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拒绝,不代表你不好,不值得被爱

 张德芬空间 2020-12-18

先说两件生活中的小事:

第一件,是朋友小A刚刚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刚好有一场不错的音乐会,想邀请对方来一起听,但是不巧对方时间不方便没应邀。

朋友说,缘分没到,我刚认识人家,就请人家去看音乐会感觉有点奇怪。

我安慰她说,不奇怪呀,他只是时间冲突了。

第二件,是最近看到一位朋友的朋友圈说,自己被有过交集,但后面没怎么联系的朋友拉黑了,心里其实不是很舒服,好像被伤害了。

她说,这两年我才确信一个道理,一个人被另外一个人拉黑,有可能两人都是善良的好人,只是他们不是一种人。并不是拉黑了,我一定就是坏的,或者对方是坏人。

我们可能一直以来都觉得,如果我被别人拒绝了,一定是我哪里做得不好,我不够好,所以对方才会拒绝,才会拉黑我。

但事实上,不是的。

别人爱不爱我们,接不接受我们,是我们无法掌控的,也并不代表我们是坏人,或者不够好。

网上流传着这样的说法:我不同意你的看法,不代表我恨你,我们的社会需要重新学习这一点。

被拒绝,不代表你不好,不代表你不值得被爱。

我们之所以要花好长时间才学会这个道理,是因为童年时期的养育模式。

你可以提要求

在我们还是一个柔软、弱小的孩子的时候,我们需要养育者的照顾才能活下来,在很多孩被培养出一种观念:只有好孩子才能活下来,只要我足够乖,足够懂事,足够听话,才能活下来。

所以很多孩子其实不会,也不敢提要求,潜意识中有一种观念,如果我提要求了,我就是不好的,我就是给父母添麻烦,爸爸妈妈就不爱我了,甚至会把我丢掉。

很多小孩也会从小被一些大人这样吓唬:“你是爸爸妈妈从垃圾桶里捡来的!”“你再哭,你再不听话,妈妈就不要你了!”

这样的观念特别呈现在重男轻女,多子女家庭成长出来的女孩的身上,女孩为了活下去,一定是收敛、听话、懂事的,以免被父母送养,甚至将自己抛弃,内在被抛弃的恐惧就这样进入潜意识中:一旦父母不要我了,那么一定是我哪里不好,不值得被父母爱。

我有一次在宴会上,饭菜都是主人提前和饭店预订好的,每桌都是一样的菜,饭桌上有饭前冷菜一小碟南瓜和芦苇根,我吃了特别喜欢,推荐给旁边的朋友,可是毕竟是小菜,很快就被光盘了。

我跟朋友赞叹说,原来芦苇根是可以凉拌做菜的,还是第一次吃到。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朋友转头询问服务员:“刚才的南瓜和芦苇根可不可以再给我们上一份?”于是服务员给我们又上了一份。

这是很普通、很简单的一件小事,却触动了我,但是当我带着觉知来感受的时候,我问自己:“为什么我没有这样的想法呢?”

我发现一个真相:我不是不会提要求,而是我的潜意识根本没有可以提要求这样的选项,根本没有!

回想我的成长生涯,家里还有一个弟弟,家庭教育也并非是重男轻女的环境,但我毕竟是姐姐,从小我就是弟弟的榜样,一个懂事、礼让、乖巧、爱学习、为他人着想、不添麻烦的好孩子。

身为一位女性,潜意识中,我就会有这样的观念:我提要求,就是给父母添麻烦,我不懂事,父母就不喜欢我了。以及,如果父母不高兴,一定是我做得哪里不好。

但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孩子是这样的,他提要求和拒绝都很直接了当,“我想要这个!”“我不吃那个!”他不会讲一堆道理证明自己的要求多么合理,拒绝时也不会找很多理由。

当一个小孩这样做的时候,对父母是一种安全依恋的模式,我信任你,我相信我值得被爱的,所以我敢提出我的要求来,即使被你拒绝,我也知道你是爱我的。

因为内在被抛弃、不值得被爱,无价值感的恐惧,我们太恐惧自己不被爱,不被接纳了,我们不敢真实提出自己的要求,在提出要求不被满足的时候,第一时间就会内疚,感觉是自己不够好,不应该提要求。

你可以提要求,别人也可以拒绝

心理学家李雪去见自己的咨询师,对咨询师提出了一个“不很合理的要求”,她想让咨询师提前看下她的博客。

咨询师对她说:“你没有权利要求我额外的时间。”

李雪立刻解释:“是的,我这样提要求很不合理,很抱歉!”

咨询师反问她:“你不能允许自己提不合理的要求?”

李雪泪如雨下,低头说:“我能提不合理的要求吗?不通情达理的我,谁会接受呢?”

咨询师很冷静说:“你可以提要求,别人也可以拒绝。”

李雪说,这句话如此简单却非常震撼,对那时的我来说好像是外星球语言。

“你可以提要求,别人也可以拒绝。”就是如此简单的道理,我们给自己提要求的权利,甚至是不合理的要求,我们也给别人拒绝的自由,我们彼此都是自由的,不代表谁不好。

在漫长的成长岁月中,我们可能花好长时间才学会这个道理,才接纳这个事实。

我们也可以拒绝别人,我们可以说不,不代表我们是坏人,也不代表我们就一定是讨厌别人,我拒绝之后,也不用担心别人不喜欢我,所以不必去委屈自己,牺牲自己,讨好他人。

当我们被别人拒绝时,拒绝某件事情不代表拒绝你这个人,拒绝不代表你不好,否定你这个人,拒绝不代表不在乎你,拒绝不代表你不值得被爱,拒绝不代表你没有价值。

我不害怕自己不被喜欢,我确信尽管我拒绝别人,提出了不合理的要求,或者我被别人拒绝了,我仍然是有价值的,我是值得被爱的,我在内心深处深深确信自己是被爱的!

当我们疗愈了童年时期不被允许提要求这样的潜意识模式,放下过去的潜意识观念,彼此都活出一个独立成熟的个体,我们可以很自在提出自己的要求,也可以很自在说“不”,拒绝别人,或被拒绝。

渐渐地,我们会发现,在成熟独立的成人世界里,拒绝与被拒绝,其实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我们不会因此而怯懦,因此感到被伤害。

对于一个成熟独立的个人而言,每个人都允许有自己的要求和空间,因此分离和距离反而是一种尊重,无需讨好与卑微,能量不粘着,不依附,让彼此都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来延伸自我,如果我们融合,我们就相遇与成就,如果我们分离,我们就独立和成长。

因此你是你,我是我,你成为你,我成为我,相遇就是欢喜。

允许彼此都能自由自在做自己,彼此都能在关系生长,这就是彼此都欢喜、彼此都滋养的关系,这样的关系也才会温暖、美好而长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