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言可以揭示世界的本质吗?维特根斯坦的思想,重塑你的世界观

 云锦居士 2020-12-18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我们继续介绍 20世纪著名的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想。前面我们介绍说,一个哲学家一生可以提出一种颠覆传统哲学的理论就已经很了不起,而维特根斯坦做到了两次。

语言可以揭示世界的本质吗?维特根斯坦的思想,重塑你的世界观

维特根斯坦有两本著作《逻辑哲学论》和《哲学研究》,他分别提出了两种截然相反的思想,后一本书著作就是对前一本的批判,而且是彻底的批判。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的前言中说:自从我16年前重新开始从事哲学研究以来,我没法回避我在第一本书,也就是《逻辑哲学论》里面提出的看法中的那些严重错误。从而促使我写下了这本书,也就是《哲学研究》。

今天,我们就来概况介绍一下维特根斯坦,在两本书的内容,然后我们会再分几期内容,详细介绍这两本书的思想。简单来说,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想,大概分成两个阶段,一个是大概40岁之前,以《逻辑哲学论》为中心,他提出了著名的“语言图式说”,区分了“可言说的”和“不可言说”的;另外一个是40岁以后,以《哲学研究》为中心,他提出了著名的“语言游戏说”,他对自己之前的思想进行了严厉了批判,推翻了自己的思想。

语言可以揭示世界的本质吗?维特根斯坦的思想,重塑你的世界观

他前期的思想偏向本质主义语言观,就是说可以创造出一套语言,解释世界,解释一切。就像他在书里面说的:世界是一切事实的总和,而语言是命题的总和,命题是事实的图像。而维特根斯坦后期的哲学思想发生了180度的转变,他认为日常的自然语言太丰富了,不存在一套可以解释世界,解释一切的语言。而且数理逻辑创造出来的语言一般对语境的问题处理的不太好,所以他认为语言没有本质,因为语言随着生活和时间会有所变化。语言只是一种工具,语言是建立在我们生活形式之上的语言游戏,就是说语言是因为生活中的需要,我们在交流使用过程中形成的。随着生活的改变,语言也会变。比如“苹果”这个词,在一些环境下认为是水果,而另外一些环境下则是一部手机。

从认识论上讲,维特根斯坦前期的思想,偏逻辑实证主义,是一种本质主义的认识论思想,认为世界存在本质,我们用语言可以揭示这种本质。而后期的哲学思想则是反本质主义的,认为世界也没有所谓的本质,我们用语言也无法揭示本质,语言的使用就类似一种游戏,游戏当然只是一套规则,没有本质。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中列举了一个形象的例子。他说,“将一把尺子放在某个物体之上,它并未告诉你这个物体有多少长。相反,尺子本身是死的,它无法做到思想能够做到的事情。”,大概意思是说,语言就像一把尺子,它是死的,重要的不是语言本身,而是我们对它的解读。

在《逻辑哲学论》中,维特根斯坦用语言来划分了“可言说和不可言说”的部分,关于“可言说”的部分,他提出了著名的“语言图式说”来阐述语言和世界的关系。在这个关系中,分成两个方面:语言和世界。维特根斯坦说:世界是一切事实的总和,而语言是命题的总和,命题是事实的图像。这个结论非常关键,是这本书的总体结论。

语言可以揭示世界的本质吗?维特根斯坦的思想,重塑你的世界观

事实是由对象和对象之间的关系构成的。比如:苹果是甜的,这是一个“事实”,是由“苹果”和“甜”两个对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构成的一个事实。所以,世界是一切事实的总和,而不是单独事物的总和。我们用语言表达出来,是由“苹果”和“甜”两个简单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构成的一个命题。所以,语言是命题的总和。

那事实和命题怎么关联的呢?这就是:“语言图式说”,简单来说,事实和命题之间有一种对应关系。当我们说“苹果是甜的”这个命题的时候,我们说出来的命题就是一种抽象的事实的图像,这种感觉就像,我们说“想念某个人的时候”,会在脑海中浮现这个人的画面一样。所以,客观事实和语言命题之间有一种逻辑对应关系,而语言是命题的总和,世界又是事实的总和,那么最后就得出:语言和世界的关系,语言可以揭示世界的逻辑关系。这里维特根斯坦用“语言图式说”,将语言和世界联系起来,形成了对应关系,这是《逻辑哲学论》中的核心思想,也就是那些“可以言说”的内容。

而关于形而上学的部分,那些“不可言说”的部分,维特根斯坦称之为“神秘的事物”,主要有五种:伦理、人生的意义、自我、世界的存在和世界的意义,这些是我们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的,或者无法用逻辑说清楚的,所以即便说出来。也是没有意义的。比如人生的意义,人应该做什么,什么是善恶、什么是快乐、是否存在上帝、艺术的审美等等,这些都是在逻辑上无法说清的,所以,维特根斯坦说:对那些不可言说之事,保持沉默。因为他觉得说的东西需要有逻辑,有逻辑的,能说清楚的才有意义。这是一种典型的逻辑实证主义思想。

而且在《逻辑哲学论》里面,维特根斯坦认为,语言是命题的总和;世界是事实的总和。命题和事实之间是一种“图式”的关系,语言和世界之间有一种逻辑对应关系,所以,我们搞清楚了语言的逻辑,也就把这个世界说清楚了。

但这里有一个问题,或者是前提,那就是语言所描述的命题是静态的、纯粹的和精确的,比如说“苹果是甜的”这个是事实,但语言的命题真的体现世界的本质吗?在后期的思想中,维特根斯坦认为,语言的命题并非是静态的。语言的命题是动态的、没有唯一性,也没有所谓的本质,比如:今天天气很热,这个“热”就对每个人来说就不一样,北方人觉得很热,但南方人觉得并不热。

维特根斯坦前期是对语言的静态分析,逻辑是完美、纯粹和精确的,但这种假设太过理想化了,所以,维特根斯坦后期放弃了之前的,偏逻辑实证主义的理论学说,开始转向日常语言学派,注重语言的实际用法。但因为逻辑实证和日常语言学派都是分析哲学的两个重要分支,所以,维特根斯坦也是“分析哲学”的重要代表。

后期的维特根斯坦将语言和行为融合在一起,称之为“语言的游戏”,他认为,对语言意义的探索,不应该从单一的静态的视角看,而要采用更多元化的视角,从语言不同的用法中去体会语言的意义,这种对语言研究的态度和视野,显然比早期的逻辑实证主义更广阔更包容。

就像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中说:越仔细地考察实际的语言,它和我们的需求之间的冲突就会变得越强烈。逻辑那种水晶般的纯粹,根本就不是我得出的东西,而是一种要求。冲突变得不堪忍受,那个要求现在面临着落空的危险。就好像我们走上了冰面,那里没有摩擦,因此条件在某种意义上是理想的,但是我们恰恰因此而无法走路了。我们想要走路,因此我们需要摩擦。回到粗糙的地面上来吧!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是这些,下一篇文章我将开始分享维特根斯坦的第一本著作《逻辑哲学论》,这是一本有超强逻辑的哲学著作。

维特根斯坦在书里面说:上帝可以创造一切,只是不能创造违反逻辑规律的东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