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律诗的对仗与律诗写作技法

 清欢几许 2020-12-17


Ad

诗词格律概要 诗词格律十讲(校订重排第3版)

作者:王力

京东
Ad

《诗词格律三十三讲》

作者:申忠信

当当

律诗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如果仅6句,则称为短律;超过8句,即10句以上的,,则称排律或长律。六句律诗,称为短律或者小律。相对八句律诗少了第二或者第三联。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诗,每2句成一联,计四联,第一联(第1,2句)称“首联”(或起联),第二联(第3,4句)称“颔联”,第三联(第5,6句)称“颈联”,第四联(第7,8句)称“尾联”(或结联)。

    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排律除首尾两联不对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偶。小律对偶要求较宽。律诗的容量比绝句增加了一倍,所以可写更多的事或景,可抒发更多更细致的情感。“它散中有整,常中有变,对仗工整,内容充实”;“五律显得简短,朴直,有力,七律显得畅达,悠扬,纡徐。律诗既讲平仄,押韵,又讲对仗,故写作较难。

    唐代律诗在定型化过程中和定型后,都存在变例,有些律诗不完全按照格式写作,如崔颢的《黄鹤楼》,即前半首为古体格调,后半首才合律。律诗的这种变化被称为拗体。此外拗体还有折腰体,偷春体,还有散律即中间四句不对仗的等等。我这里讲下偷春体,这个名字源自沧浪诗话,指的是律诗第一联对仗,第二联不对,第三联对仗,这样的形式。也就是说,谈到律诗必须谈到对仗。那么什么是对仗?对仗---把同类的概念或者是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够成两两相对的语句,就叫对仗,对仗也叫对偶。对仗和对偶的区别是什么?其实两者没区别,只不过是不同 时期的叫法而已。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昔我,和今我,是对偶句,杨柳和雨雪句也是对偶句,就这点区别。 对仗的叫法,起自唐代。唐之前叫对偶I这点大家要记住。我们以前讲过对仗的分类,工对,宽对,流水对,扇面对,当局对,借对等等。那么我们从语法的角度该如何理解对仗呢?有一个关键大家记下,出句和对句,词性相对,结构一致。这个是现代语法,古代语法是说,词类相对,句结构一致。

   律诗的对仗的分类。

对仗的分类一

工对  句型一至,词性相对的对仗,就是工对。
例如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绿树对青山,村边合和郭外斜,句式上一样,词性相对。绿和青都是颜色,树和山都是名词,现在一般认为的工对,主要是指词性、结构相对的对子。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涓涓对细细)——杜甫〈咏竹〉

逝川前后水,浮世短长生。(前后对短长)——张渭〈送裴侍郎〉

这些都是工对,不是排比句,这些都是工对的例子,这里大家要记住一点,律诗的好坏不在于你中间两联使用的是工对,还是宽对。律诗只是要求中间两联用对仗,但是没有要求必须用工对。

这个生是生平的意思,是名词。贾傅竟行矣,邵公惟法然。(竟对惟,矣对然)——张籍〈和陕州十四翁〉

还有一点,大家要记住,古典诗歌语法的特点之一是,词性的活用,这个我们讲过的哦。如果大家忘记了,我给大家发个地址,大家再去看下:
http://www./thread-15093-1-1.html古典诗歌的语法特点。

B、宽对  和工对相比较为宽松的对仗,对仗不严格、不工整的对子。也有一种这样的情况,多为出现。哪就是常常是因为专用名词或“不以词害意”等原因造成的对仗。
例如
三山半落九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九天外对白鹭洲)

又如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疑无路对又一村)
映阶碧草自****,隔叶黄鹂空好音。(碧草对黄鹂,词与词组对,春对好,名词与形容词对)

黄鹂属于专有名词,所以这个时候使用宽对是正常的
春对好呢,是宽对的一种表现形式,名词对形容词
C、流水对。是将一个意思分成上下联来表述,内容连贯,语气衔接。上联和下联若单独考虑没有独立意义、在语法关系上。上下联分别是一个复句的两个分句;来逻辑上,上下联联合起来,形成对仗,构成承接、递进、转折、选择、因果、假设、目的等关系。
流水对,在对联里多叫串对
所谓:“流水对”上下联的衔接关系若行云流水;所谓“串对”。指上下联语气贯通,意思连贯。它一般有如下两个特点:一是语句的表达前后有次序,不能上下颠倒。
二是一联中的上句与下句的关系,一般有承接、递进、转折、假设、因果等关系,也就是说下句常常是对上句的延续、陈述或解说。
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原上草送别〉
这个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诗句了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大家是不是很奇怪,这个刚才不是说是宽对了么,
其实流水对在词性和结构上要符合对仗的要求,可以工对,可以是宽对
只是在意思表达上和工对、宽对不同

 词性结构。

    我们主要学习现代语法,词组的结构有很多种,我们诗词里经常遇到的有四种,那么我们就学这四种,这四种分别“并列词组”,“动宾词组”,“主谓词组”,和“偏正词组”。

并列词组

    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同词性的实词组成一个词组的并且这它们不分主次,不存在修饰和被修饰关系。这样的词组叫并列词组。

例如:天地,山河,云雾,星月,继往开来,莺歌燕舞,美丽大方,这些也是。

    那么并列词组里面还有联合词组,联合词组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同结构词组组成的词组叫联合词组。

比如;莺歌燕舞,继往开来,长江大河等等,可以这样理解联合词组是由并列词组组成。

    它们不存在那个更重要,哪个不重要,也不存在其中的一个修饰另一个。出句里面有并列词组的那么对句也要用并列词组去对,不能用别的词组去对。但是联合词组,也有其他结构组成的,如动宾词组。

动宾词组:

    们接着介绍动宾词组;动宾词组,就是,动词和名词或代词组合的词组,(也就是谓语和宾语组成的词组)动宾词组是动作和动作对象之间的关系。

比如;写字,画画,读书,回乡,踏青,打他等等

    那么使用对仗的时候“动词”一定要用动词去对,名词对名词,代词对代词,代词也可以用名词去对,只要字数一样。

主谓词组;

    主谓词组是由名词或代词和动词组成的词组,(就是主语和谓语组成的词组)名(代)+动(形)

    主谓词组是两者之间是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简言之,谓语能回答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的问题。

比如,莺歌,虎啸,心动,云开,雾散,

    主谓词组是是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主语是不可以动的而谓语是可以替换的;比如,虎啸改为“虎跃”,莺歌可以改为“莺啼”等。

     这里的“谓语”是可以选择用词的,就是说谓语可以“炼字”。

    这里大家要记住一点,在使用主谓词组时候,动词可以对形容词的,反过来也一样,形容词也可以对动词。

    这里问下大家,这样讲是否可以听懂?

    关于古代语法和现代语法,其实学一个就可以了例如,解一个方程式,有两种解法。我们知道一种就可以。

    今天主要讲解语法的问题,这样的话,对于我们以后遇到对仗的问题,我们好能正确理解。

偏正词组;

    偏正词组,是主次分明的,是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是在中心词前面加形容词或别的词性的字组成的词组;

比如;红花,绿叶,薰风,白纸,钢笔等等

    偏正词组前面的修饰词可以去掉或更换。就是说,修饰词同样可以“炼字”,你想到更好的词,就可以换上去。而后面的被修饰词是不能变动的,当然如果写诗词的时候更换整个词组则另当别论。

比如;
红花已逐水东去
绿叶犹留枝上摇
红花”是偏正词组,“绿叶”也是偏正词组,所以也是可以的。

    如果把红花改成桃花,或者把绿叶改成果叶,就不成了。桃花不能对绿叶,同样红花也不能对果叶。也就是说,并列词组,不能对偏正词组。

春到江南花簇簇====柳摇堤岸燕声声

    这里“春到”是主谓结构,“柳摇”也是主谓结构,所以这两个词组相对是可以的。

    如果把柳摇改成绿柳堤岸燕声声,这样变成主谓对偏正,也是不可以的。当然这个对仗不是很好,我们只看语法,不看句意。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四种词组结构。

我们 来总结下
1
、主谓词组:名(代)+动(形)
        两者之间是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简言之,谓语能回答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的问题。

2、动宾词组:动+名(代)
        两者之间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简言之,宾语能回答动词“谁”或“什么”的问题。

3、并列词组 由两个以上相同词性的实词并列构成,

4、偏正词组 (1)定语+名 (2)状语+动

    中心词在后边,去掉前边的修饰词,词的基本含义不变。这里还要讲下,并列词组。补充下。

并列词组有个特点:两个相同词性中间可以用介词连接,也可以不用。

如:

美丽(和)大方 形+形
工人(和)农民 名+名
发现(和)培养 动+动

    今天大家第一次接触语法问题,所以不多讲,大家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课后问。以后遇到具体诗例的时候,我们会在详细讲解。

现在我们来提问: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绿树和青山,是什么词组?答:偏正

逝川前后水,浮世短长生。(前后对短长,是啥词组)答:并列

我是说诗句里的,这些词组是啥结构。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和柳暗花明答:联合啦

    其实词组很简单的,大家只需要课后详细的看下讲义,就会明白的。

律诗的写作技法

        从现在开始步入律诗的写作。我们曾经讲过,律诗首先要写好中间的对仗联。一直困扰大家的就是这个问题吧,那么律诗的中间四联该如何写?

我们把律诗第一联叫起联,第二联叫承联,第三联叫转联,第四联叫结联。哪么写好承转是律诗写好的第一步。今天我们就先来讲下,律诗的承转联该如何写。

        我记的给大家讲绝句的时候,曾说过,诗根据内容来说,一般有四种表现方式,分别是写景、抒情、叙事、议论。由这四种表现方式组成绝句的16种常见布局,那么我们律诗的中间四句,也多是由这四个部分组成。

        其实律诗的中间四句,无外乎两种组合,一种是情(议)景,一种是叙(景)议。我们来看下今天要讲解的主题一  情景组合的承转句。我们来看下几个例子: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诗 意】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欣赏的不够 ,就再去看那绿色杨柳下迷人的白沙堤。
 登金陵凤凰台歌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我们只看下中间的两联,

行经华阴  崔颢

迢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

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

这个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承转第一种表现手法 承转全是在写景。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这两句是白诗中的承转联,也是诗中最精彩的部分。从耳中听到的,然后写到眼中看到的景物。这些景物正好串成了一副完整的画面。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这是李白诗中的承转联,承联写出了历史的沧桑,转联写出了上和的壮丽。用现在的话说,定格成了一副壮阔的画面。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
这个是崔颢的诗中承转联,首联写远景,起句不凡,以华山之高峻和三峰的高矗天际,压倒京都之豪富,暗寓出世高于追名逐利,颔联写晴雨时的景色,这是写近景。颈联写想象中的幻景,描述华阴地势的险要和汉的形胜。这个景物描写的顺序,是由全景远景,写到近景的细节描写。

讲到这里,我们要回过头来,想下我们讲绝句的时候,讲过全篇都是写景的绝句有三个要点,大家还记的么?吃点水果,大家想下哈。写景的时候,要注意景物的顺序,还有景物的画面完整性。讲到这里,估计大家有点晕晕的吧。我们再来介绍下,律诗四联。第一联叫起联,可以因事,因景或者直接破题写来,第二联,叫承联,主要是承接第一联。第三联叫转联,可以转入主题情感的抒发,也可以继续由第二联细致描写。第四联,结尾。

我们李白的诗简单的讲下:

登金陵凤凰台歌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第一联,直接写登凤凰台,第二联,承接,写出了凤凰台近处的景物,吴宫花草,晋代衣冠。第三联,描写了一个远景。第四联收尾,抒发了登台所产生的情感。简单的介绍,不做细致赏析。我们来归纳下:律诗中间两联都在写景的一种表现手法--移步换景这个是说,景物的描写根据眼中看到的景物去描写。

要点:

1、景物构成一副完成的图画,重点突出。动静结合。
2、景物的描写顺序有致,不能杂乱无章。

3、虽是在写景,要把作者的情感藏在里面,这样的景物描写的诗句才有生命力。

这三点要记住。

 我们再来看下两个例诗: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蛾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这个是红楼梦香菱咏月的,我们多次举例,大家应该比较熟悉了吧。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这个景物描写,由地上写到天上,由千里之外,写到身边。景物的描写是根据心中所想的顺序,也就是说是跟着思绪的起伏而写,我们再来看下,温庭筠的作品。

《苏武庙》作者: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这一首凭吊古人的诗。诗颂扬了富有民族气节、忠贞不屈、心向故国的苏武。晚唐国势衰颓,民族矛盾尖锐;表彰民族气节,歌颂忠贞不屈,心向祖国的时代的需要。温庭筠这首诗正是塑造了一位坚持民族气节的英雄形象。颈联的对仗颇为工巧,且用“逆挽法”,先说“回日”再说“去时”,灵活而不呆板,生动而不拘泥。

我们来看下中间两联: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说,苏武出使西域被扣押,历经19年才回到中原,当他遇到汉朝的使节使,感慨万千。第二联没直接写感慨,而是写了过去在西域的一个场景。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过去19年经历的艰辛,全在这场景中体现了。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第三联的景物,是两个场景的对比组合。写看到现在的景物,已经物是人非,而当年奉命出使加冠佩剑,正是潇洒壮年。这样的景物描写是跟着思绪的起伏,而描写。虽然是一组组画面,但是完整的表达了一个主题。这个就是移步换景的另一种表现手法。

随着情思而进行景物的转换,一组组画面,都为一个主题而服务的。也就是说,随着眼中所看到的景物,去描写要写出一副完整的画面,那么随着思绪起伏而描写,可以用一组画面来表达一个主题。大家体会下,根据思维而变换场景,还可以用作,描写过去的事物。 

例如韦庄的一首伤昔

昔年曾作五陵游,午夜清歌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下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字莫愁。

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惟见水东流。

中间四句全是过去的场景,描写的都是过去的种种美好的场景。
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下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字莫愁。
可以理解成是一副画面,也可以理解成一组画面,根据情思的起伏描写景物,也可以描写出一副画面来。

临安春雨初霁
 戴颖涛篆刻【宋】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我们来下这个,这个就是典型的移步换景,而不是移思换景。红楼梦中这样的诗多了呢。例如,宝玉的四时即事也多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意识流,就是我们讲的根据思绪起伏而变换场景。但是使用这个要注意一点,不要写的太晦涩,有时候意识流,写的让别人看不懂。

我们在看个例子:

春夜即事
霞绡云幄任铺陈,隔巷蟆更听未真.
枕上轻寒窗外雨,眼前****梦中人
.
盈盈烛泪因谁泣,点点花愁为我嗔
.
自是小鬟娇懒惯,拥衾不耐笑言频.

枕上轻寒窗外雨,眼前****梦中人.
盈盈烛泪因谁泣,点点花愁为我嗔.

这个就是典型的移步换景,我们总结下。

移步换景有两个表现手法:

1、根据感官所看到的,或者听到的去描写景物。要注意景物安排顺序,要把这些井然有致的景物串成一副完整的画面。

2、根据思绪起伏而变换情感,要注意描写的景物可以是一组组画面,也可以是一副完整的画面,但是都是为一个情感主题而服务。

作者:秋霞圃书院 编 / 李凯 编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