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黑洞发了条朋友圈,“杜蕾斯们”高潮了

 木铎新传 2020-12-18

【十点·木铎】研交会

每周一/三/五晚10点 群内不见不散

北京时间2019年4月10日晚21时07分或许是一个载入人类历史的时刻。EHT(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组公布了史上首张黑洞照片。拍摄的是距离我们5500万光年的M87星系中心的黑洞。

如今这次黑洞被拍到,不仅是物理学上的一大进步,更刷新了人类对于宇宙的认知。

黑洞刷屏朋友圈

这张黑洞照片也被戏称为黑洞第一次面向人类发的“朋友圈”。

(▲ 图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首张黑洞照片以另类方式继续席卷整个朋友圈——黑洞PS大赛刷屏全世界。脑洞大开网友玩起了黑洞PS大赛,玩梗玩到飞起。可能不少人的微博、微信,都被这个“魔力圈圈”刷屏了。

有的网友觉得这个黑洞照片简直就是甜甜圈。

吃货眼里黑洞像是平时的美食。

也有网友一眼发现了它和蜂窝煤的关系

《指环王》粉丝觉得会发现黑洞长得跟索伦的魔眼一模一样。

爱猫一族将黑洞和“宇宙真正统治者”猫咪联系起来。歌手阿信就是其中代表。

脑洞大开的网友更是纷纷开始给黑洞p内心独白。

最后岂能少了网络经典的魔性p图系列。

“杜蕾斯们”的蹭热营销

面对这一影响人类历史的重大事件引起的全民热潮,一向善于借势营销的各大品牌方们怎么会错过呢?一马当先的就是一向以“百万文案”闻名的杜蕾斯。杜蕾斯立马推出一张宣传图——将原本黑洞被P成了自家的产品,并配以“百闻不如一见”,一语双关。

和黑洞同日发布的华为P30,虽然风头被黑洞抢光,但丝毫不妨碍蹭上这个热点。华为P30系列主打的就是10倍变焦的超强拍照功能,“未来影像,探索不止” ,蹭黑洞的热度十分贴切。

荣耀也紧贴黑洞热点,顺势为4月17日即将发布的3200万AI自拍神器提前造势。在宣传的海报中,直接把黑洞P成了荣耀20i的摄像头,文案则是“有人探索宇宙边缘,有人探索人类美颜。

连京万红软膏也来凑热闹了。海报上把药膏挤成黑洞红色圆圈,调侃“你发现的黑洞,可能只能宇宙被烫伤了”。

有的品牌会P图,有的品牌走起了文案情怀牌。在争议中成长的拼多多赶着黑洞热潮,发了一条这样的微博:“作为被黑的最惨的官方,我想说:尽管身边全是黑色,但它仍然绽放光芒!”

媒体圈也没有放过这一机遇。赶快跟进。

官方头像和黑洞还是有几分相似的凤凰网则在微博上贴出四张图,成功将自家风火轮一样的标志与黑洞融为一体,网友戏称,“黑洞逐渐凤凰化”。

就连人民公仆也不放过任何热点宣传机会。比如,在中国消防的微博上,消防小哥哥抬头望着天空中的黑洞,文案则是“哪里有火灾,消防小哥哥就灭哪里!”

借势营销为什么这么火

这一波热点,互联网中各大官微可谓是使出了百般解数,力求蹭的好!蹭得妙!这样的借势营销在互联网环境下应用越来越广泛。借势营销,就是指利用各种手段,借助外部力量和资源为己所用的一种营销手段。相对于广告等传播手段,借势营销能够起到以小博大、花小钱办大事的作用,往往能取得四两拨千斤的传播效果。

(▲ 杜蕾斯和其他品牌的互动营销)

借势营销最核心的关键点在于,一定要是大众所关心的,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热门事件关注的人肯定多,品牌借助这些热门事件宣传一下自己的公司或产品可谓事半功倍。

再举个经典的例子,2014年第22届冬奥会开幕式上,象征着奥运会的五环形象,但右上角的一朵雪绒花却因为故障并没有展开。“五环变四环”,这样的失误通过电视转播呈现在了全世界观众们的面前。

各大商家敏锐的抓住时机,结合自己产品发挥想象:红牛饮料很快就以“打开的是能量,未打开的是潜能”作为宣传标语,使得网友吐槽活动继续升温。有浏览器厂商戏称,五环没打开,是IE浏览器太慢,不如换一个试试。360、联想等公司也把自己公司logo放在缺席的五环处,通过公司微博账纷纷借机营销。

当今大品牌的自媒体,乃至传统媒体、政府官微都在这波网络浪潮中将借势营销做到炉火纯青。但借势营销并非是全能的万金油,并不等于直接促进销量。杜蕾斯不可能寄望在消费者在看完并转发“热点”营销的微博后,立马就去楼下便利店购买产品。热点营销更重要的是建立品牌形象。

等消费者需要购买同类产品时,已经建立的品牌形象就会无形中促进购买行为。苹果为什么那么多人购买?消费者喜欢的是苹果品牌所代表的内涵,这种内涵与你的生活态度契合,你使用这个品牌,也代表了你自己的品味。即使价格更贵,你还是会购买。

(▲ 主打大屏的iPhone  XS—你所爱的一切都变得更大了

品牌的营销活动就是不断地将其品牌价值和文化一遍一遍的向你强调,甚至是“洗脑”。从认知品牌到消费,在人的大脑中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意识,熟悉,考虑,购买,并再次购买到忠诚,这个过程或长或短。而品牌营销活动就是要加速这个过程。 

卷入版权风波的视觉中国

此次黑洞引起的营销狂欢原本是又一波和“官宣体”一样的成功的借势营销,却引起了一个新的版权争议。4月11日,因声明拥有黑洞照片的在华版权,国内知名图片版权库视觉中国卷入舆论风暴。

视觉中国在其官方网站中直接标出:此图由欧洲南方天文台提供,仅限于编辑类用途,使用请署名欧洲南方天文台;不得用于商业用途。版权所有为1995-2019©视觉中国

一旦图片为视觉中国版权所有,意味着对于媒体使用这张照片就必须购买后方使用。如果涉及商用(例如杜蕾斯等品牌用图片做的这波借势营销),品牌方可能需要自己承担风险,可能会被视觉中国起诉追究。

黑洞照片到底属于全人类,还是视觉中国?这一“霸道”的行为引发了网友的热烈讨论。随后网友发现,在视觉中国的网站上,国徽和五星红旗,也在售卖版权的图片之列。

这一争议的行为也使得今天下午,共青团中央发布微博,点名视觉中国:“国旗、国徽的版权也是贵公司的?”

紧接着凤凰网南孚等多家企业也发布类似微博,质疑视觉中国对这些公司的LOGO主张版权是否妥当。

今天上午,欧洲南方天文台(ESO)回应称,视觉中国的这种版权主张不合法,视觉中国从未就黑洞图片联系过ESO。 直接官方打脸视觉中国这一切直接导致今日(4月12日)股市开盘,视觉中国股价跌停,总市值从196亿元缩水至176.4亿元,市值蒸发19.6亿元。

视觉中国发公告称,天津市网信办依法约谈其网站负责人,责令公司网站全面彻底整改,并在此期间暂时关闭网站。

天津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指出,经查,视觉中国网站在其发布的多张图片中刊发敏感有害信息标注,引起网上大量转发,破坏网络生态,造成恶劣影响。上述行为违反了《网络安全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有关规定。

错综复杂的版权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这不是视觉中国第一次遭遇版权非议。视觉中国一直存在着打版权擦边球的问题,不仅存在肆意用他人的图片,更加处于“维权——诉讼——和解——签约”的“勒索式商业模式”

舆论对视觉中国一边倒的质疑,来源于企业和自媒体行业里面积压已久的种种版权问题。这次视觉中国的版权争议如此之大,主要是因为涉及了黑洞、国徽等等社会公众属性的版权问题。这些一旦被纳为某家企业的私有,无疑是矫枉过正。一旦任由其发展下去,甚至有可能发展为刘慈欣笔下《赡养人类》连空气、阳光都为某个人私有的可怕图景。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赋予各家企业图片版权上的无限的自由。保护版权和避免滥用是个复杂但必要的过程。中国对于图片版权和商业问题,相关的法律法规尚不成熟。尤其是近年来自媒体行业发展迅速,许多从业者专业性并不高,图片等版权意识十分单薄。这就容易造成种种问题。

实际上,国内常见的版权问题不仅有视觉中国这样的碰瓷式的维权,更存在大量图片作品创意被挪用、抄袭。

20191月,洗衣机制造商小天鹅的广告被指抄袭香港芭蕾舞团去年推出的“Never Stand Still”系列海报

(▲ 左图为小天鹅洗衣机广告,右图为香港芭蕾舞团的创意海报)

从上图可以看出小天鹅洗衣机发布的宣传海报,无论是创意概念、画面设计乃至舞者的衣着细节都和原作惊人的相似。事件曝光后,小天鹅官方删除了照片,并在微博道歉。

什么样的图片具有版权限制?怎样方便地找到版权方?怎么能知道图片版权是否在版权保护期内?这些问题都是行业发展之痛。

只有在不断的平衡双方的利益,解决现有矛盾下,行业才可能建立起一个合理的行业规范,和有效双方沟通机制。有知识产权保护的行业人士认为,在公司以及使用者之间搭建起顺畅的沟通渠道,是目前问题的关键所在。

编辑 | 安安学姐

策划 | duty学

主编 | 安安学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