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

 undi 2023-04-09 发布于北京

01

如意 与 如实

一个人明白真实的因果,就是智慧的人。

 
比如,小婴儿没有生理原因地哭闹不肯入睡时,明白真实因果的妈妈,知道观自己的心,观察自己的焦虑控制,不再焦虑孩子何时入睡,孩子就自然而然的入睡了。

不明白真实因果的人,认为问题在婴儿身上,“我要训练婴儿科学入睡,这样我就不焦虑了”。婴儿确实可以被训练,但这里是有代价的,如同跟黑社会借高利贷一样,钱是可以拿到手,只是代价你看到了吗?

 
再比如,老公冷暴力,女人觉得要死了,无比灰暗绝望,有的甚至真的去跳楼自杀,众人都觉得是老公的冷漠逼死了她。这就是不明因果。

老公的冷漠是一个“境”,对着这个境,女人生出来的“我活不下了,生命毫无意义”的剧情。是这样的剧情,逼死了自己。这是真实的因果。

 
就像我妈妈,我嗑瓜子,皮掉在地上,我妈妈觉得我这个行为是要逼死她,所以她反过来要逼我去死。这是她生出来的剧情,在这个剧情里,没有人有活路。
 
我妈妈的行为被人定义为病态,事实上我们谁不是这样呢。孩子不写作业打游戏,有的父母觉得日子过不下去了,这种过不下去的感觉,不是孩子的行为制造的,是父母自己造的。

 
再比如,自己做了一件蠢事,事后自责羞愧不已。这个自责羞愧不是之前的那件蠢事造成的,而是这一刻头脑造的剧情,你不造了,自责羞愧就没了。
 
对着一个“境”,生出什么情绪感受和念头,都是我们自己造的,我们是本源,能造这一切的本源,是真正的自由。

 
看到真实的因果,就是观照,就是智慧。

附《 睡眠训练与哭声免疫,核心是:绝望 》

附《 睡眠训练:奠定孩子灰暗的生命底色 》

附《 停止睡眠训练,孩子还能重新信任这个世界 》

02

如实:如客观规律

人类世界有人类世界的客观规律,也就是构建人类世界的算法。在人间活得成功,这里成功指的是:你想要什么,用符合客观规律的做法,真实地通往目标。

比如,成年人想要幸福,那么自我负责是个必要条件,不假思索地骂男权、期待男人改变,不会让一个女人通往幸福。这是客观规律。


违反客观规律,就是缘木求鱼,或者绕大弯子。做事情的方式、思考方式,越接近客观规律,越高效率。逻辑越干净,赚钱越轻松。最牛逼的人就是做事情时“无我”,完全只根据现实和逻辑求解目标。

从世间法看,人确实分聪明和愚蠢的。而且人类愚蠢的还是大多数:愚蠢就是不看客观规律,按照自己头脑想象的因果来做事情。

比如,多数父母想象着孩子犯错或者出点意外的时候,在众人前大秀自己多么会教育孩子,以为自己在让孩子学会尊重别人,而事实上这样做的真实因果是:培养出情商弱爆的事儿逼孩子。

举个例子,你刚到一家公司,中午在公司休息间里吃外卖,你不知道公司规定是休息间里不可以吃饭。这个时候有同事路过看到你吃饭,如果是A同事看见就会提醒一句:嗨,这里不让吃饭,那边可以。如果是B同事,会给你讲个寓言故事教育你不应该在不可以吃饭的地方吃饭。

B为啥这样事儿逼事儿逼的?因为B的妈妈当年就是这么“正确而深刻”地教育他的。


爱和自由养出的孩子的双商超高,活力四射,富有爱心,这是无数家庭验证了的真实因果。然而大多数蠢人还是选择闭上眼睛否认事实,用反人性的方式伤害孩子,然后哀叹自己命苦摊上了这么个讨债来的孩子。

世间法角度看,人间既有智慧圆融的圣人,也有愚痴得不如畜生的存在。

出世间法,从本源看,圣人和蠢人都是本源生出来的幻象,本源不会因为智者的存在而增光添彩,也不会因为蠢人的恶行而减损光辉。毕竟人类世界这个大型VR游戏,需要很多面相的角色才能运行下去。

本 篇

- 完 -

03

剧情 与 真相

前面说的如意与如实,或者说剧情与真相,下面再举些例子。

剧情:从小总被教导,金钱来之不易,你要珍惜。

真相:孩子被教育金钱来之不易,将来自然倾向于选择又辛苦又赚不到钱的工作。内心的信念会创造外在现实。从小幸福来得越容易,长大赚钱越轻松。


附《 关于富人的谣言鸡汤

附《 富养还是穷养,决定孩子的一生 》

附《 孩子如何跨越阶层,靠学区房吗 》

剧情:要教育孩子是非对错,孩子才能有教养明事理。

真相:教育孩子是非对错,不会把孩子养成一个有教养的人,反而会养成一个苛刻无礼情商低的人。比如家长教育孩子在电影院里说话的是”垃圾人“行为,就是在给孩子将来在电影院和人争吵埋下祸根。

只是单纯地告诉孩子电影院是大家看电影的地方,进去后需要安静,这样孩子既尊重规则又不会去评判他人。

附《 习规则制定越多,孩子情商越低 》

附《 掰开揉碎的知识,是教育的谎言 》

剧情:如果我再优秀一些,父母终于就会爱我了。

真相:不优秀,也配活。不优秀,也值得爱。父母不爱孩子,只是因为他们没有爱的能力。即便孩子再优秀,父母也不会因此学会爱人。

附《 最可怜的人:没有自我,极度在意别人的看法 》

附《 只要这一句话,就能挽救自杀的孩子 》

剧情:小时候,原生家庭带给我很多创伤,长大后我常常觉得,我得原谅父母,跟父母和解,才能获得幸福。

真相:不承认过去伤害你的真相而要你和解,是欺负人。没看清自己受伤害的真相而妄谈和解,是自欺。过去发生的事实,只需要被承认,而不是被原谅。面对真相,与自己和解,直接活出幸福丰盛。

附《 什么是真正地与父母和解 》

附《 无需讨好父母的孩子,最轻松适应社会 》

剧情:丈夫对妻子说:你必须要尊敬我的父母,尊敬我父母是我的底线。

真相:丈夫潜意识里非常憎恨父母,但是他不愿意意识到这一点,所以会把对父母的恨投射给你,让伴侣背锅,各种挑刺对方不尊敬他父母的地方,然后理所当然地恨对方。

男人越孝顺父母,对伴侣越冷酷无情。

附《 如何识别隐蔽的“厌女症” 》

附《 妈宝男:身份错位的幼稚英雄 》

剧情:一个男人孝顺妈妈,才会疼老婆。

真相:越懂得体贴照顾妈妈情绪的男人,越厌恶妻子和孩子的情绪。

男人小时候不得不代替爸爸去安抚妈妈的情绪,那么他的潜意识会对女人充满仇恨和厌恶,而这个潜意识里对妈妈的恨,会投射给妻子,妻子稍有情绪,就会遭到男人的嫌恶冷漠,甚至恶语攻击。

这样的男人会让女人觉得是女人自己太挑剔了,女人有情绪是错的,女人是破坏关系的罪人。

附《 为什么用“弑母”这么凶暴的措辞 》

附《 妈宝男的处女情结 》

剧情:我为你辛苦付出了一辈子,我一切都是为了你。

真相:如果关系中觉得自己是在付出和牺牲,含义是我不爱这个关系。若父母对孩子抱怨我为你付出了一辈子,翻译过来就是:我一辈子都没真心爱过你。

附《 自体自恋的哀嚎:没有我,你怎么办?

附《 我为你付出一辈子 = 我从来没爱过你 》

剧情:我对他付出越多,他就会越感恩我。

真相:付出感是婚姻关系的杀手。付出感越多,婚姻越不幸。人最不愿意面对的就是愧疚感,你付出越多,对方越愧疚,就越想要逃离。真正能维系婚姻的是亲密感,没有亲密的婚姻形同坟墓。

附《 愤怒的背后,可能是愧疚

附《 为什么市面上流行“感恩” 》

剧情:女人总要有个男人遮风挡雨。

真相:当女人彻底放弃了“必须经由某个男人我才能实现自己想要的人生”这种期冀。她直接去过自己要的人生,一分一秒也不消耗在等待中,不消耗在改造男人中,成为自己幸福的责任人,为自己起舞,这样的女人自然美到极致,有自己的能力规避风雨或面对风雨。

附《 痴情,痴的是剧情 》

附《 经营亲密关系,是个赔本生意 》

剧情:我是一个不能独处的人,一个人待着时,总会忍不住拿起手机,随便看些什么都行。如果啥都不做,我就体会到无穷尽的空洞和悲伤。

真相:一个从未被父母看见的婴儿,内心好像是空的,长大后独处时会碰触那个恐怖的不存在感。独处时可以感受身体和呼吸,跟当下在一起,逐渐走出孤独婴儿的剧情。

附《 成年人总说:我找不到热爱的事情 》

附《 通俗易懂地解读:原生家庭 与 当下幸福 》

欢迎到新浪微博 @李雪爱与自由,与李雪评论互动

作者 | 李雪

心理学学者,新浪微博@李雪爱与自由。著有《当我遇见一个人》《走出剧情》《有限责任家庭》。当当、京东、淘宝、亚马逊,全平台在售。

公众号 | 初心心理

公众号 | 李雪爱与自由

编辑 | 林诗野

插图 | 李安导演的《饮食男女》电影剧照

图片

0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