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独家整理!985新传院校最常考的20个传播学考点!(含知识点回顾)

 木铎新传 2020-12-18
俗话说得好,越到考试我越浪(不是),越到考试心越慌……总感觉有知识点没复习到?
不用怕!学姐为你们总结了985高校真题里的最爱考的知识点,碰到就是赚到,只要脑海里有大概印象,考场上的你们就你一定能拿到分数,赶紧来看看吧~
今天,首先从传播学开始!
一、最受985青睐的传播学考点

经过系统学习及实
学姐根据新闻学专题课程制作了8张思维导图,分别包含了课程里最重要的知识点和热门考点。
小铎通过真题分析发现,985高校最爱考的传播学知识点主要有以下20个!

二、真题呈现及20个考点回顾

经过系统学习及实
学姐根据新闻学专题课程制作了8张思维导图,分别包含了课程里最重要的知识点和热门考点。
985最偏爱的知识点,是不是都相对基础呢,下面是详细的真题展示和考点回顾,快来测测你的掌握程度吧!
1

 议程设置理论

考点回顾
议程设置是大众传播媒介影响社会的重要方式,其观点最早见诸于李普曼的《舆论学》。美国传播学家麦库姆斯和唐纳德-肖于1972年在《舆论季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中提出议程设置理论。
该理论认为,大众媒介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件事物的具体意见或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某些事实和意见,以及人们谈论的先后顺序,为公众提供议程。
2

 数字鸿沟

考点回顾
数字鸿沟是指由于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全球发展和应用,造成或拉大的国与国之间以及国家内部群体之间的差距。
该概念起源于1999年美国国家远程通信和信息管理局(NTIA)发表的一篇题为《在网络中落伍:定义数字鸿沟》的报告。
此后,这一鸿沟更多地体现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数字媒体接触和使用的四种差异。这些差异可以用A(Access)、B(Basic skills)、C(Content)、D(Desire)来概括。


3

 沉默的螺旋

考点回顾
默的螺旋(the spiral of silence)理论最早由德国传播学家诺依曼于1974年在《传播学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提出,1980年在《沉默的螺旋:——我们的舆论皮肤》一书中给予全面的概括。
该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媒介在影响公众意见方面有强大的效果,并把舆论生成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称为“沉默的螺旋”。该理论描述了这样一种现象:由于人们害怕被社会孤立,当发现自己的意见与优势意见相符时,便倾向于大胆表达;相反,当自己的意见与优势意见相背时,便倾向于保持沉默或放弃原有观点。劣势意见的沉默会导致优势意见的增势,如此循环,便出现了沉默的螺旋。


4

 第三人效果

考点回顾
三人效果(the third-person effect)理论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戴维森于1983年在《舆论学季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传播中的第三人效果》中提出。
他认为,人们在判断大众传媒的影响力之际,存在着一种普遍的感知定势,即倾向于认为大众媒介的信息(尤其是说服性信息、宣传以及负面信息)对“我”或“你”未必有多大影响,然而会对“他”人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由于这种感知定势的作用,大众传播的影响和效果,通常不是在传媒指向的表面受众中直接发生的,而是通过与他们相关的“第三人”(the third person)的反应行为实现的。戴维森把这种现象或这种影响机制称为“第三人效果”。


5

 传播效果研究

考点回顾
20世纪初至30年代末——早期的“子弹论”或“皮下注射论”  
这一时期的核心观点是,受众成员是一个个孤立的人,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躯体、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它们能够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它们的行动
 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传播流”研究与“有限效果论”
传播效果研究开始进入第二个时期。这个时期的重要特点是,社会调查法和心理实验法普遍应用于传播学研究,学者们开始对传播效果产生的过程与机制进行实证考察。                                                                                

20世纪70年代后的宏观效果理论

在对“有限效果理论”进行批评和反思的基础上,传播效果研究领域又出现了一批新的理论模式或假说,其中包括“议程设置”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知沟”研究、“培养分析”以及“编码与释码”研究等。

20世纪90年代以后

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媒介技术的飞速发展,传播效果研究的一个突出热点是,探讨媒介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对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


6

 集合行为

考点回顾
合行为是指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的社会集合现象。例如火灾、地震后的群众骚乱,出于某种原因的自发集会、游行、种族冲突,物价上涨引起的抢购风潮等。
集合行为多以群集、恐慌、流言、骚动的形态出现,往往会对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严重的干扰和破坏。
它的发生有三个基本条件:结构性压力、触发性事件、正常的社会传播系统功能减弱,非常态的传播机制活跃化。


7

 内容分析法

考点回顾
内容分析法是指对明示的传播内容进行系统、客观和定量描述的调查方法。它是传播学定量研究方法之一,传播学先驱拉斯韦尔最先使用该方法对宣传内容进行了研究。
1952年,美国学者贝雷尔森发表了权威性著作《内容分析:传播研究的一种工具》,确定了内容分析法在传播学中的地位,并提出了上述定义。


8

 框架理论

考点回顾
新闻框架(news frame)是指新闻媒体对新闻事实进行选择性处理的特定原则(或准则)。这些原则来自于新闻媒体的立场、编辑方针以及与新闻事件的利益关系,同时受到新闻传播活动的特殊规则(如新闻价值规律)的制约,它们规定着一家媒体对新闻事件的基本属性和本质判断。
在一定的新闻文本中,新闻框架通过一定的符号体系(定性的关键词或具有特定意义的图像符号等)表现出来,这些符号形成对新闻事件意义的建构。


9

 政治传播

考点回顾
政治传播是指政治传播者运用各种媒介或符号,通过适当的手段方式或策略传播政治信息,以影响受众态度和行为,推动政治按照政治传播者的意志、方向和目的运行的一种活动。政治传播是特定政治共同体中整治信息扩散和被接受的过程,具有阶级性、劝服性、辐射性等特征。
政治传播是传统社会早已有之的政治现象,也是现代社会最为凸显的政治行为,在这个意义上,政治传播是政治系统的有机构成,是现代政治系统运行的重要要素。


10

 媒介素养

考点回顾
根据美国媒介教育研究中心的定义,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媒介的各种信息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思辨性应变能力以及创造和制作媒介信息的能力。
媒介素养关注的是信息时代不同群体和个人的信息处理和传播的“能力”问题。根据学者鲁宾的分析,媒介素养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即能力模式、认知模式和理解模式。

11

 媒介接近权

考点回顾
媒介接近权是指一般社会成员利用传播媒介阐述主张、发表言论以及开展各种社会和文化活动的权利。同时,这项权利也赋予了传媒应该向受众开放的责任和义务。
这个新的权利概念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由J.A.巴隆首次提出,并在西方国家产生了普遍的社会影响,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成员的表达自由或言论自由权与媒介的私人占有制之间的巨大矛盾。


12

 受众观

考点回顾
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观
作为“市场”或“消费者”的受众观——“受众即市场”
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观

13

 世界信息新秩序

考点回顾
世界新闻新秩序是指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建立的,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依据的自由、平等、均衡、公正的新闻传播新秩序。
它旨在反对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对广大发展中国家进行新闻传播控制的行为,以克服两者之间存在的严重的新闻传播不均衡、不合理、不公正的现象。


14

 拉扎斯菲尔德

考点回顾
拉扎斯菲尔德是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实验心理学家,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之一。1940年,他和卡兹等人对美国总统大选中的宣传站进行了调查,史称伊里调查,此后在调查报告《人民的选择》中提出了“两级传播”理论。


15

 拉斯韦尔

考点回顾
拉斯韦尔是美国著名政治学家,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之一,美国行为主义政治学创始人之一。他的主要代表作有:《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1927年,博士论文,轰动一时,成为宣传学的经典著作)、《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1948年)。

16

 把关人

考点回顾
把关人又译守门人,是指那些在新闻媒介系统中居于决断性的关键位置,对信息进行过滤和加工的人或组织。而这种对信息进行过滤和加工的过程,就是把关。把关人既可以指个人,如信源、记者、编辑等,也可以指媒介组织。


17

 媒介即讯息

考点回顾
每日考点 | 21年必考的麦克卢汉,最全知识点集锦!


18

 被遗忘权

考点回顾
被遗忘权,又称“删除的权利”,是在欧盟已经付诸实践的人权的一种,指数据主体从控制者处获得的删除与其有关的个人数据和避免这些个人数据进一步传播的权利,特别是当数据主体是儿童时。
它是数字时代出现的一种受众权利,其核心是个人隐私权,最早由舍恩伯格在2009年提出。


19

 社会责任论

考点回顾
社会责任理论是强调大众传播媒介对社会和公众应该承担一定责任和义务的媒介规范理论。它是对自由主义理论的一种修正,也是在传统理论上一个新思想的嫁接。
该理论由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其代表性著作是《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一书。


20

 社会共识

考点回顾
社会共识也称社会合意,即社会成员对社会事物及其相互关系的大体一致或接近的看法。
社会要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存在下去,需要该社会成员对社会有一种"共识",即对存在的事物,重要的事物,正确与错误,真善美与假恶丑的事物等等要有一致或接近的认识,只有在这个基础上,人们的判断和行动才会有共通的基础,社会生活才能实现协调。


三、附件:传播学核心考点汇总

经过系统学习及实
学姐根据新闻学专题课程制作了8张思维导图,分别包含了课程里最重要的知识点和热门考点。

下一期,你想了解985最爱考的哪些知识点,欢迎留言@小铎哟~

编辑 | 左右/小树
策划 |  左右学姐
主编 |  小树学长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