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陆游白天练剑,晚上看兵书,钱钟书:爱国情绪饱和在陆游的生命里

 脑洞趣味历史 2024-05-08 发布于四川

读他的诗,里面有雄奇狂放,也有沉郁悲凉;他的心中装满天下,他对这个国家国爱得深沉,就算山河枯竭也滔滔不绝。他临终前也不忘叮嘱后人:"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陆游《临安春雨初霁》翻译

如此一身忠骨,心中想的却永远是关山月,不过偶尔他的心中,也有那么一丝闲暇的时刻,来感受现下的生活: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临安春雨初霁》 宋 陆游

世间百态,人情冷暖,这些年来薄得像那透明的纱,谁知道我到了这个年纪还要骑着马来到京城,客居这里呢?我孤身一人安顿在这小阁楼上;夜里,我听见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我想大概明天早上,这幽长的小巷就会传来卖杏花的吆喝声。

在这悠闲的时刻,来写写草书,由于纸张过于短小只能斜着运笔。小雨初停,窗边飘来一丝泥土的清香,我望着煮茶的水面泛着一丝丝白色的泡沫。一介素衣的我,也不必感叹这繁华风尘会玷污我的衣衫,只需等到清明时节,就可以回家了。

2、陆游《临安春雨初霁》赏析和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陆游在写这首诗时已经六十二岁了,那个时候的他已经赋闲在家五年了,少年时期的鲜衣怒马和壮年时期的意气风发早就已经随着岁月的流逝渐渐远去了;虽然他光复中原的壮志从未熄灭,但是对于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廷的软弱与无能随着年龄的增长,也渐渐看得明白了。

淳熙十三年春,他奉诏入京,接严州知州一职,按照宋代的规矩,他得先到临安见过皇帝后才能去严州上任,于是他安顿在一座小客楼里等候召见。在这闲暇之余,无事可做,于是写下了这首《临安春雨初霁》。

·诗词赏析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陆游在朝为官期间,并未得到重用,到后来更是远离政界。对于官场上的人来人往,世态炎凉,那是深切的领悟到了。所以首联就感叹这世间人情冷暖就像是那透明的纱一样;可谓孤独又落寞。岁月的流逝、长期的宦海沉浮、生活中的不如意和壮志未酬等种种原因使得他看了淡这一切。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这一句是整首诗的诗眼,很多人都知道这一句诗,却不知道这一句诗出自哪里。这一句读来颇有一种清新悠闲的感觉,实际上却不是这样;试想一下,诗人孤身一人住在这小客楼上,夜幕降临,淅淅沥沥的下起了小雨,听着这雨声,联想到了明天早上,这幽长的小巷子里就会传来卖杏花吆喝声,是不是很悠闲自在?

那么换个方面想,小雨淅淅沥沥的下了一夜,诗人一夜未眠,国事家愁,伴着这雨声渐渐涌上了眉间心上,这丝丝春雨就像那丝丝愁绪一般,来表达自己的惆怅与郁闷。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要说上一句诗是广为人知的一句诗,那么这一句诗就有趣多了。在客楼里闲得无聊,于是写写草书练练书法,与之相配的是什么呢?就是分茶,什么叫分茶?现在我们喝茶,叫泡茶喝,宋代时期是吃茶,怎么吃?就是把茶叶捣烂捣成糊状,和着水一起喝下去。那么在吃的时候,把开水倒进装有茶糊的碗里,会飘起来一层茶乳,这茶乳会有不同的形状和颜色,又被称为水丹青,这就叫分茶;所以说古人还是挺会玩儿的。这里表面上是在写悠闲自在的生活,无事写字练书法,对窗而坐品香茶。

实际上是想说我本想一心收复中原,却得到个严州知府的官职,这和我的志向根本不符合。更何况也不知道皇帝什么时候才有空召见我,国家正值多事之秋,而我却在这小客楼里百无聊赖,真的是可悲又可叹。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尾联感慨到:我本是一介素衣,应诏到此,却不欲在此久留,只想快些回家。朝廷的软弱无能,这人世间的世态炎凉,终究演变成了现在这个局面,时隔多年,诗人已经老了,已经看惯这世间百态,明白以一己之力无法改变现在的局面,但也不愿像他们那般沾染上这京城的浊气,所以想着要回家。

所以这人间万象,世态炎凉,总要体会过后才知道。

3、作者语

陆游小的时候,正巧是金兵南侵,国家山河破碎之际,经历过"儿时万死避胡兵"遭遇的他,从小心里就怀揣着强烈的报国梦:"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观大散关图有感》)。

陆游为了实现帮助朝廷收复中原的壮志,他白天练剑,晚上“夜读兵书”:"切勿轻书生,上马能击贼。"(《太息》)

陆游的诗词读起来总有一种激昂悲壮之感,但这种悲却不是为了个人,而是陆游在为国家、民族的命运而忧叹,正是这股爱国情怀塑造了陆游诗词独特的特点。

钱钟书曾经评价陆游:爱国情绪饱和在陆游的整个生命里,洋溢在他的全部作品里。他看到一幅画马,碰见几朵鲜花,听了一声雁唳,喝几杯酒,写几行草书,都会惹起报国仇、雪国耻的心事,血液沸腾起来,而且这股热潮冲出了他的白天清醒生活的边界,还泛滥到他的梦境里去。这也是在旁人的诗集里找不到的

这段话我非常喜欢,我认为这是对陆游一生最恰当的概括了。

一直渴望上前线杀敌报国的陆游,命运很坎坷。他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被推举为第一,但秦桧的孙子秦埙正好位居其次,这就导致陆游分明取得了好成绩,却因为得罪秦侩而遭到了不公平的待遇。

等到秦桧死后三年,陆游才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这一闲职。当时陆游内心很迫切地想为国效力,他后来得到进士出身后,接连给皇帝提了很多治国的意见,结果又因为主和派占据上风,陆游被以"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罢官待家。

……

陆游的一生坎坷多难,却一直没磨平他爱国的决心,临终前陆游感慨万分“死前恨不见中原”,也正因为此,才有了后面那首《示儿》诗: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文/脑洞趣味历史

不知道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