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说《传播学》|72所双一流高校2020新传考研真题研究报告

 木铎新传 2020-12-18

在新传备考过程中,面对动辄10几本的参考书和海量的热点、新名词,最怕的就是抓不住重点,每天辛辛苦苦学习,感动了自己,却收获不佳!
为了帮助小伙伴们解决这个“世纪难题”,木铎新媒体编辑部推出《数说真题》特别栏目,希望通过对72所热门“双一流”高校2020年考研真题进行数据分析,帮您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首期,不如让我们一起从“让人头秃”的《传播学》出发!


一、《传播学》真题整体分析报告

在对真题进行整体分析之后,发现72所热门“双一流”高校2020年新传考试范围覆盖新闻学、传播学、网络新媒体、媒介经营与管理、新闻实务、中外新闻史、公关、广告等8个板块。
另外,中国财经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另设“特色考题”,如大学语文、财经知识、英语翻译等,极富特色。
下面将《传播学》整体分析报告呈现如下:
1、从题型来看,以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材料分析、辨析为主,另有部分高校设有选择、填空、判断等题型,考西南交大、大连理工、南开、云大的考生需特别注意。
2、从灵活性来看,暨大、中央民族、南航、中南财政、中国地质等高校设有选做题,考生可以根据知识掌握程度进行选取。
3、从考察范围来看,可以将所有考点划分为传播学基础知识、传播类型、研究方法、传播过程、受众、传播效果、传播学三大学派、传播学者、媒介规范理论、分支学科、交叉学科、媒介技术、三论、理论应用分析等17个专题,几乎涵盖所有传播学重要考点。
4、从考察难易度来看,多数高校的考察难度适中,以基本概念、新环境下的嬗变、分析应用、综合考察为主。难度较大的考题集中体现在符号学、交叉学科、分支学科、学者、热点分析等部分,以中传、川大、暨大、厦大、南大等某几所高校为主,其他高校考生不需太害怕。
5、从考察趋势来看。
(1)传播学与新媒体结合明显,难度较大的也多为融合类考题,考生在备考时切记要将两部分内容结合起来,融会贯通,打破学科壁垒,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2)细化知识点越来越多,如前几年一直被忽视的媒介环境学派,现在已经考察到了保罗·莱文森的“补偿性媒介”了,需要尤为注意;
(3)与社会联系越来越密切,新传是关于“人”的学科,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我们考生要有新传思维,善于用新传知识分析各类社会事件。
6、从考察重复度来看,高校们似乎从不回避核心知识点,如议程设置、沉默的螺旋、麦克卢汉等,10几所高校同时考察的情况非常普遍。所以这些“送分项”,大家千万、务必、一定不能放过。
7、从题目创新来看,文言文、英文、谚语等与传播学考题密切融合,特色鲜明,对考生的综合素养有很高的要求。如吉大的论述“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你能猜到是哪个传播理论吗
8、双一流高校考试风格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即常规型特立独行型,前者指的是考试范围和风格与其他高校较为相似,如兰大、山大等;后者指的是“个人特色”特别明显的高校,如厦大重视广告学、川大重视符号学、武大重视文学素养等,考生一定要对目标院校的10年真题进行研究,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9、因为中传21年考纲大变,所以上述关于中传的真题,对21届中传考生尤其是学硕考生参考效果下降,但仍然具有研究价值。
了解《传播学》整体考察情况之后,下面我们将分17个专题,详细为大家挖掘您万万不能错过的考试重点。


二、《传播学》17大专题分析报告

接下来,我们将以专题的形式,帮助大家快速把握考试重点、难点,让您“快乐学习,拒绝头秃”!
这17个专题分别为:基础知识、研究方法、传播类型、传播过程、受众、传播效果、大众传播效果理论、三大学派、传播学者、媒介规范理论、分支学科、交叉学科、媒介技术、三论、理论应用分析。

专题1:基础知识


➤ 专题简析 

新闻学和传播学是新传学习的两大基石,我们在备考时一定要对基本概念把握准确,切不可“想当然”,或“似是而非”,根基不牢,考试是要吃大亏的呀。

专题1分析报告:

1、该部分主要考查的是传播、信息、意义、符号、人类传播、媒介等基础概念,但直接考察情况较少,多以细化、深化的知识点考察为主,需要在参考书之外,进行大量的知识拓展。

2、建议课后补充媒介化、中介化、媒介动员等知识点,此部分可以跟传播类型中的“大众传播学”部分结合起来复习。

专题2:研究方法


➤ 专题简析 

传播学之所以能成为一门科学,与其研究方法的使用密切相关,所以部分高校很重视该部分的考察。

专题2分析报告:

1、并不是所有高校都重视研究方法的考察,所以如果你的目标院校近10年的真题很少出现该部分的话,建议不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细化知识的补充,掌握定量、定性、内容分析、民族志、信度效度等热门知识点即可。

2、若您报考的院校热衷于考察该专题,且以名词解释,偏僻考点为主,可以根据个人复习时间的富足情况,进行有策略地备考。

3、从2020年的真题来看,偏僻的知识点考察多为名词解释,不会占用太多分值,但华科、川大这种会出论述题的高校,考生们要特别注意了,重点复习。

专题3:传播的七大类型


➤ 专题简析 

一般来说,传播可以分为6种类型,这里根据中国地质大学的考察内容,我加入了第7种,即亲身传播。

专题3分析报告:

1、2020年考察以集合行为和大众传播为主,其中集合行为中的特殊传播机制以及流言传播需要重点关注;大众传播除了功能观之外,考察的多为综合性知识,需要与大众媒介、社会发展、文化、新媒体、媒介事件等知识点结合起来,进行深化思考。

2、除了集合行为和大众传播之外,其他5种类型的考察难度适中,多为常见题目,认真准备即可。

3、关于大众传播“综合考察”的题目,建议结合“批判学派”的相关知识进行论述,如文化工业、单向度的人、文化帝国主义等,但这里取得多是批判性视角,注意答题的现实要求。

专题4:传播过程研究


➤ 专题简析 

该部分为常规性考题,了解传播过程的内涵,然后记住几个重要的传播过程模式即可。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要知道它们分别属于哪种性质的模式,如直线模式、循环互动模式或者说系统模式。

专题5:受众研究


➤ 专题简析 

我们对于受众的研究,经过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从最初的不在乎,到后面的开始考虑,再到现在的越来越重要,有点“魔幻”,该专题会告诉你这背后的“小秘密”。

专题5分析报告:
1、此部分我们需要了解三部分内容,即受众的内涵常见的受众观及演变历程,以及在新媒体环境下摇身一变,成为用户、产消者的原因及影响。
2、通过真题不难发现,受众观是整个考察的重点,而其中“权利的主体”、观念变迁这一部分更是各大高校争抢的主战场,考生们要尤为注意。
3、受众作为传播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自然少不了与传播者、传播媒介、传播内容等其他环节的联系,所以在学习该部分时,要把受众放在整个传播系统中去思考。

专题6:传播效果研究


➤ 专题简析 

我们经常说经验学派是主流传播学。为什么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的研究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如拉扎斯菲尔德的伊里调查研究的是总统竞选的宣传问题,大多都是为政治、资本、权力服务的,所以就极其重视传播效果。该部分也是各大高校考察的重点。

专题6分析报告:

1、该部分我们需要掌握两个大的知识点,一是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二是传播效果研究的发展历程是。这两大部分,我们既要把握宏观知识,又要能恰当运用里面极其细分的知识点,切不可松懈。
2、其实整个效果研究是有规律可循的,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强效果、有限效果、宏观效果以及当代的研究,该部分内容需要参考哥伦比亚学派和大众传播效果理论一起来复习,你会惊奇滴发现原来传播学的框架是很清晰的呀。
3、同时该部分还会与新媒体、广告、公关等内容结合一起来考察,因为任何传播方式都要涉及效果问题。该部分学得好的话,对学习广告、公关的相关章节极其有帮助。

专题7:经验学派


➤ 专题简析 

学派专题的学习,大都遵循学派构成、学者、代表理论的逻辑框架,下面我们就按照这个框架来分析。

专题7分析报告:

1、经验学派是传播学主流学派,主要由耶鲁学派、芝加哥学派、哥伦比亚学派构成

2、耶鲁学派需要掌握的是霍夫兰和说服性传播研究。

3、芝加哥学派需要知道杜威、库利、帕克、米德四位知名学者,以及他们的代表性理论,如主我客我、镜中我等。

4、哥伦比亚学派我们需要了解一位学者和一个事件。学者是拉扎斯菲尔德,事件是伊里调查,传播流、两极传播、意见领袖、政治既有倾向等响当当的理论都是从这里出来的。如果能联想起前面的传播效果研究第二阶段,就更好啦。

专题8:批判学派



➤ 专题简析 

继续按照学派构成、学者、代表理论的逻辑框架来分析批判学派。

专题8分析报告:

1、批判学派并不是一个单独的学派,而是“三观较为一致”的多个学派的集合体,发源于欧洲,主要由法兰克福学派、政治经济学派、伯明翰学派、霸权理论、女性主义等构成。

2、法兰克福学派的阿多诺、哈贝马斯每年都是考察的热点,文化工业、机械复制、单向度的人等是我们批判资本主义传播制度的重要理论,需要好好掌握。

3、政治经济学派虽然没有考察,但文化帝国主义、受众商品论你还是需要掌握哒。

4、伯明翰学派,又称文化研究学派,编码解码、仪式观,也算是每年考察的大热门吧。

5、霸权理论掌握基本的含义,学会分析即可;

6、同时,随着《乘风破浪的姐姐》、《二十不惑》、《三十而已》大火,女性主义你真的有必要了解一下,可能一不小心30多分就到手啦。

专题9:媒介环境学派


➤ 专题简析 

媒介环境学派,曾经还被我国学者称作“媒介生态学派”,你可能并不是特别熟悉它,但是麦克卢汉、尼尔·波兹曼你肯定知道吧,他俩都是这个学派的。

专题9分析报告:

1、整个内容的考察,大多都是围绕“怪才”麦克卢汉开展的,他的媒介即讯息、媒介是人的延伸、冷热媒介、地球村等理论,一定要熟背。今年发现冷僻知识点“媒介定律”、“媒介按摩”也被考察了,所以推荐大家读一下保罗·莱文森的《数字麦克卢汉》,会有很大的收获的。
2、可能是老师们觉得一直考察麦克卢汉会审美疲劳,所以20年的真题不仅考察了近几年频频出现的梅洛维茨,就连他的师弟保罗·莱文森也获得了不小的关注,所以他写的《数字麦克卢汉》真的有必要读一下。
3、为什么对于媒介环境学派的考察越来越细致了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该学派对于媒介技术有着独特的见解,非常适合当下这个新媒介技术日新月异的时刻。关于“新媒体技术”这一块,我们将放在后期的《数说新媒体》里详细论述。
4、如果你对媒介环境学派特别感兴趣的话,深圳大学何道宽老师的论文可以好好拜读一下。对学派的发展、更名、学者、地位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专题10:传播学重要学者


➤ 专题简析 

大家看到这部分的时候,可能会发现很多重复的内容,如拉扎斯菲尔德在前面的经验学派中已经出现了,这里好像多余呀。

其实在传播学学习中,这样的事情很常见,因为我们使用单一的划分方式很难涵盖所有的考点,如学派主要介绍的是整个学派的发展情况,学者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这一个专题,将会淡化群体归属,学者们就成为主角啦。

专题10分析报告:

1、四大奠基人、施拉姆、李普曼是考察的重点,我们不仅要对学者十分熟悉,还要能详述他们的代表性理论,如5w、把关人、大众传播模式、拟态环境等,这样就相当于打乱了前面的专题分类逻辑,以学者为核心充足了知识点,这样的好处是可以不断锻炼我们的归纳能力,实现对知识点的多次巩固,形成新传知识框架。
2、除了这些常考的学者之外,还有一些双一流高校特别善于挖掘“新人”,结合前面的真题分析,你总结出哪几所高校比较“讨厌”了吗

专题11:媒介规范理论


➤ 专题简析 

常规性考点,以考察自由主义理论和社会责任论为主,咱们只要掌握每个理论提出的背景、核心观点、原则要求,然后学会用理论进行分析即可。

专题12:传播学分支学科



➤ 专题简析 

传播学有很多分支学科,我这里的划分和归纳不一定是完全科学的,里面一些内容可能还不能完全算得上是一门分支学科,这样划分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大家能将类似知识点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加速对学科的理解啦。

专题12分析报告:

1、考察范围非常广泛,看着有些许吓人,但仔细看看,你会发现,多数高校的考察都集中在国际传播、跨文化传播、政治传播这一部分,这是与我们对外传播的需求密切相关的,所以大家把握住重点哈。

2、一般来说,有两个高校同时考察到的内容,都是需要掌握的。另外有一些比较契合某个高校气质的题目,一般来说不会大规模普及。你知道为什么东华大学要考“服饰外交”吗?因为它之前的名字是“中国纺织大学”呀,专业是完全对口的哈。

3、大家有没有发现,那些一看就懵的名词解释,一般都是某几个高校出的呀

专题13:传播学交叉学科


➤ 专题简析 

说完了分支学科,我们再来谈谈交叉学科,二者的区别是前者属于新闻传播类,而后者是有着自己的独立学科体系的,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计算科学等都是可以跟传播挂钩的,说传播学是“匆忙的十字路口”是一点也不为过的。

专题13分析报告:

1、为什么传播学这么爱交朋友,给咱们新传考生增加负担,让一本书变成N本呢?其实大家只要往前翻翻“四大奠基人”的出身,就能找到答案了。

2、虽然这部分内容很多,尤其是经济学那一部分,看的人云里雾里,但大家不要担心,因为除了中央财经、中山、上交,一般学校考的还都是跟传播学密切相关的。中央财经是学校的属性决定的,而中山和上交则是细分专业的试卷,大家不用担心。

3、其实大多数高校的试题都是比较常规的,就算是考察热点和冷僻知识,往往也不会开先河,所以这个时候,几所爱考偏僻知识点的高校,我们一定要时刻关注,说不定21年就会出现在自己的试卷上啦。

专题14:媒介技术


➤ 专题简析 

这里的媒介技术主要总结的是“旧媒介技术”,主要涉及媒介工具或技术的现实社会影响,除了表格里面的概念外,电视人、容器人、他律性欲望主义也需要掌握一下。

关于“新媒介技术”的内容,我们将放在《数说新媒体》板块,到时5g、vr、算法就要跟大家见面啦。

专题15:三论


➤ 专题简析 

2020年考察该知识点的双一流高校不多,但以简答和论述为主,分值还是比较可观的。

专题16:大众传播效果理论


➤ 专题简析 

以上7个理论,每一个都需要掌握,没有重不重要,只有谁更重要。

专题16分析报告:

1、该部分主要考察的内容是理论内涵、比对分析、新媒体环境下的嬗变、使用理论分析事件等,其中议程设置、沉默的螺旋、新闻框架最受出题老师青睐。

2、该部分一定要熟悉掌握,因为真的是属于背了就能拿分的专题,而且一般情况下分值还都比较高,木小铎求求各位一定要掌握🦷。

3、吉大的这道论述题“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说的是第三人效果吗?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你的观点呀。

专题17:理论应用与分析



➤ 专题简析 

这也是一些高校特别喜欢的题型,要求学生根据题干选择答题角度,一般来说不是特别难,但是想要回答的出彩并不容易,所以平时多关注一下川大、中传、暨大等高校的生僻考点,考理论分析时顺手用上,说不定就能得高分了。

记得木小铎研究生复试时,在回答关于“传统媒体是否已经进入冬天?未来如何发展?”这个问题时,就用到了保罗·莱文森的“玩具、镜子、艺术”理论,最终复试得了92分,排名第二,还是挺开心的。

专题17分析报告:

1、在做这种类型的题目时,需要对理论知识特别了解,所以理论学习是基础,大家一定要多看、多思考,把理论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

2、多积累一些热点案例,因为根据真题来看,高校们都挺喜欢“追热点”,所以大家要利用碎片化的时间看看新闻,保持学科敏感度,试着自己去分析事件。木小铎为大家准备的「每月热点」「热点聚焦」等专辑,一定要利用起来🦷。

3、现在不如就选择一个热点,看看你都能想到哪些答题的角度吧。

看了《72所双一流2020年新传考研真题研究报告》,你此刻是不是一点也不怕传播学了呢。此篇文章,无需死记硬背,闲暇时多拿出来看看就好。
木小铎希望能通过这篇文章,为大家分析真题提供一些设置学科框架的思路,以便于对自己目标院校的考研真题进行分析。同时,帮助大家把握《传播学》重点、难点,给大家助助力。

下期《数说真题》,大家最想看到哪部分的内容,欢迎留言哟,新媒体部会根据大家的需求安排排期哒。
编辑 | 小树学长
策划 | 新媒体部
     主编 | 小树学长
#回见#
【木铎考研】
新闻传播学考研大本营
新浪微博:木铎新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