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都太大了,内部的地域划分是肯定有的,下...

 山水书房 2020-12-18
成都太大了,内部的地域划分是肯定有的,下面从我所了解的角度,描述一下普通成都人观念里的成都地域划分变迁。
在1980年代之前,也就是改革开放前,城市建设速度很慢,时光是半停滞状态。那时的成都市区,和有城墙时代的成都市区基本一样,府南河就是老成都的护城河,以内为城区,以外就是郊区。当时一环路还是农村公路的标准,路边就是排水沟,没有下水道,一环路以内还有一些地方是农田。武侯祠隔壁的公园叫南郊公园,太成宾馆门口的公交站名叫南郊路站,百花潭公园还是成都动物园,建设路那个区域也叫东郊工业区。城区的状态,基本以图1、2、3顺序发展。
在1986年的城区是图4,到1989年,随着一环路改造为城市道路,一环以内的农田全部建设为城区,成都市的城区范围扩展到了一环路,一环路以外就变成了城乡结合部,农田和建成区混杂其间。
图5应该是1993年的城区,从1992年~1998年,随着二环路的建成,府南河改造工程的实施,成都市的市区范围扩展到了二环路。很多府南河两岸的居民搬迁到了西二环附近的安置小区,这也是府南新区的命名由来。当年居民们都希望搬迁到二环路以内,不要到二环路以外去,因为那是郊区[捂脸]
图6应该是2002年左右,从2001年到2010年,绕城高速率先建成,然后三环路和人民南路南延线也渐次通车,成都市的市区范围逐步扩大到三环路以内。同时,南部新城也开始建设。三环成为城郊分界圈,居住在三环内是大部分人的选择。
图7、8是近几年,随着地铁交通的完善,已经是通地铁的地方就是城区了,成都市地域的划分已经发展到按圈层划分的时期。具体有这么些划分原则:老城区也就是五城区,再加上南部新城,为一圈层,地铁交通密集;双流温江郫县新都龙泉为二圈层,都至少有两条地铁可达;再往外就是三圈层了,只有部分地区通了地铁。地铁房成为大多数人的选择。
到现在,虽然从地图来看,我已经住在成都的很市中心的位置了,但我还是习惯性的说,到春熙路天府广场一带为进城[捂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