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影响研学安全的因素有哪些?史上最全整理!

 北京未名研学 2020-12-18

来源 |  《研学旅行安全工作指南》     整理 | 未名研学

导语:《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的意见》明确提出了研学的安全性原则,即“研学要坚持安全第一”。安全是研学头上悬着的一把宝剑。

文章3223字,阅读预计9分钟

一、人为因素产生的安全问题

在安全生产管理领域,一些安全管理专家通过对170万宗事故进行研究和分析,总结出意外事故通常分为三大类: 

  • 人为因素:由于人为因素或缺乏效率导致的不安全动作与行为造成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88%。

  • 工程因素:由于计划不足或没有妥善工作程序(即安全措施或标准化操作)的工作与行为造成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10%。

  • 不可避免事件:因自然灾害或已经采取一切可行的的预防步骤仍出现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2%。

在研学旅行中,安全事故的发生也是以人为因素导致的事故为主。

二、个人因素产生的安全问题

(1) 违纪违规的“大胆人”

这种人存有一种侥幸心理, 有个显著特点:他们不是不懂安全工作规程,也不是缺乏安全知识,,更不是没有安全管理的能力,而是“明知故犯”。他们总是认为违规不一定出事, 出事不定伤人, 伤人不一定伤已。这些人视规则为无物,不仅对自己不负责任,也往往会对他人造成潜在的安全风险。

(2)冒险蛮干的“危险人”

这类人的特点突出表现为争强好胜,爱出风头,能力不强但自信心过强,不思后果、蛮干冒险。往往以挑战规则为乐事,以违规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引起别人的关注。


(3)冒失莽撞的“勇敢人”

这类人有一种冒险心理, 他们往往不走寻常路,偏向险处行。他们把研学旅行当成探险活动,使自己或同伴处于危险之中。

(4)盲目从众的“糊涂人”

这种人有较显著的从众心理,自己没有主见,容易被人忽悠,盲目听从别人的意见或追随别人的行为,他们不辨是非,不能独立地辨识风险。这种人表面上看对别人似乎不构成危害,但实际上会助长他人的错误行为,把自己的安危寄托在别人身上,对自己也是一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5)大大咧咧的“马虎人”

这类人行为上表现为马马虎虎,大大咧咧,对安全要求和管理规定不放在心上,置若罔闻,盲目自信。他们做事往往我行我素,随意率性,对自己要求松懈,对别人不负责任。这样的人在研学旅行过程中不定什么时候就可能会造成麻烦。

(6)对抗逆反的“叛逆人”

这些人有较强的逆反心理,表现为无视社会规范或管理制度的对抗性心理状态,一般在行为上表现出“你让我这样, 我偏要那样;越不许干,我越要干”等特征。在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中这样的人并不少见,需要在研学旅行过程中特别予以关注。


(7)投机取巧的“懒惰人”

这类人有一种明显的惰性心理,也称为“节能心理”,是指在活动中尽量减少能量支出,能省力便省力,能将就凑合就将就凑合的一种心理状态。表现在干活图省事,做事嫌麻烦,能应付就应付,得过且过。他们往往对安全管理要求的执行大打折扣,从而造成重大的安全隐患。

(8)急于求成的“草率人”

这类人有种求快心理,有这种心理的人具有一种任务感,想尽快完成某项任务而不够冷静,不能全面感知、评价整个系统的即时状态而酿成事故。在研学旅行课程中,这类人在拓展训练和制作体验类活动中往往会产生安全问题。

 (9)不能自制的“好奇人”

这类人有强烈的好奇心理。好奇心人皆有之,但这类人缺乏自我控制能力。他们对于以前未见过的事物,感觉很新鲜,乱摸乱动,使参观的展品、文物处于不安全状态,从而影响自身或他人的安全以及展品和文物安全。

(10)手忙脚乱的“急性人”

“急性子”其实是种紧张心理的表现,当发生某些突发事件或非常规事件时,这些突然面对强烈的刺激会引起严重的心理紧张,使大脑歪曲感知信息而陷人混乱,能力下降,此时这类人往往会手忙脚乱,无所适从,从而造成事故或使事故造成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11)固执已见的“经验人”

自己的经验行事不会酿成事故,或者认为某些安全规定是小题大做,根本没有必要,认识不到违反规定的危险性。

(12)不会休息的“疲惫人”

研学旅行是消耗大量体力和精力的实践性课程,课程实施过程中需要保持良好的体力和充沛的精力,而有些人在该休息的时候不能好地休息,导致在活动的时候疲惫无力,精神萎靡,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感知不清晰、动作紊乱失调、记忆和思维障碍、情绪低落、意志衰退等症状。疲劳不仅会危及身心健康,还会降低风险辨识能力,引发安全事故。

三、管理因素产生的安全问题

(1)研学导师的能力素养因素导致的安全问题

由于安全管理存在的瑕疵而导致的安全问题中,因研学导师的能力素养问题导致的安全问题是常见的安全问题。研学旅行教学团队是一个特殊的教学团队, 团队成员由教育和文化旅游领域的人员组成,每个领域的成员其原有的知识结构都满足不了研学旅行课程的能力需求,课程的实施需要双方通力合作、优势互补。当需要团队成员独立承担某项任务时,由于知识结构缺陷导致的能力素养不足就可能引发安全问题。当需要团队成员协调配合完成某项任务时,由于合作能力的缺陷导致配合不够和谐,也同样可能引发管理方面的安全问题。


(2)课程设计及应急预案因素导致的安全问题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对专业能力的要求非常高,由于课程设计人员的能力所限导致课程设计不够专业,线路规划不够合理,特别是如果安全管理方面的设计存在暇疵,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安全风险。这类问题主要变现在三个方面:

  • 安全注意事项设计瑕疵引发的安全问题。在课程方案中没有安全注意事项或安全注意事项不具有针对性,对学生起不到安全指导作用,致使学生无法正确辨识安全风险,所列出的注意事项不能够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 安全防范措施设计瑕疵引发的安全问题。课程设计在安全防范措施方面设计不够全面,措施不够科学,起不到防范安全事故发生的作用。安全应急预案设计瑕疵引发的安全问题。应急预案覆盖的事故类型不够全面,涉及人员的岗位责任不够清晰,预警条件不够明确,操作流程不够严谨科学,都会导致安全事故的损失得不到有效控制。

(3)出行时间及学习资源选择因素导致的安全问题

国家相关文件都明确要求,研学出行时间要尽量错开旅游高峰期。在旅游高峰期出行,因为车辆拥堵,景区游客集中,往往容易出现安全问题。特别是如果出行时间选在目的地的雨季或台风季,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会大大增加。如果没有进行细致的线路勘察,对研学学习资源没有进行认真的考察,对学习资源所存在的安全风险没有清晰的识别,没有针对学习资源所固有的安全风险采取规避措施,安全事故的发生就很难避免。

(4)交通工具因素导致的安全问题

交通工具因素产生的风险很多,比如车辆、船舶故障等。这些因素表面上看是物的问题,实际上还是管理的问题。

由于没有建立行前车辆安检制度,或者制度没有得到有效执行,从而导致车辆、船舶带病出行,最终发生安全事故

(5)教学设施及防护装备因素导致的安全问题

这方面的问题主要存在于拓展训练基地以及博物馆、科技馆等场馆。在拓展训练基地,各种教学训练器材和防护设备必须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实施研学线路勘察时必须对这些设施和装备进行全面检查,在课程实施前安全员、项目组长还要对其进行安全预检。在博物馆、科技馆等场馆中主要是注意文物或展品的安全,不能因为学生的个人行为导致文物和展品受到破坏。

(6)人文环境因素导致的安全问题

在国外或国内少数民族地区研学旅行时,由于文化差异、信仰差异和生活习惯差异,也会引起一些安全风险。所以行前必须开设相关的课程,指导学生遵守当地的法律和制度规范,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