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信不受项羽重视,开始也不得刘邦重用,问题其实出在韩信自身

 以史为伴 2020-12-19

都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但是如果金子被裹在厚厚的泥土中,或者深埋在地底,金子再亮也发不出光来,让别人看到。都说千里马不遇伯乐,不是驽马也成了驽马,但是世界上哪有那么多伯乐?伯乐又不是星探,会为了利益到处去寻找千里马。金子与千里马要么是死物,要么没有智慧。它们不会主动呈现自己的才能。但是人不同,人是拥有高等智慧的,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是人才就不能等着别人千万分之一的机会来发掘,而是要主动去展现给外人看,这样才能才尽其用,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韩信从投奔项羽到投奔刘邦到成为名震天下的大将军的过程,就是他如何从金子或千里马逐渐变成人才的过程。

韩信

韩信是淮阴人,自幼喜欢读兵书,练习武艺,立志要做大将军。公元前208年,韩信投奔了项梁,做了项羽麾下的一名郎中,就是一名亲军侍卫。但一连两年,他都没有得到项羽的重视。于公元前206年,韩信郁郁不得志下离开了项羽,投奔了刘邦。

项羽是真的不识人才吗?是真的妒贤嫉能吗?其实在鸿门宴中展现得很清楚,项羽绝对不是那样的人。

当时刘邦手下的左司马曹无伤说刘邦想做关中王,以子婴为相,全部占有秦朝的财宝。项羽当时虽然很生气,但是后来刘邦让项伯向项羽表露了诚意后,他又反怒为喜了。如果项羽是一妒贤嫉能的人,当刘邦超过自己提前进入了关中,项羽就不可能轻易地原谅他,放过他。项羽之怒在于刘邦想称王,在于他想占有秦朝的财宝。这是一种权力之争和财宝之争,而不是嫉贤妒能。这是两种性质。要是这也算嫉贤妒能的话,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他不更嫉贤妒能了?他不是容不下项羽吗?

韩信不受项羽重视,开始也不得刘邦重用,问题其实出在韩信自身

在酒席上,范增几次想要项羽趁机铲除刘邦,但是项羽却一直没行动。他其实是爱惜刘邦的才能。如果他嫉贤妒能,刘邦还能活着走出鸿门宴吗?后来他之所以能逃跑,也是因为项羽并没有防备他,并没有真正想要对付他。在项羽看来,要作对也要在战场上决定胜负。他其实是非常光明磊落的。他能直接说出曹无伤挑拨的事,也是说明他没将刘邦当成需要铲除的人,反而是在真心相对。如果真是嫉贤妒能之人,很容易受到别人的挑拨。范增只要一句话,项羽就会置刘邦于死地。但是事情却是相反的。

后来范增让项庄舞剑,谋刺刘邦,张良让樊哙进来,与项庄对舞。项羽见到樊哙时,看他怒目圆睁,膀大腰圆,威武不凡,便问他是谁。张良回应说是刘邦手下的参乘樊哙。项羽称赞道:“好一个壮士,赐酒。”手下用大杯给樊哙斟酒,樊哙一饮而尽。项羽又让人赐他一个大蹄髈。他将蹄髈放到盾牌上,用剑切着吃,豪气干云。项羽连连称赞他是壮士,并让他坐下。樊哙有气概,项羽与他见一面,便非常赏识他。壮士与英雄的称呼相当,项羽对其连声称赞,不吝赞美,又是赐酒,又是赐肉。项羽对这样的人才有种惺惺相惜的感觉。如果他不识人才,又何故如此对待一个小小的参乘?如果他妒贤嫉能,刘邦手下有这样勇武之人,他能不嫉妒想要铲除吗?但是他没有。

所以不是项羽不认识人才,是韩信没有将自己的能力展现出来,他没有找到机会,让项羽认识到自己的能力。

韩信不受项羽重视,开始也不得刘邦重用,问题其实出在韩信自身

等韩信投奔刘邦之后,他渐渐学会了如何让人知道自己的才能,终于得到了萧何的赏识。

当他到刘邦军中时,一开始也是默默无闻。后来他与其他十几个人一同犯了法,将要被斩首,监斩官是夏侯婴。眼看要被处斩了,韩信知道这是自己最后的机会。他必须要主动将自己的才能表现出来,让上司重视,这样自己才能有存活下去的机会。于是他在临处决时,他声呼喊:“汉王不是想要夺取天下吗?为什么要处决壮士?”这一嗓子成功引起了夏侯婴的注意。

夏侯婴一看,此人相貌不凡,不像是等闲之辈。于是便放了他。二人经过详细交谈,韩信也成功把握住机会,尽可能地将自己的所学展现了出来,充分显示出自己的大将之才。夏侯婴非常震惊,赶忙将其推荐给刘邦。可是刘邦并没有太过重视,只是任命他为治粟都尉。

韩信一看这样不行啊,自己的抱负还是无法实现,便又找到了刘邦的谋士萧何。萧何非常惊异他的军事才能,多次向刘邦推荐他。虽然一时没有得到刘邦重视,但是有了萧何这条线,被重用其实是早晚的事。后来就有了萧何追韩信、刘邦设坛拜韩信为大将军之事。韩信的才能至此才找到充分展现的舞台。

萧何追韩信处

从项羽到刘邦,这是韩信一个心理成长的过程,也是他寻找展现自己,让自己发光发热的过程。

韩信的事告诉我们不要单纯去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这样的推辞。首先每个人其实都是金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有的人适合经商,有的适合主持,有的人适合读书、做研究,有的人适合从政,有的适合做工艺品,等等。不同的特点,有了不同的喜好,有了不同的才能。其次要发光,就要主动将自己身上的覆盖物去掉。其实成才的过程就是一个打磨自己的过程。所谓玉不琢不成器,就是这个道理。表面的阻碍自己发光的东西都去掉了,别人隔得很远就知道你是金子,自然机会就有的是了。就像韩信,如果不是那一嗓子,别人也看不出他的气概来。要不是他拉下脸来去找萧何,萧何又如何知道他的军事才能啊?这世界上一直是自己成就自己,而不是指着别人来成就。

(参考文献:《史记》、《资治通鉴》)

本文由@以史为伴 原创,欢迎关注、讨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