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还有比劝人借钱装有钱更大的恶吗?没有!

 我是皓春夏秋冬 2020-12-18

看 度 锐 评

当代年轻人太爱花钱了,新手机、潮牌联名、品牌周边,一上市就被疯抢,618、双11、各种网络购物节,一半消费主力都是90后、00后。疯狂买买买,钱从哪儿来呢?花呗、白条、信用卡,还有网贷。为了拉你来借钱,你根本不知道如今各平台广告打得有多拼。

这两天,京东的一则金融借贷广告火了。农民工打扮的乘客带着母亲出游,母亲晕机,儿子要求开窗户,旁边的土味大款一番冷言嘲讽后,空姐不失时机的建议升舱,农民工一看手机余额满脸无奈,旁边一身正气的国字脸大哥立刻拿过手机,帮他借来15万。大哥还不忘补充一句,以后有需要,随借随取,可不要因为没钱就被那些没有礼貌的人瞧不起哦。

今天,京东集团就这条广告发文道歉,称自己“没有任何理由,完全做错了”。是啊,广告打出去了,流量也有了,道个歉能有多大事儿。他们也不是独创,类似的广告其实不少。

另一则借贷广告中,外卖小哥不顾超时罚款,经过剧烈思想斗争,救下倒地大爷,这位大爷不简单,竟是位董事长,快递小哥本想转身离去,深藏功与名,董事长却要报恩,拿起手机一顿操作,帮他借了15万。

没有最雷,只有更雷,这些让人虎躯一震的广告,表面上毫无逻辑,可他们精心传递的价值观,其实切中了很多人的软肋:没钱就会被人看不起,没钱就不能帮女朋友清空购物车,没钱就不能带孩子去梦幻岛过生日,没钱,你就是个可耻的失败者!那怎么办呢?没关系 ,趁年轻,先浪起来。这些广告怂恿你,就算没钱,你也可以提前爽一把,至于之后怎么办,它才不会管。

豆瓣上有个小组,叫“负债者联盟”,里面全是被网贷逼到崩溃的年轻人。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做“棘轮效应”,是指人的消费习惯一旦形成就只能向上调整,尤其是在短期内,习惯效应很大,而这种习惯效应,会使消费行为趋向于个人过去的高峰收入。

习惯了高消费怎么办,还不上钱怎么办?很多年轻人只能走向更深的深渊——以贷养贷。拆东墙补西墙,用一个网贷还另一个网贷,循环往复,没有尽头。你可以谴责他们爱慕虚荣、追求物质,但将人性之弱作为财富密码的人,才是打开潘多拉魔盒的始作俑者。坑已挖好,锅已架上,就等着不谙世事的羔羊往里跳。还有比这更大的恶吗?没有了。

扫码进入看度锐评读者群

—END—

看度新闻

主播 / 李文娟

文字 / 杨姗姗

视频 / 欧芯潞

编辑 / 朱书婉

责任编辑 / 何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