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个高空作业工亡及重伤事件,注意安全。。。。。。

 船舶讲武堂 2020-12-17

案例一、安全带被缠绕从吊杆上跌落死亡

水手长带着 5 个水手和 1 个实习生在进行换克令吊钢丝作业,他们从早上一直干到晚上没有休息,只是在中午吃饭的时候休息了十几分钟。新钢丝终于换好了,水手长想看看钢丝长短是否合适。他让实习生爬上克令吊操作克令,他在克令操作室外面的小平台上观察,为了能近距离观察,他蹲下去,却忘了他过长的安全带离钢丝更近了。突然,安全带被钢丝缠绕,水手长被拉下来重重的摔倒甲板上,他的大腿被摔断,后来由于出血过多而死亡。

教训:

过长的安全带有时候反而不安全; 

晚上视线不良从事甲板工作很危险;

实习生不应被安排如此重要的工作;

工作量过大导致水手长身心疲惫。

案例二、船员在清洁驾驶室前面出窗户时跌落

一艘客船,水手长带领两名水手对驾驶室前面的玻璃及两侧的甲板进行清洗作业。其中水手长负责驾驶室玻璃,两名水手负责驾驶室两侧甲板。当水手长站在驾驶室前面狭窄通道,使用水管清洗驾驶室玻璃时,不慎坠落至 24 米下的甲板,身亡。

案例三、边退边指挥的失足坠落

某杂货船,返航中冲完舱后进行封舱。当吊放二舱二层舱盖板时,三副负责开车,水手在舱内负责指挥。在吊运最后一吊时,由于当时二层舱只盖好三分之二,水手边后退边指挥,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吊上。直退到盖好的二层舱边缘处,一脚踏空,坠落舱底,造成左手、左腿、左踝部等多处骨折的重伤事故,幸亏戴着安全帽,头部才未受伤。

在这种有坠落危险的场所作业,而且又必须边走边指挥的情况下,就不但要注意周围环境,还应系上安全带。

案例四、吊篮不是用来运送人的

某船在遮蔽锚地进行检修,水手长独自一人给左舷机舱通风孔刷漆。他钻进补给起重机连着的钢质吊篮里,把身上的安全带一头固定到起重机吊钩上,然后他用遥控操作起重机把吊篮移动到机舱通风筒边上。附近的驾驶员听到液体泄露的声音,那是从吊篮里撒出来的油漆落到甲板上的声音。当驾驶员走近时听到一个劈裂声,他向上看了一下然后躲开了,接着吊篮连同水手长从 5 米高的吊钩上掉下来,最终水手长不治身亡。

官方调查报告显示:

起重机不能用来吊人,也不能当作工作台用;

尽管台架试验是限位开关能正常运转,但在起重机块超过设定极限时它没能够切断电源。更可能的是起重吊臂和钢索没有固定好,钢索没有穿过吊臂末端的孔,这种情况下,没有固定的吊杆会被起重机块推向一侧,而不是向上吊起,从而导致限位开关没有动作;

水手长在吊篮里,视野受限,致使他看不到起重机块超过设定极限;

起重机块连接下面的吊杆和提供拉力的绞盘,导致起重钢索断裂,吊篮从 5 米高的地方坠落。

经验教训:

在船上,使用现成的吊篮送人到难以走到的维修部位看起来方便,但是,如果吊篮设计时没有运人的功能一定不要这么干;

注重细节十分重要,在个案例中关键的安全装置,限位开关,因为错误的装配方式而变成无用的东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