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拉松跑得越多越好?谁告诉你的??

 跑步学院 2020-12-17

刚刚结束的东京马拉松虽然充满了变数,但也就此正式拉开了2019马拉松跑季的大幕。

不知道今年的你都立下了哪些跑马目标呢?

刷新PB?完成首马?参加六大满贯?多跑几场马拉松…

对于很多「老马」来说,想必已经参加了不少的马拉松了吧,厦马、港马……还有马上就要来临的无锡马拉松以及徐州国际马拉松赛。

徐州国际马拉松赛还承载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那就是为2019年的世界田径锦标赛挑选队员。这次选拔赛田协全面放开门槛,面向社会公开报名,体制内,体制外,大众选手可以同场竞技,前三名就能加入集训队。

有着「体制外一哥」的李子成,曾经在采访中提到过,他在为了2019年世锦赛,2020年东京奥运会做准备。

显然,这是属于他的机会。

不过如果李子成真的决定为梦想而战的话,他应该会损失不少的金钱,作为体质外的选手,李子成需要不断的参加赛事来养活自己。

2013年全运会后从专业队退役的李子成每年参加的比赛不可谓不多:

2015年,参赛45场(拿了42个冠军);

2016年,参赛40余场;

2017年,参赛41场。

如果他真的要参加2019年世锦赛,那么他今年铁定是不会参加这么多马拉松赛事了,为什么?

因为田协不允许。

在中国田协颁布的《2019年世界田径锦标赛马拉松运动员选拔办法》里有关「集训与参赛」的有一条规定:

选拔工作结束后,将组织入选运动员及替补队员进行集训直至世锦赛。为保证完成国家任务,集训期间运动员只能在八月前参加1次马拉松比赛(场地内项目比赛不限),否则取消世锦赛入选和比赛资格,并由符合报名标准的后续名次运动员按顺序进行补充。

也就是说,如果你想代表国家参加今年9月底于卡塔尔多哈举办的世锦赛的话,你在8月前就只能参加1次马拉松比赛。

▲ 图片来自网络

如果违反规定的话,将被直接「取消」世锦赛入选和参赛的资格,这样的规定不可谓不严格。

面临同样烦恼的可能还有女子一姐何引丽,从参数次数上来看,何引丽的2018同样高频:

▲何引丽部分成绩

中国田协为什么会有如此规定?

 最顶级的运动员:一年两场 

世界最顶级,同时也是可能是最自律的马拉松运动员,当属基普乔格。

严于律己,对跑步的热爱仿佛成为了他与生俱来的天赋,但基普乔格并不像很多马拉松跑者那样频繁参赛,甚至可以说他的参赛频率非常低。

从2013年至今,他一共也就参加了11场马拉松赛,一年两赛成为了他固有的比赛节奏。其他时间,他一般都回到肯尼亚投身于训练当中。

而同样世界顶级,也可能是最「聪明的」马拉松运动员,男子五千米、一万米的世界纪录保持者贝克勒,虽然一年参加的比赛可能不止两场。

但他真正去跑的,也就一两场左右。

比如上周末刚举行的东京马拉松,他也报名了,但临近比赛的时候就宣布退出。

可能是世界最顶级的两个马拉松运动员,迄今已知的参赛结果如下,可以看到,能顺利完赛的,一年也就一两个马拉松。

▲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跑步故事

当然,也有不少顶级的马拉松运动员在保持着超高频率的参赛节奏,比如大家熟悉的川内优辉。

川内优辉在2018年一共跑了38场比赛:

▲ 图片来自网络

不过,像川内优辉这种高频的,的确是少数,更多的,还是像基普乔格一样,在维持着略低的参赛频率。

也有无数的研究报告表明,如果真的是想追求更快更强,一年两次马拉松,是比较安全稳妥的参赛频率了,这可能也是为什么中国田协要设定八月底之前只能参加1次马拉松赛的原因吧。

 一年N个马拉松的跑神们 

马拉松在中国到底有多火,我们用几组数字为你解答。

根据中国田协发布的2018年田径产业及马拉松工作报告,马拉松参赛人次已达530万。

报告指出,截止到2018年11月2日,全国共举办了800人以上路跑、300人以上越野跑赛事共计1072场,参加人次530万,预计年底将接近600万人次;其中中国田径协会认证赛事310场,参赛人次320万;协会认证赛事中,协会共办赛事243场,协会赛事57场。

目前中国马拉松位居国际田联标牌赛事总数第一。

▲ 图片来自网络

从2014年到2016年的短短3年时间,中国马拉松赛事数量增长率达到543%。前亚洲田径联合会第一副主席杜兆才曾表示,“2020年全国马拉松及各类路跑赛事目标是超过800 场。”

最多时甚至同一天,全国各地有多达43场马拉松赛事同时开赛,有超过26万人一起奔跑,这在当时也创下了,国内一天之内举办马拉松数量的纪录。

而具体到个体跑者,基本也是每当遇到心仪的赛事都会选择报名:

大满贯赛事自然不用说,报名;金标赛事,报名;举办地风景秀美;报名;举办地美食诱人,报名。

因此我们看到身边的很多跑者,在跑马旺季基本上都是「跑跑跑」的节奏,频繁奔走于多项赛事之间,甚至还会背靠背的跑(连续2个周末比赛),更有甚者连续「背靠背」也不算什么新鲜事。可谓逢马必报,逢中必跑,逢跑必拼。

例如,被称为安徽「跑神」的梁晶,在2017年9月更是创下了一个月跑9场马拉松,这一安徽前无古人的纪录。

▲ 图片来自网络

“我太喜欢跑步了,一个月跑9场马拉松,其中5场是超级马拉松,我不是在拼,而是在享受。”梁晶向记者透露说。

另外,梁晶还说,他2018年全年共参加了50场左右的马拉松赛。

▲ 梁晶2018年参加的部分赛事(图片来自网络)

这样的「壮举」虽然听起来也许真的很酷。

但是要知道,马拉松是一项对身体要求极高的运动,对于很多普通的马拉松爱好者来说,可能并不适合非常高频的参加马拉松赛事,特别是那些每次马拉松都想要尽全力 PB 的人,更是不适合频繁参加全马。

就算你对成绩不抱过多期待,只是想单纯的感受一下马拉松的氛围,也需要注意,42.195公里的路程绝非易事,如果平时缺乏系统的锻炼,盲目参加马拉松,也是不可取的。

马拉松是一项有氧代谢为主的运动,对体能和耐力有着极高的要求。要知道,在这42公里的路程中,你的身体实际上一直顶着巨大的压力。

很多人比较有经验的马拉松跑者,可能都有这种感受,自己即使跑完一个马拉松,身体其实也没什么大的异样,已经不是那个第一次参加完马拉松,接下来两三天腿酸背痛到下不来床的囧样。

但这并不意味着你的身体不需要恢复。

一项科学研究调查了马拉松比赛中小腿肌肉的损伤程度,赛后小腿肌肉会发生明显的局部炎症,这些都会明显地影响肌肉的爆发力和耐力。

此外,通过对CK(肌酸激酶)的测量,可以精确地测定马拉松赛后的细胞损伤程度。损伤程度越严重,血液中出CK浓度就会越高。有研究表明,在马拉松赛后的7天里,血液中的肌酸激酶的含量都是持续升高的。

虽然很多时候,增加的CK浓度不会让你感到疼痛,但它们仍然是过度训练的科学标志之一。

另外,如果你仔细观察的话,身强力壮的跑者,其实最容易在马拉松过后感冒。

运动医学专家对洛杉矶马拉松赛2311名马拉松选手进行了调查,数据表明每7名马拉松选手中就有一人在赛后一周发生了感冒。

而更精确的数据表示:在备赛前的两个月,每周训练量达到60英里(约96公里)的跑者与每周训练20英里(约32公里)的跑者相比,感冒发生的概率增加了一倍。

一些运动免疫学家认为,马拉松这种大运动量的比赛过后免疫功能急剧下降至少持续6-9小时,在这段时间,人体被病毒入侵的几率更大,也更容易生病、感冒。

也就是说大运动量比赛或者训练后,免疫系统功能被抑制,容易被病毒趁虚而入,生病感冒。

那么问题来了,一年到底跑多少场马拉松算是合适呢?

 一年跑几场马拉松比较合适 

当然,咱们不讨论经济因素,这里提到的「跑」,指的是用比较认真的竞赛心态对待比赛,尽力争取好成绩吃吃喝喝的旅游跑只要您金钱、时间、家庭安排妥当,您就随意啦。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聊一下下面这几个问题。

准备一场马拉松比赛需要多长周期?

马拉松毕竟是一项极限运动,要想真正「跑」完一场马拉松比赛,系统规律的周期化训练必不可少。

通常而言,一个完整的马拉松备战周期为12周~24周不等。当然,考虑到业余跑者的实际情况,我们一般推荐16~18周比较合适。

以很多马拉松PB训练营为例,除去开营前的预热课表(约2周)和训练营2天的先修课除外,训练营总共持续15周,分为:基础期(3周)、进展期(5周)、巅峰期(3周)、比赛期(4周)4个阶段。

基础期主要进行有氧慢跑,目的主要在于扎实有氧基础,进展期、巅峰期在巩固有氧的基础上会加入 T 间歇和 I 间歇跑,主要目的是提高最大摄氧量和提高乳酸阈值,最后的比赛期则主要进行身体状态调整,培养跑者体感和比赛能力。

另外,每个阶段还会有相应的技术、肌力、弹力的训练。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认真准备一场马拉松,我们需要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成本是相当高的。如果想真正在一场马拉松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我们需要大概4个月进行准备。

而在国内,一般每年3~4月和下半年秋季是跑步旺季,3~4月有赛事好评如潮的大满贯赛事汉马、重马,10-12月,万人空巷的北马、上马、广马则纷至沓来。

所以,如果你是一位追求自我突破的严肃跑者,可以考虑每年上半年、下半年分别选择一个目标赛事,然后根据目标赛事进行针对性训练。

有人又说,旺季时有那么多赛事忍不住不去剁手怎么办?

建议你可以在训练周期内,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半马或者10K赛事作为训练中的成果检验,比如在巅峰期来一场半马赛事,用全马目标配速跑一场半马,这样一来可以帮助模拟比赛强度、演练比赛装备,也是对前面训练成果的很好检验——当然,解馋也很重要呀。

 休息也是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 

著名跑步教练丹尼尔斯博士曾强调“应该把休整作为训练的一部分,而不是对训练的逃避……有时候停止训练,彻底休整一段时间,也会带来好处“。

长期的训练、比赛,对跑者的生理、心理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身体、心理上都会存在疲劳,而疲劳而伴随着受伤风险的增大、训练/比赛状态的下滑。

因此,在需要休息的时候倾听身体和内心的声音进行休整,并不是逃避,而是为了更好的出发。

丹尼尔斯博士还举过一个例子,他的一位朋友NCAA的全国冠军、泛美运动会冠军,奥运选手,在40岁那年10K跑进30分钟。丹尼尔斯博士在他24岁时进行测试最大摄氧量高达78.6,50岁那年再次测试为76.0。

这位高手有着详尽的训练日记记录,25年来他一共休息了大概1200多天。对他而言,基本受点小伤或生病就会休息几天,另外他在冬天几乎不进行跑步训练,而是进行大量的越野滑雪作为交叉辅助训练。

这个例子就很好的说明了无论有多次小的调整期,人体还是能够维持那些能力的。而作为业余跑者,我们在训练方法、恢复手段等方面都不尽完善,同时还要兼顾家庭与工作,因此偶尔的休整其实也并无大碍。

不进行日常训练时体能必然会下降,但通常不会像你想象中下降得那么快、那么多,因为规律训练带给身体的益处要过很久才会消退。当然,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非规律训练者就不要对号入座啦。

经过几周的训练,心脏或者肌肉力量有所增强后,跑者的能力在规律训练后也会比较快的恢复。所以广大跑者也不必过度担心在两个备赛期中间由于天气、伤病、家庭、工作等事务导致的被迫休整。

在休整期,跑者可以进行游泳、单车、跳绳等交叉训练,也可以进行专项跑步技术的打磨,这点建议对于北方跑者在寒冷的冬天,或者南方的跑友在酷暑都是比较适用的。

面对异常火爆的马拉松赛事,作为跑者,我们除了为国内体育事业、马拉松事业的井喷式发展感到欣喜以外,也要保持一份平静与冷静。

训练、比赛的目的是为了变得更强、为了追求健康和快乐,我们不能被比赛、训练所束缚,不能因为比赛、训练影响家庭生活、耽误工作,我们更不是比赛训练的机器,找准自己的目标赛事,每年认真备战那么一两场比赛,打几场酱油、佛系跑几场,有成绩、有快乐,岂不更好?

参考文献:

体育发展产业研究院:《未来10年,将是中国体育产业大发展的10年|体银智库》;

杰克-丹尼尔斯著,沈慧译,《丹尼尔斯经典跑步训练法》,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年9月第1版。

马拉松不是一个简单的运动,每一场马拉松都应该经过充分的准备。我们新推出的 POSE TV 会员计划已经上线一段时间了,最近,我们更新了美国姿势跑法原版汉化视频课—半马/全马训练篇。

你可以在这里看到详尽的马拉松准备事宜,以及适合你的周期化训练攻略。

除了马拉松相关的内容,即刻订阅 POSE TV 会员计划,观看400支原版汉化视频课,你可以马上了解到跑者需要的跑步、力量、敏捷等各类训练。

现在点击原文,还可以免费观看姿势跑法入门课&5公里跑步训练计划课。什么样的跑姿是好的,什么样的跑姿是错的,以及这背后的原理,你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