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兵马俑制作并非模块化,而是统一标准定制化,由多个工坊定制完成_秦国

 nangongcunfu 2020-12-18

2020-12-18 01:14

如今兵马俑又上了热搜,一是《国家宝藏》上展示了国保秦跪射俑,《大秦赋》也在热播中,让秦国一统天下的这段历史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另外一个则是最近研究表明,兵马俑的生产采用了多渠道供应的模式,类似现在的来料加工,这无疑再一次刷新了人们对于秦国的认知。

提起兵马俑大家都不陌生,也被称为秦始皇兵马俑,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千米处的兵马俑坑内。别的国保都按个来算,而兵马俑得按照坑来算,一坑一坑的兵马俑,兵马俑同时也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中国世界遗产,名副其实的世界第八大奇迹。

兵马俑是秦始皇的陪葬品,秦始皇希望在自己死后,依然有庞大的军队为自己的帝国服务,但是如此多的人和马陪葬是不可能的,于是就是兵马俑,秦始皇一统天下,因此才有了如此规模巨大的兵马俑。

兵马俑的种类有很多,从身份上区分,可以分为士兵和军军吏两大类,而军吏又有低级、中级、高级之别。不带冠的是一般士兵,而戴冠的都是军吏,普通的军吏和将军的冠也是不相同的,身上的铠甲也不同,兵马俑为我们真实的展现了等级森严的秦国军队。

士兵俑也有不同的分类,包括步兵、骑兵、车兵三类。根据实战需要,不同兵种的武士装备各异。而马则有车马和鞍马,而在兵马俑坑中最多的还是武士俑。

武士俑大部分手执青铜兵器,有弓、弩、箭镞、铍、矛、戈、殳、剑、弯刀和钺,身穿甲片细密的铠甲,胸前有彩线挽成的结穗。军吏头戴长冠,数量比武将多,秦俑的脸型、身材、表情、眉毛、眼睛和年龄都有不同之处,可以说做到了千俑千面,他们不是默默无闻的兵马俑,他们也是历史的缔造者。

如此多的兵马俑是如何生产出来的,制作者又是谁,除了对兵马俑坑进行考古以及修复之外,这是考古学家最关注的一个问题,在不断的研究过程中,考古学者逐渐破解了其中的部分秘密。

首先发现的是物勒工名制度,其实这个类似现在的品控,物勒工名指器物的制造者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这样便于监工检查制作物品的质量的好坏,在兵马俑的上发现了很多工匠的名字,比如秦跪射俑上的名字就是朝。秦俑上工匠的名字字数一般都很少,一般是两个字,最多的有11个字。

而这些工匠的名字也有不同分类,目前大概可以分为四类,这一是在人名前带“官”字的,简称作宫字类;二是在人名前带“右”字或“大”字的,简称作右字和大字类;三是人名前带一地方名的;四是只有人名的,人名多数仅有—二个字,个别的为三个字。

兵马俑身上的工匠名字的发现,学术界认为这些兵马俑是统一制作的,只不过制作者的名字不同而已,之前也有学者猜测是模块化生产,将不同的部位制作完成拼装在一起的,但是通过科学的手段分析,兵马俑的成分发现,同一陶俑身体各部位的成分相近,而不同陶俑同一身体部位的成分具有明显差异,这说明陶俑并非为模块化生产,很可能由不同的作坊独立制作。

在这些武士俑中,带有“咸阳”与“宫”陶文的陶俑,能够从成分上区分开来,这似乎支持了“咸阳”与“宫”代表两个不同作坊的观点;也就是说兵马俑的制作跟现在的定制加工有些类似,由秦国朝廷出具统一的制作标准,而制作就来自不同的工坊,其中有官方作坊,也有民间作坊,也正是这些作坊的共同努力,才完成了现如今这么庞大的工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