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轻人绝对不要碰网贷:克制消费欲望,对自己抠一点不丢人

 阿呆爸育儿 2021-07-08
这是阿呆爸育儿的第284篇原创
文 | 阿呆爸

1

网友爆料,自己的花呗、微粒贷的额度被降低了。

从网友晒出的截图看,有的是花呗从一万多降到了3000块,有的是微粒贷从30万降到了20万。

花呗的回应大意是,调整部分年轻用户的额度,是为了倡导更理性的消费习惯。年轻人刚刚步入社会,需要借助金融工具钱周转,但他们也需要考虑还款能力,所以现在降低了额度。

降额的理由说的很堂皇。但实际上,这绝对是迫不得已的。

众所周知,最近那些搞“互联网金融”的日子不好过。上市中止、约谈、反垄断调查,监管的拳头罕见地,一个接一个地密集打下来。

这个时候来降额,无疑就是向监管层表明一个态度,等于在承认:我们以前做错了,给年轻人的额度太高了,现在我们要降低一点。

否则的话,以资本逐利的天性,没有监管层发话,它会主动降额?

我们觉得给那些收入低、偿还能力有限的年轻人十万八万的授信额度太高了,它们恨不得给二十万三十万呢。

2

我是强烈支持对互联网金融加强监管。

我个人的感觉是,这些年打着“金融创新”“互联网金融”名头坑人的事实在太多了,太泛滥了。监管再不跟上,再不出重拳好好整治一番,等到搞出大问题,悔之晚矣。

我就说一个亲身经历的事。现在几乎人手一个手机,各种借钱的正规、不正规的APP多如牛毛,借钱门槛之低也超出想象。

而且更可恶的是,他们的广告也是铺天盖地的。对他们来说,仿佛互联网就是一片可以自由驰骋的莽荒之地。

无论我是刷抖音、快手,还是流量PC端的网页,长则个把小时,短则五六分钟,一定会出现“借钱”的广告。什么“XX金条”“XX借条”“XX贷”的,名头特别多。

每一家广告都宣称你只要输入身份证,或者手机号,就能借到十万八万。

我心算了一下,如果真的如其所言,那我“阿呆爸”在一天之内,至少可以从二三十家平台,借到一百多万。

虽然我一次又一次的点“不感兴趣”,也从来没有借过他们的钱,但他们还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复出现。手机短信也点了无数次的“退订”,也还是会有“XX呗”的短信。

是真的不胜其烦。

3

互联网金融创新当然是好事。

有人要创业,有人家人病重急需周转,只要有资金的需求,在手机上能够很方便的借到钱,这绝对是好事。

但对那些收入非常有限,偿还能力低,自控能力弱的年轻人,太容易借到钱,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我在豆瓣上曾经潜水过一个小组“负债者联盟”。

这个小组的成员大都是一些因为各种原因欠债的年轻人,少的欠了几千块,多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

翻翻里面的帖子,你就会发现,很多人走上了“负债”之路,都是源于网贷。

某一天看见一款单反相机了,手里没有钱,于是上某宝、某贷借个两万,然后分期。

又到了某一天,看见一双最新款的阿迪了,又上某条、某信借个两三千,然后分期。

这样一天天雪球滚下来,从几千块滚到了几十万,最后实在无力偿还了,就找父母摊牌,家里人兜底。

最可怕的是,家里人帮了一次忙,一再告诫再也不要碰网贷了。但是有相当多的人,还会因为各种原因,再次打开手机上的APP。

如此恶性循环下去,自己掉进了坑,家人也拖下了水。

4

当然,有人会说“金融工具”没有罪。他们就像菜刀一样,不是凶器,关键看使用者如何使用。

这话有一定的道理。

但现在的现实是,他们还不是“菜刀”,而更像是一款管子里塞满了火药,随时会走火的“鸟铳”。

而现在监管者做的,就是让它降温,远离火源。

那些给超出偿还能力者的授信,无疑就是助纣为虐。就是把菜刀、鸟铳递到懵懂无知的孩子手上。

所以,现在看到监管层的出手,我是强烈支持的。

毕竟,我们要指望逐利的资本自己良心发现,自己自觉地承担起社会责任感,那是与虎谋皮,是不太可能的。

最后,我还有一个很真诚的建议:要克制自己的消费欲望,绝对不要碰网贷。

真的急需用钱了,先是优先找亲戚朋友,次之是银行,而绝非是那些冷血,吃人不吐骨头的互联网高利贷。

今日互动

你借过网贷吗?因为什么事借的?欢迎留言聊一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