一样,以显现光亮醒目、精彩纷呈的华丽之装。

(4)镶松石盾形金牌、金丝编“S”云形牌等
馆藏镶松石钺形金牌,只有1件,出土于石M13,长8.5、宽7.8厘米,正面有细小的松石圆片镶嵌。金丝编“S”云形牌3件,出土于石M10,均长3.5、宽1.7厘米,用细如毛线的金丝盘旋回绕呈“S”形云纹。这两类金饰品的出土极少,就其用途、使用方式至今不明,有待继续探索。

3.金扣

(1)甲虫形(蝉形)金扣
甲虫形金扣,原报告称蝉形扣,石M1、M6、M13、M18、M20都有出土,多寡不一,估计为服饰或珠被上用的一种有特殊寓意的扣子,石M1出土最多,68粒,呈椭圆形,半球状,长径0.7厘米,短径0.6厘米,扣正面錾刻出甲虫的双眼、双翅,呈卧姿状。扣的背面有一横档,可供串联缝缀之用,说明此扣可能是敛服上或珠被上的装饰品。

(2)圆泡形金扣
M1、6、13、19、20都有出土,呈圆泡形,半球状,扣正面多数錾刻太阳纹,部分略似乳突玛瑙扣,素面无纹,扣背面有一横梁,可供串联缝缀之用,说明此扣也是敛服上或珠被上的装饰品。图片上的圆泡形金扣,石M13出土,11粒,扣径1.5厘米。


《收藏家》

2021年全年杂志订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